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希爾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又被譯作哈伯特·西蒙、赫伯特·西蒙。
出生信息: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1916年6月15日 - 2001年2月9日)
畢業學校: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主要供職:國際城市管理者協會ICMA(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rs’Association)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伊利諾伊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生平簡介
哈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1916-2001)1916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西根湖畔的密爾沃基,父親是位工程師,母親是位很有造詣的鋼琴家。西蒙從小就很聰明好學,在密爾沃基的公立學校上學時跳了兩級,因此在芝加哥大學註冊入學時年方17。1936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之後從事了幾年編輯和行政工作。194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西蒙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的博士學位是政治學,他的諾貝爾獎是經濟學,他在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和哲學等領域也有突出的貢獻。他多才多藝,興趣廣泛,會畫畫,會彈鋼琴,既愛爬山、旅行,又愛學習各種外國語,能流利地說多種外語。作為科學家,他涉足的領域之多,成果之豐,影響之深遠,令人嘆為觀止。他和紐厄爾同獲圖靈獎,是因為他們在創立和發展人工智慧方面的傑出貢獻,當然是計算機科學家。但是西蒙在1978年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不言而喻是世界一流的大經濟學家。1986年他又因為在行為科學上的出色貢獻而榮獲美國全國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1969年,美國心理學會由於西蒙在心理學上的貢獻而授予他“傑出科學貢獻獎”(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ward)。
他1943年在匹茲堡大學研究生院畢業時被授予的是政治學博士頭銜。西蒙自己在他1991年出版的自傳《我的生活模型》一書中這樣描寫自己:“我誠然是一個科學家,是許多學科的科學家。我曾經在許多科學迷宮中探索,這些迷宮並未連成一體。我的抱負未能擴大到如此程度,使我的一生有連貫性。我扮演了許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間有時難免互相借用。但我對我所扮演的每一種角色都是盡了力的,從而是有信譽的,這也就足夠了”。
還在上大學時,西蒙就對密爾沃基市遊樂處的組織管理工作進行過調查研究,這項研究激發起了西蒙對行政管理人員如何進行決策這一問題的興趣,這個課題從此成為他一生事業中的焦點。1936年他從芝加哥大學畢業,取得政治學學土學位以後,應聘到國際城市管理者協會ICMA(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rs’Association)工作,很快成為用數學方法衡量城市公用事業的效率的專家。在那裡,他第一次用上了計算機(當然還只是機電式的),因為他作為“城市年鑑”(Municipal Yearbook)的助理編輯,需要在計算機上對數據進行統計、分類、排序和制表。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實踐經驗對他後來的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1939年,他轉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負責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對地方政府的工作和活動進行研究。這期間,他完成了博士論文,內容就是關於組織機構如何決策的。經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學進行評審與答辯後,被授予政治學博士學位。
1942年,在完成洛克菲勒基金項目以後,西蒙轉至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政治科學系,在那裡工作了7年,其間還擔任過該系系主任。1949年他來到他最後一個落腳點卡內基—梅隆大學,在新建的經濟管理研究生院任教。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在這裡做出的。20世紀50年代,他和紐厄爾以及另一位著名學者約翰·肖(John Cliff Shaw)一起,成功開發了世界上最早的啟發式程式“邏輯理論家”(1ogicTheorist)。邏輯理論家證明了數學名著《數學原理》一書第二章52個定理中的38個定理,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評價,認為是用計算機探討人類智力活動的第一個真正的成果,也是圖靈關於機器可以具有智慧型這一論斷的第一個實際的證明。同時,邏輯理論家也開創了機器定理證明(mechanical theorem proving)這一新的學科領域。1956年夏天,數十名來自數學、心理學、神經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等各種領域的學者聚集在位於美國新罕布夏州漢諾瓦市的達特茅斯學院,正式把這一學科領域命名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西蒙和紐厄爾參加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而且他們帶到會議上去的“邏輯理論家”是當時唯一可以工作的人工智慧軟體,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與關注。因此,西蒙、紐厄爾以及達特茅斯會議的發起人麥卡錫和明斯基(M.L.Minsky,1969年圖靈獎獲得者)被公認為是人工智慧的奠基人,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生平年表
1916年6月15日 西蒙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米爾沃爾,父親是一名在德國出生的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鋼琴演奏家。
1933年 進入芝加哥大學政治系學習。在上大學時,西蒙就對密爾沃基市遊樂處的組織管理工作進行過調查研究,這項研究激發起了西蒙對行政管理人員如何進行決策這一問題的興趣,這個課題從此成為他一生事業中的焦點。
1936年 從芝加哥大學畢業,取得政治學學土學位。之後,他應聘到國際城市管理者協會ICMA(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rs’Association)工作,很快成為用數學方法衡量城市公用事業的效率的專家。在那裡,他第一次用上了計算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實踐經驗對他後來的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1937年 聖誕節在威斯康辛州米爾沃爾,與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秘書多蘿西婭·派伊結婚。
1939年 轉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負責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對地方政府的工作和活動進行研究。這期間,他完成了博士論文,內容是關於組織機構如何決策的研究。這一論文成為其代表作《管理行為》的雛形。
