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生於一個工人家庭。17歲即參加托洛茨基主義運動,不久加入美國托派政黨——社會主義工人黨。進入布魯克林學院後因經濟困難,於次年休學,就業於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之後在海軍造船廠、鐵道修配廠、基礎鋼鐵工業設備廠等企業工作了14年。1954年參與創辦《美國社會主義者》(The American Socialist),並任聯合主編直至5年後該雜誌被禁止出版。此後先在《微型》出版社(Grove Press)當編輯,後任副主編和總經理。1967年任美國《每月評論》出版社社長,直至逝世於賓夕法尼亞州。
主要著作
最有影響的是1974年出版、論述了發達資本主義條件下僱傭勞動與壟斷資本關係的性質及其歷史發展特徵的《勞動與壟斷資本——二十世紀中勞動的退化》。
簡述
該書受保羅·巴蘭和保羅·斯維齊《壟斷資本》的影響,同時也試圖彌補《壟斷資本》的某些理論局限。這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巴蘭和斯維齊的壟斷資本理論,幾乎完全撇開了對壟斷條件下勞動過程性質的分析,而該書則以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作了詳盡闡述的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理論為指導,專注於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過程性質的研究。第二,巴蘭和斯維齊的壟斷資本理論是以經濟剩餘的產生和吸收為中心線索,展開對當代壟斷資本主義“停滯”、“蕭條”趨勢研究的;該書則在分析資本主義制度中科學管理和技術革命對勞動過程影響的基礎上,集中探討了壟斷資本結構和工人階級結構變化的實質。
該書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形成於十九世紀最後二三十年間。當時,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壟斷組織的增長、資本的國家化、國際分工的發展、帝國主義強權的擴大、世界市場和世界範圍內的資本流動加速,以及國家權力結構的變化等等。這種“現代帝國主義”的形成,與當時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發展中的兩個顯著變化正相耦合:一是工業上科學管理方法的普遍實施;二是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十九世紀最後二三十年間,西方管理理論和管理制度正經歷著一場重要的革命,被稱作“泰羅制”的管理理論與管理制度在資本主義勞動過程中得到廣泛利用。然而,任何管理制度只為勞動過程提供組織形式,在勞動以個人技能為基礎轉化為以科學為基礎的過程中,科學技術革命成了勞動過程最具有實質性的內容。從資本主義發展來看,由管理制度和新技術革命結合所造成的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化,既是壟斷資本主義產生的前提,也是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必要條件。該書認為,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勞動過程發展的一般趨勢就是,最大程度地把直接生產過程的知識轉由管理本身完成,勞動技能和操作技術轉由機器和工具完成,工人逐漸成為無需更高技術和技巧的“非熟練”(deskilled)勞動者。該書還認為,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技術革命和管理制度變革,決不可能引起僱傭勞動者體力上和腦力上的任何“解放”,相反,只會形成勞動者日益嚴重的“異化”。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僱傭工人階級仍然是資本運動中與生產資料“死的”部分相對應的一個“活的”部分;工人階級的職業構成,勞動方式的變化及其在社會各行業中的分布,完全取決於壟斷資本積累的性質;工人階級依然是除自己的勞動力外一無所有的、只能把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以換取自身生存的階級。
評價
保羅·斯威齊在為該書撰寫的序中,高度評價了布雷弗曼做出的理論貢獻:
科學地研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過程,不僅需要直接經驗,精通馬克思在這方面的先驅著作和他的辯證法,也是同樣重要的。哈里·布雷弗曼也有這個特長。實際經驗和理論才能的結合,才使他能對於了解我們生活於其中的這個社會做出無比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