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入南湖

作者在詩中所表現的胸襟是廓大的,他沒有溺於一己小我之情,而發為悲戚傷逝之吟。在他之前有個叫羊祜的曾登上附近的峴首山,並對同游者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見《晉書·羊祜傳》)無獨有偶,在詩人身後又數百年,唐代詩人孟浩然也表達過類似的感情寫道:“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粱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與諸子登峴首》)此可謂異代神交,惺惺相惜,然而相比之下,湛方生的這首,格調似更高更豁達一些。這多少應歸功於他出入老莊的玄學功砥,他曾寫過《後齋詩》、《諸人共講老子詩》(今存),其中的玄學機趣,與這首詩的意致,當有相通之處。

作品信息

【名稱】《帆入南湖》
【年代】東晉
【作者】湛方生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帆入南湖
彭蠡紀三江,廬岳主眾阜。
白沙淨川路,青松蔚岩首。
此水何時流?此山何時有?
人運互推遷,茲器獨長久。
悠悠宇宙中,古今迭先後。[1]

作品鑑賞

湛方生一生的遊蹤已難確考,不過,從他現存為數不多的詩篇中,有好幾首是歌詠彭蠡廬山的,可見他對此地的山水勝景有著特殊的感情。
南湖即鄱陽湖,也就是詩中的“彭蠡”,由題目看,此詩是寫他在鄱陽湖泛舟所見所感。開首二句是歌詠彭蠡廬山的地理形勝。古人將鄱陽湖以下的長江,分為分江、中江、北江,“紀”是端緒之意。此地景色壯觀,如他在《天晴》詩中描寫:“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落帆修江渚,悠悠極長眄。”“廬岳”指廬山主峰,阜指周圍群山。這句說廬岳獨秀群峰,統領眾山,透露出作者“高山仰止”的崇敬心情。他在《廬山神仙詩序》中曾寫道:“尋陽有廬山者,盤基彭蠡之西,其崇標峻極,辰光隔輝,幽澗澄深,積清百仞,若乃絕阻重險,非人跡之所游,窈窕沖深,常含霞而貯氣,真可謂神明之區域,列真之苑囿矣。”這兩句概寫湖山,突出其渟蓄發端,高標獨秀之壯美氣概。“白沙”二句是承前句對山水作進一步的細緻描寫,“淨”字形容水邊“長湖千里清,白沙窮年潔”(《還都帆詩》)的景色,“蔚”字極寫山間青松“鮮霞褰林,傾輝映岫”(《廬山神仙詩序》)的特徵,以上四句總攬湖山勝景,大筆沖粹,寫景如畫,流露出作者樂山樂水的愉悅心情。然而。作者意興並不止於此,他將泛舟攬勝的遊興升華為一種探本溯源的人生玄思:“此水何時流?此山何時有?”兩句語辭重疊如同口出,表示作者執著的感想。浩涵如斯而崇峻如彼,此山此水起自何時來自何方?這種失之茫昧的問題自然是得不到滿意的解答的。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即山水自然不會因人事代謝而變遷,它們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曠絕終古來世。方之遷流速化的人生社會,詩人發出了深深的感慨:“人運互推遷,茲器獨長久。”器,這裡指有形質的物體,此代山水。人世之興衰榮枯遷滅無常,而江山勝景卻能長住永固,人生是如此短暫渺小,駕一葉之扁舟,凌方頃之茫然的詩人於此是應該感到悲哀了,但他沒有,因為他從以上的玄想感慨中悟出了天人之道:“悠悠宇宙中,古今迭先後。”宇宙綿延無際,人世古今相迭,無數生命的遷流降生與死滅,造就了宇宙人生的歷史。放眼乎此,則有何哀。
作者在詩中所表現的胸襟是廓大的,他沒有溺於一己小我之情,而發為悲戚傷逝之吟。在他之前有個叫羊祜的曾登上附近的峴首山,並對同游者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見《晉書·羊祜傳》)無獨有偶,在詩人身後又數百年,唐代詩人孟浩然也表達過類似的感情寫道:“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粱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與諸子登峴首》)此可謂異代神交,惺惺相惜,然而相比之下,湛方生的這首,格調似更高更豁達一些。這多少應歸功於他出入老莊的玄學功砥,他曾寫過《後齋詩》、《諸人共講老子詩》(今存),其中的玄學機趣,與這首詩的意致,當有相通之處。[2]

作者簡介

湛方生 東晉後期詩人。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做過西道縣縣令,衛軍咨議參軍。“才秀人微取湮當世”,卻“人代冥滅,清音獨遠”。從他留下的詩文來看,他應是當時文壇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詩文自然樸素而又高簡俊雅,特別是田園詩的吉光片羽,不僅留下了時代的印痕,而且有開一代風氣的篳路藍縷之功,為東晉詩壇吹進了一股新鮮的氣息。有《湛方生集》十卷。[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