1942年 在完成洛克菲勒基金項目以後,西蒙轉至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政治科學系,在那裡工作了7年,其間還擔任過該系的系主任。
1943年 經其母校芝加哥大學進行評審與答辯後,被授予政治學博士學位。
1949年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經濟管理研究生院任教。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在這裡做出的。
1956年夏天 數十名來自數學、心理學、神經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等各種領域的學者聚集在位於美國新罕布夏州漢諾瓦市的達特茅斯學院,,討論如何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慧型,並根據麥卡錫的建議,正式把這一學科領域命名為“人工智慧”。
西蒙和紐厄爾參加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而且他們帶到會議上去的“邏輯理論家”是當時唯一可以工作的人工智慧軟體,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與關注。因此,西蒙、紐厄爾以及達特茅斯會議的發起人麥卡錫和明斯基被公認為是人工智慧的奠基人,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1957年 西蒙與別人合作開發了IPL語言(1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在AI的歷史上,這是最早的一種AI程式設計語言,其基本元素是符號,並首次引進表處理方法。
1958年 榮獲美國心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1960年 西蒙夫婦做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表明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搜尋的過程,其效率取決於啟發式函式(heuristic function)。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西蒙、紐厄爾和肖又一次成功地合作開發了“通用問題求解系統"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是根據人在解題中的共同思維規律編制而成的,可以解11種不同類型的問題,從而使啟發式程式有了更普遍的意義。
1966年 西蒙、紐厄爾和貝洛爾(Baylor)合作,開發了最早的下棋程式之一MATER。
1968年 被任命為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1969年 美國心理學會由於西蒙在心理學上的貢獻而授予他“傑出科學貢獻獎”(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ward)。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 西蒙提出“決策模式理論”這一核心概念,為當前受到極大重視的決策支持系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奠定了理論基礎。
1970年 在研究自然語言理解的過程中,西蒙發展與完善了語義網路的概念和方法,把它作為知識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的一種通用手段,並取得很大成功。
1972年7月 作為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代表團成員之一第一次到中國訪問。之後又9次來華訪問。
1975年 他和艾倫·紐厄爾因為在人工智慧、人類心裡識別和列表處理等方面進行的基礎研究,榮獲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
1976年 西蒙和紐厄爾給“物理符號系統” 下了定義,提出了“物理符號系統假說”PSSH(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成為人工智慧中影響最大的符號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而這一學說則鼓勵著人們對人工智慧進行偉大的探索。這也是兩人在人工智慧中做出的最基本的貢獻。
1976—1983年間 西蒙和蘭利(Pat W.Langley)、布拉茨霍夫(Gary L.Bradshaw)合作,設計了有6個版本的BACON系統發現程式,重新發現了一系列著名的物理、化學定律,證明了西蒙曾多次強調的論點即科學發現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問題求解,因此也可以用電腦程式實現。
1978年 由於西蒙對“經濟組織內的決策過程進行的開創性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0年 中國天津大學聘任西蒙為該校名譽教授,並派出一些學者在西蒙指導下進行短期記憶方面的研究。
1985年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授予西蒙教授名譽研究員稱號。
1986年 因其在行為科學上的出色貢獻而榮獲美國全國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5年 在國際人工智慧會議上被授予終身榮譽獎。
2001年2月9日 西蒙去世,享年85歲。
獲獎及榮譽一覽
一、在經濟學、政治學和管理學方面
美國經濟學會傑出會員獎 (1976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1978年)
美國管理科學院學術貢獻獎(1983年)
美國政治科學學會麥迪遜獎(1984年)
美國總統科學獎(1986)
美國運籌學學會和管理科學研究院馮·諾伊曼獎(1988年)
美國公共管理學會沃爾多獎(1995年)
二、在心理學方面
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969年)
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科學終身成就獎(1988年)
美國心理學會終身貢獻獎(1993年)
三、在計算機科學方面
美國計算機學會圖靈獎(1975年)
國際人工智慧協會傑出研究獎(1978年)
美國國家科學金獎(1986年)
國際人工智慧學會終生榮譽獎(1995)
四、榮譽博士稱號
耶魯大學、凱斯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密執安大學、匹茲堡大學、瑞典隆德大學、荷蘭經濟學院等等學校的理學或者法學榮譽博士
五、院士和榮譽教職
1995年西蒙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0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5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授予西蒙教授名譽研究員稱號
同時,西蒙教授還是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的名譽教授。
部分著作一覽
《管理行為》(1947,1957,1976)
《公共管理》(與斯密斯伯格合作,1950)
《組織理論的比較》(經濟研究評論,1952)
《理性抉擇的行為模型》(經濟學季刊,1955)
《理性抉擇與環境結構》(心理學評論,1956)
《組織》(與馬奇合著,1958)
《經濟學與行為科學中的決策模型》(美國經濟評論,1959)
《管理決策新科學》(1960,1975,1977)
《求解難題過程中的事物搜尋》(行為科學,1962)
《論如何決定做什麼》(貝爾經濟學雜誌,1978)
《思維模型》(1979)
《有限理性模型》(1982)
《我的生活模型》(1991)
《人工智慧科學》(第3版,1996)
《人工的科學》(建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