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徵
德國馬克現鈔的主要特徵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個:
貨幣名稱: 德國馬克(DEUTSCHE MARK)
貨幣符號::DEM
輔幣進位: 1馬克=100芬尼(pfennig)
鈔票面額: 5、10、20、50、100、200、500、1000馬克。鑄幣有1、2、5、10馬克和1、2、5、10、50芬尼等。
發行機構:德中央銀行,1990年兩德統一後,成為德國中央銀行,同時發行統一後的德國馬克。
德國馬克從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居於硬通貨地位,在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占有一定比重,也是很受歡迎的國際結算貨幣,因而在外匯交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版德國馬克採用十八、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的肖像作為正面主要圖案。
歷史
馬克一詞原為11世紀德意志地區最常用的金銀衡量單位(約重8盎司)。19世紀,馬克為德國各邦的普通鑄幣,其幣值各異。德意志帝國建立後,1873年採用1馬克等於100芬尼作為標準的結算貨幣。
由於嚴重的通貨膨脹,1948年6月19日美、英、法三國軍事占領當局實行幣制改革,次日發行德意志馬克,廢除帝國馬克、列登馬克和占領馬克。新幣對美元比價為3.333馬克兌1美元。1949年9月19日受英鎊貶值影響被迫貶值20.6%,官方匯率為4.20馬克兌1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於1949年分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二戰後,在蘇占區,沿用帝國馬克。
聯邦德國馬克
1953年1月30日,聯邦德國政府首次確定馬克含金量為0.211588克。經過50年代經濟恢復和發展,聯邦德國經濟實力逐漸加強,外貿連年順差,國際收支盈餘積累擴大,黃金外匯儲備迅速增長。
從60年代起,聯邦德國馬克一直堅挺,成為工業已開發國家的主要硬通貨之一。
1961年3月4日,馬克升值4.76%,含金量提高為0.222168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調整為4.00馬克兌1美元;1969年10月27日馬克再次升值9.3%,含金量提高到0.242806克,規定3.66馬克兌1美元。
進入70年代,大多數國家貨幣實行浮動匯率馬克也隨之實行浮動,但仍繼續升值。
在歐洲,70年代末馬克已取代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到80年代,成為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國際貨幣。
民主德國馬克
1948年6月28日發行民主德國馬克,規定1.25民主德國馬克兌1聯邦德國馬克。1953年10月29日官方匯率為2.22民主德國馬克兌1美元,含金量為0.399902克。70年代美元實行自由浮動後,民主德國馬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維持不變;之後雖稍有調整,但其含金量仍不變。
兩德統一
1990年7月2日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統一後,雙方同意實現貨幣合併的計畫,協定規定:市場統一流通聯邦德國馬克,以2:1官方兌換率(即2民主德國馬克兌1聯邦德國馬克)收回民主德國馬克。但原民主德國職工工資、薪俸和退休金等,均可按1:1兌換成聯邦德國馬克。個人儲蓄存款每人可按1:1兌換4000民主德國馬克(60歲以上老人可兌換6000民主德國馬克,14歲以下兒童可兌換2000民主德國馬克)。
2002年1月1日,歐元正式在歐洲使用,馬克退出歷史舞台。
樣幣
德國馬克1948年版2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48年版2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48年版5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48年版5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48年版10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48年版10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91年版5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91年版5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91年版20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91年版20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91年版500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91年版500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89年版100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89年版100馬克-反面 |
德國馬克1989年版200馬克-正面 | 德國馬克1989年版200馬克-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