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鳥之聲聚於林,獸之聲聚于山,人之聲聚於市。是聲也,蓋無在無之。而當其所聚,則尤為龐雜沸騰,令聽者難為聰焉。今人入山林者,聞鳥獸之聲,以為是天籟適然,鳴其自樂之致而已。由市聲推之,烏知彼羽毛之族,非多求多冀,嘵嘵焉炫其所有,急其所無,以求濟夫旦夕之欲者乎?
京師土燥水澀,其聲噌以吰(1)。鬻百貨於市者,類為曼聲高呼,夸所挾以求售。肩任擔負,絡繹孔道,至於窮墟僻巷,無所不到。傳呼之聲相聞,蓋不知幾千萬人也!祁寒暑雨,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抗喉而疾呼,以求濟其旦夕之欲耳!
苟謂鳥之呼於林,獸之呼于山者,皆怡然自得,一無所求,而人者獨否,是天之恩勤(2)群類,予以自然之樂者,反豐於物而勒於人,此亦理之不可信者也。然使此千百萬人者,厭其勤苦,且自悔不鳥獸若,盡棄其業而他業焉,將京師之大,闃然寂然,不特若曹無以贍其生,生民之所需,疇為給之?此又勢之必不可著矣。顧使其中有數人焉,恥其所為,而從吾所好,則為聖賢,為仙佛,為貴人,為高士,何不可者。吾惜其自少至老,日夕為抗喉疾呼,而皇皇於道路以死者。甚矣,市聲之可哀也。
雖然,市者,聲之所聚;京師者,又市之所聚也。攬權者市權,挾勢者市勢,以至市文章,市技藝,市恩,市謅,市詐,市面首(3),市顰笑:無非市者。炫其所有,急其所無,汲汲然求濟其旦夕之欲,雖不若市聲之嘵嘵然,而無聲之聲,震於鐘鼓矣。甚且暮夜之乞憐無聲,中庭之相泣有聲,反不若抗聲疾呼者之為其事而不諱其名也。君子之所哀,豈僅在市聲也哉!
嗟乎!有鳳凰焉,而後可以和百鳥之聲;有麒麟焉,而後可以諧百獸之聲;有聖人焉,而後能使天下之人之聲皆得其中,終和且平,而無噍殺囂陵之患。四靈(4)不至,君子之所為致慨也。若曰厭苦人聲,而欲逃之山林,以聽夫無所求而自然之鳴焉,是鳥獸同群,而薄斯人之吾與也。
作品注釋
(1)噌吰(chēng hóng撐洪):象聲詞。喻音量宏大,如鐘聲。
(2)恩勤:《詩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以“恩勤”稱父母撫育子女的恩情和辛勞。此作“厚愛”解。
(3)面首:男寵,男妾,男妓。明清二代均有“好男風”陋習,不只女的蓄面首。此處與下面“市顰笑”相對則不可引申。市顰笑指女性出賣色笑。
(4)四靈:古以龍、鳳、龜、麟稱“四靈”。四靈出,兆示吉祥清明之世。
作品譯文
禽鳥的聲音聚集在森林,野獸的聲音聚集在山間,人的聲音聚集在城市。這聲音,無所不有。而當這些聲音聚集在一起時,則尤其是龐雜沸騰,讓聽的人很難分辨出哪是鳥聲,哪是獸聲,哪是人聲。現在進入山林的人,聽到鳥獸的聲音,認為是自然界的聲響正當如此,是為自己的歡樂而鳴叫所致罷了。從城市的聲音推測它,鳥兒了解它們長著羽毛的家族,並不是有很多的要求和希望,嘵嘵鳴叫著炫耀自己的聲音,不是在急大家所沒有的,來謀求補益那些早晚有所需要的嗎?
京師之地土壤乾燥河水苦澀,這裡的聲音宏大。在市場上賣百貨的人,類似是在漫聲高呼,誇獎攜帶的商品希求出售。背著挑著貨物的,在大道上絡繹不絕,至於窮苦的故城偏僻的小巷,沒有他們不去的地方。傳來呼喊的聲音互相都能聽到,真不知道有幾千萬人啊!嚴冬酷暑雨季,沒有不從早到晚,不肯稍有休息,扯著嗓子大聲呼喊,來謀求補益那些早晚有需求的人啊!
如果說鳥在森林中呼叫,野獸在山中呼叫,都是怡然自得,一無所求的話,而人唯獨不是這樣,這是上天在厚愛各種生物,給以天然樂趣的,反而是對動物豐厚而對人吝嗇,這也是不可信的道理。
然而假使千百萬人憎惡他們的勤苦,並且自己懊惱不如鳥獸,都放棄自己的職業而從事其它的事務,把大大的京城弄得空蕩蕩寂靜無聲,不僅你們沒有什麼來供養自己生存,使老百姓生存需要的,誰來供給呢?這又是勢必不可行的事。而假使這裡有幾個人,認為自己做的事是恥辱,順從我的喜好,那就成了聖賢,成了仙佛,成了貴人,成了高士,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我為他們從小到老,早晚放開喉嚨大聲疾呼,卻彷徨不安地死在道路上而哀傷。市聲令人悲痛太過分了。
雖然這樣,市場是聲音聚集的地方;京師,又是市場聚集的地方。掌握權利的賣權利,依仗勢力的賣勢力,以至於賣文章,賣技藝,賣恩惠,賣諂媚,賣欺詐,賣面首,賣皺眉和歡笑;無非都是賣的。炫耀他有的,著急得到他沒有的,心情急切地請求救助他早晚的欲望,雖然不像市場上的聲音那樣嘵嘵然,但是無聲之聲,比鐘鼓之聲還要震撼人心。甚至暗中求人憐憫幫助沒有聲音,在中庭哭泣有聲音,反而不如放開喉嚨大聲疾呼的人為自己的事情而不隱瞞自己的名字。君子憐憫的,豈是僅僅在市聲啊!
唉!有鳳凰在這裡,然後能使百鳥之聲和諧;有麒麟在這裡,然後可以使百獸之聲和諧;有聖人在這裡,然後能使天下人的聲音都發自內心,始終和諧,而沒有聲音急促不舒緩喧嚷競爭(可能引發)的禍患。龍、鳳、龜、麟四靈不降臨,君子能做的就是表達感慨了。如果說對人聲厭煩以為苦事,而想逃到山林里去,來聽那種一無所求而自然的鳥鳴之聲,這是鳥獸同群,並輕視這些百姓與我靠近啊。
作者簡介
沙張白(1626-1691),原名一卿 ,字介臣,號定峰,江陰(今江蘇江陰)人。生前與魏裔介等交往。著有《定峰樂府》十卷, 另有《定峰文選》、《讀史大略》等並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