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地藏寺、仙姑廟”位於宏偉壯美的自然靜觀巴掌山(岳公台)的山腳之下,興建於嘉慶2年(公元1797年)和嘉慶5年(公元1800年),是一座佛教建築與道教建築的結合體,這種文化的結合形式是十分罕見的。其內廟宇聳立,草木繁盛,現有古建築11座,內設民俗展廳兩處,文物展廳兩處,修建中展廳一處。文化底蘊深厚,見證著巴里坤的社會變遷,演義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融合的體現。雄偉壯麗的東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麗、物華天寶的土地,歷史上她是東疆的門戶、絲路重鎮、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歷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2006年至2007年,分別榮獲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區級旅遊強縣榮譽稱號;東黑溝石結構古遺址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作為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巴里坤歷史古蹟眾多,文化厚重,風光旖旎,中原與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匯萃,迸發出燦爛奪目的火花。 2007年,巴里坤古城景區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2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400萬元。
地藏寺
巴里坤曾有清代享有“廟宇冠全疆”之稱。據《鎮西鄉土志》載,自“道光年間,營有四營之廟,三鄉有三鄉之廟,廟宇之多巍然誠郡之壯觀也。”由於巴里坤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先天的自然條件,是歷代王朝十分重視和加以苦心經營之地。同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為維護祖國的統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於此同時,在巴里坤廣建廟宇的歷史有近200年,出現了中國不多見,新疆罕見的廟宇群落。巴里坤是古絲綢之路北新道上的重鎮,享有新疆“三大商埠”及“八大名城”之稱。在康熙王朝興盛時期,就開始出現了軍屯、商屯、民屯、犯屯、宅屯、旗屯的高潮,廣建寺廟也就隨之而興起。在漢城、滿城七里半的範圍內就建有57座廟宇群,當時按城內人口計算50人為一座廟的奇觀,再加上三鄉廟宇就有近百座廟宇在巴里坤草原上掘起。寺廟內容之廣是中國罕見的。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耶酥教,另有德、賢、仙等。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都毀於一旦,現僅存有地藏寺、仙姑廟,同時也是新疆境內保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廟宇群落。
地藏寺是甘肅民勤客商捐資於嘉慶二年修建的,也稱民勤會館,過會時間每年陰曆五月十六日。
地藏寺地處漢城南門外,整體院落座南觀北,占地十幾畝,山門極其雄偉,上下結構,上為該廟戲台,下為進出山門,山門兩側又各置一面石鼓。進山門便是看戲廣場,也是貿易交流場所,往裡是一座壯觀的涼亭,抬級而上,過涼亭左右是東西廂房、廂房門柱上雕刻有楹聯:“姑息堂前受姑息姑息姑息,奈何橋上叫奈何奈何奈何”(西廂房)“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