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雅典原是阿提卡半島上一個城市的名稱,阿提卡統一為一個城邦後,它成為這個國家的名稱。雅典三面臨海,地形少平原多山地,不便於發展種植業與畜牧業。且有良好的海運條件,便於航海和商業貿易,遂以海洋貿易為主。多與小亞細亞地區交易。
歷史
貴族政治
公元前8世紀,王權衰落,政權由氏族貴族執掌。公元前682年起,執政官一年一選。公元前7世紀形成了由9名執政官分別掌管國家最高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事務的局面。當權的氏族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剝削和奴役貧困的氏族成員,甚至把他們賣到外邦為奴,引起普通氏族成員日益強烈的不滿。
民主改革
公元前 632年,出身氏族貴族的基隆企圖奪取政權,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失敗。公元前621年,執政官德拉古把習慣法用文字記錄下來,公諸於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氏族貴族的權力。公元前 6世紀初,氏族貴族與平民的矛盾發展到十分尖銳的程度。公元前594年,由雙方共同選出的仲裁人梭倫實行改革,廢除了債務奴役,提高公民大會的權力,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見梭倫改革)。庇西特拉圖(約公元前7世紀末~前527年)及其後裔的僭主統治(公元前560~前510年,中有兩次間斷),客觀上打擊了氏族貴族,改善了作為公民主體的小農的經濟地位,促進了雅典經濟、文化的發展。公元前 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組織取代血緣組織作為國家的行政單位,削弱了氏族貴族在各方面的影響,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
鼎盛時期
從希波戰爭到喪失獨立,希臘諸邦進行了數十年反抗波斯侵略的戰爭,並取得最後勝利。雅典在希波戰爭中起了重大作用,一躍成為公元前478年建立的提洛同盟的首領。這大大促進了雅典奴隸占有制經濟的發展,引起雅典公民內部不同階層力量對比的變化,導致公元前462年(或公元前461年)厄菲阿爾特和伯里克利所領導的改革。這次改革剝奪了由卸任的執政官組成的戰神山議事會(即貴族會議)的權力,將其分別交給公民大會、民眾法庭和五百人議事會,使民主政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軍事殖民制度、各種社會公益捐獻和對公民的津貼以及大興土木,使占公民多數的小生產者享有得到一定保障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伯里克利當政時期(公元前443~前429年),雅典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臻於極盛,成為左右希臘世界局勢的霸國和主要文化中心。
衰落
公元前 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爆發戰爭,公元前404年戰爭以雅典失敗告終(見伯羅奔尼撒戰爭)。提洛同盟瓦解。雅典一度屈從於斯巴達。公元前404年民主政體被推翻,“三十僭主”肆虐一時。公元前403年民主政治得到重建。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雅典利用波斯和忒拜等希臘城邦與斯巴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自己的勢力,於公元前378年建立了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國內政局比較穩定,經濟、文化都有一些發展;但公民內部貧富分化加劇,矛盾加深。從公元前4世紀50年代起,新興的馬其頓日益嚴重地威脅著在色雷斯和黑海海峽地區有重大利益關係的雅典的獨立和安全。雅典內部反馬其頓派和親馬其頓派之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兩派交替占據上風。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之役,馬其頓擊敗了希臘各邦的反抗,從而確立了對包括雅典在內的許多希臘城邦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與馬其頓戰於拉米亞,結果失敗,附屬於馬其頓,從此完全失去政治獨立,民主政體名存實亡。公元前2世紀中葉併入羅馬版圖。
政治
民主起源
雅典被譽為民主政治的發源地。他們召開“公民大會”決定每一個重要事件,每個公民享有在公民大會的發言權與投票權。但由於婦女、兒童、奴隸等不享有公民權利,真正作為公民參加公民大會的只有少數人,所以古世界歷史學者們現在一般認為:雅典仍為奴隸制城邦。
公民大會
公民大會召開頻率約為每兩天一次。在召開期間,所有公民集於一地。在發表本次召開大會的目的後,允許每一公民對該項提案提出觀點,立場有兩個:贊同或反對。此時應全體寂靜,帶言辭意為不尊敬發言人,將會受懲。發言人下台之後,剩餘公民進行投票,此時可以討論:同意的公民將貝殼或陶片內寫上提出觀點公民的名字,將貝殼或陶片放到該公民的身邊;不同意者不投票。每個人僅有一個票權。
在所有公民都投出票權或沒有發言人後,查看每個發言人的立場及所擁有的投票,數出所有贊同提案票數和所有反對提案票數。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提案執行或不執行。
五百人議事會
經過貧民和貴族的不斷鬥爭,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的民主制達到極盛。由全體男性公民參加公民大會,每隔10天召開一次,投票決定國家的內政、外交等大事,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在休會期間,從公民中抽籤選出500人,組成“五百人議事會”,負責處理城邦的日常事務。各級官員也抽籤產生。陪審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機構,陪審員從公民中抽籤選出,處理各種重大案件。
陶片放逐法
為了防止某些人因權力過大而破壞民主制度,克里斯提尼在當政時期發明了陶片放逐法。每年專門召開一次公民大會,公民們把他們認為是民主的敵人的名字寫在陶片(或貝殼)上。如果出席大會的人超過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要受到為期10年的放逐。
缺陷
雅典的民主制度,使公民積極地參政議政,但是,這種民主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大多人口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
教育
雅典城邦高度重視教育。早在公元前6世紀,梭倫立法中就明確規定,父親有責任讓其子女接受適當的教育。否則,子女成年後有權不贍養父親。但與斯巴達不同的是,雅典人認為,要培養公民在履行公共義務時所應具有的理智、聰慧和公正等品質,這是要由國家來規定的。但是,在如何安排個人的閒暇時間以及勇敢、強壯等品質的培養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國家控制的教育。因此,雅典盛行私人辦學,國家只負責16~20歲青年的教育。
公民子女出生後,也要進行體格檢查,所不同的是,雅典兒童的體檢由父親負責進行。7歲前,兒童在家中由父母養育。7歲以後,女孩繼續在家中由母親負責教育,學習紡織、縫紉等技能;男孩則開始進入文法學校、弦琴學校學習。文法學校主要教授讀、寫、算等知識,弦琴學校則教授音樂、唱歌、朗誦等(在古風時期,文法、音樂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學校中結合進行的)。這兩類學校都是私立、收費的。兒童上學、放學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兒童接受街頭的不良影響。教仆大多為有一定知識的奴隸。文法學校、弦琴學校的教師一般是有政治權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贖身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