師宗村

師宗村

隸屬屏邊縣新華鄉,地處新華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0.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屏邊縣城112公里。東鄰倮姑村委會,南鄰灣塘鄉大沖村委會,西鄰蒙自縣期路白鄉,北鄰蒙自縣期路白鄉。轄師宗寨、新寨、朱街子等12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師宗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屏邊苗族自治縣新華鄉,地處新華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0.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屏邊縣城112公里。東鄰倮姑村委會,南鄰灣塘鄉大沖村委會,西鄰蒙自縣期路白鄉,北鄰蒙自縣期路白鄉。轄師宗寨新寨、朱街子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75戶,有鄉村人口1632人,其中農業人口1632人,勞動力7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18人。全村國土面積20.04平方公里,海拔1560米,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270毫米,適合種植蕎子、花生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306.6畝,人均耕地0.83畝,林地12130畝。2009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18.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杉木面積5000畝;榿木2000畝,並帶動林下草果種植業的發展;種植八角3000畝;擴大桔子、枇杷等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發展養殖業,年出欄生豬1500頭、牛10頭、雞8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達100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03元增加到1450元。
..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307.3畝(其中:田951畝,地1356.3畝),人均耕地1.4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1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畝,主要種植八角、桔子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5623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八角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7.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7.49%。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8.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7.41萬元,占總收入的46.31%;畜牧業收入114.70萬元,占總收入的36.0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40頭,肉牛13頭);林業收入43.10萬元,占總收入的13.54%;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2.20%。農民人均純收入159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5人(占勞動力的8.80%),在省內務工53人,到省外務工11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八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八角、草果產業。
蜜梨蜜梨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75戶通自來水;有37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5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7.47%);安裝
村委會大門村委會大門
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4戶(分別占總數的98.13%和54.40%)。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7.9公里,村內沒有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1輛,機車6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91畝,有效灌溉率為38.6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9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25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任何自然村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戶農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文歷史

師宗村1953年為二區師宗鄉;1962年為新華區師宗公社;1970年改稱師宗大隊;1984年6月區、鄉體制改革後為師宗鄉;1988年3月改為師宗行政村;2000年3月改為師宗村委會至今。1953年建鄉時駐師宗寨,1970年從師宗寨遷到朱街子,仍用原名。轄區內居住著苗、彝、壯、漢等民族。壯族於公元1845年前後由文山、廣南及廣西百色一帶遷入,依山傍水,居草屋竹
民族服飾民族服飾
樓,置竹木家具,除從事農業生產外,善於捕魚。苗族來自貴州省,清代中葉,因躲避戰亂和因災流離先後遷入。苗族的到來,對於本地高寒山區的開發和利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苗族人民十分勤勞,男女老少雞鳴即起,天明下地勞動,終年忙碌。苗族實行自由戀愛婚姻。青年男女經過各種社交途徑結識相愛成婚。由於婚姻自主,男女情投意合,所以苗族夫妻苗族服飾 十分鐘情,回娘家趕街、生產勞動通常是夫婦形影不離。苗族又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青年大多喜歡唱歌,以歌聲表達情意和驅散疲勞,有時吹蘆笙,有時吹簫,有時吹樹葉,有時放聲歌唱。苗族人民喜歡用自己紡織的麻衣做衣服,每家每戶都在自己的麻塘地里種植麻及靛葉,然後把種出的麻自紡自織成麻布,用黃蠟描底,藍靛染色,製成帶有美麗圖案的"百褶裙"。苗族內部,同姓不婚,但又以姑表通婚占多數。喪葬實行棺木土葬,誰家死了人就在門前用火藥槍鳴放三槍而報喪。全家和同姓的人都不戴帽子,由叔伯率領輪流在靈前跪拜。聽到槍聲,遠近親友鄰里都不約而同自行趕來幫忙,料理喪事。在靈前,還要敲牛皮鼓,吹蘆苼,邊吹邊跳,晝夜不停。苗族的節日,要數“花山節”最為熱烈和隆重。每年農曆正月初二至初六,都要舉辦花山節。在舉辦之前,臘月中旬,花山場的主辦人就在舉行花山盛會的地方,高高地樹立起一根花桿,其上繫著紅藍色彩帶隨風飄揚。苗族人民遠遠望見,到時則不約而來,歡度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