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壯族師公戲
壯族師公戲,壯人俗稱“唱師”、“跳師”,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藝術,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流行最廣泛的劇種之一。壯族“師公戲主要流傳於河池、宜山、來賓...
歷史源起 沿革 分類特點 表演形式 代表戲種 -
師公舞
流傳於中國南方壯、毛南、仫佬、侗、瑤等少數民族中的祭祀舞蹈。與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儀式有淵源關係,直至近現代,雖已轉變為半娛樂性的文娛活動,但形式上依然保...
簡介 淵源 表現形式 風格 分布 -
廣西師公戲
廣西師公戲:壯族戲劇的一種。又稱壯師戲。流傳於廣西貴港市北部和來賓、武宣、合山、忻城、象州、金秀等縣(市)。在師公(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原是由師...
簡要介紹 藝術特點 面具 劇目 -
師公戲
師公戲,儺戲戲曲劇種,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早用木製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於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今貴港)一帶。師公戲最初的劇...
歷史來源 表演風格 主要曲種 -
南寧師公
師公所表演的各種跳神舞蹈,民眾稱之為“師公舞”。 的師公們一起舞蹈,名為踩罡。 流傳於南寧市武鳴縣的“師公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詞語解釋 簡介 類型 -
賓陽師公戲
賓陽縣位於廣西中部偏南,隸屬南寧市,東經180°32—109° 15,北緯22°54—23°37,處在北回歸線南緣。南偏東與橫縣接壤,西南部與南寧市邕寧...
戲曲簡介 戲曲起源 人物類型 -
全州師公舞
全州師公舞是集吹打、說唱、舞蹈、和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
概述 文化價值 現狀 -
西調
西調:地方戲曲劇種,亦稱“偳腔0000”、“澤州調”、“三搭板”。清末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到河北永年後演變而成。主要流行於河北邯鄲、邢台、河南安陽及山西晉東南地區。
簡介 朔源 聲腔 劇目 -
零陵對子調
零陵對子調是一種湖南省的傳統民間戲曲劇種。源頭分別來自祁陽花鼓燈和道州調子。而祁陽花鼓燈又來自在前, 一旦乘車在後,有鑼鼓管弦伴奏,載歌載舞,又稱為“對...
發展歷程 傳統劇目 表演特色 分類 發展歷史 -
招兵節
。 歷史上畲族的招兵節,以村為單位,各村自主舉行。畲族有自己世襲的“師公”,招兵節活動由畲族師公執行。本村有師公的潮安縣石古坪和豐順縣鳳坪村,他們每...。本村沒有自己師公的碗窯、山犁、李工坑等村,因交通不便和經濟景況關係...
鳳凰山畲族招兵節概述 法器 儀式 鳳凰山畲族招兵節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