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阿瓦提鄉
巴格阿瓦提鄉巴格阿瓦提鄉位於莎車鎮東北27千米,提孜拉甫河畔,屬莎車縣。轄10個村,鄉政府駐巴格阿瓦提村。原為伯什坎特公社轄區,1986年5月分出建鄉。面積189.3平方千米,有14923人,其中維吾爾族14917人,其他民族6人。“巴格阿瓦提”維吾爾語,意為“繁榮的果園”,因其境內果園繁盛,故名。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巴格阿瓦提鄉
- 所屬地區:中國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
- 下轄地區:10個村
- 建立時間:1986年5月分出建鄉
- 面積:189.3平方千米
- 人口:1.5萬人
- 地理位置:位於新疆西南部,莎車縣縣城東北27千米,提孜拉甫河畔。
- 地方特產:小麥、棉花、玉米
- 電話區碼:0998
- 郵編區碼:844700
- 中文名:巴格阿瓦提鄉
- 所屬國:中國
- 面積:189.3平方千米
- 人口:1.5萬人
- 行政區類別:鄉
概況
巴格阿瓦提鄉屬典型乾旱大陸性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日照期長,年日照總時數2965小時,年平均氣溫11℃—12℃,年無霜期平均210—230天,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該鄉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年平均降水量40mm,蒸發量2226mm。四季盛行北風,平均風速1.9m/秒,六級以上大風年均19.9天。該鄉屬灌溉農業,80%水源主要引用提孜那甫河中的高山融雪水,季節性較強,洪枯懸殊,來水與農業用水不協調,供求矛盾顯著。影響該鄉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有:乾熱風、沙塵暴和霜凍等。 巴格阿瓦提鄉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作物種植以棉花、小麥、玉米為主。該鄉屬乾旱大陸性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熱資源豐富。該鄉除沙漠邊緣殘存零星分散的紅柳和甘草外,均屬於農業綠洲人工林區,主要有新疆楊、銀白楊、雜交楊、沙棗、柳、蘋果、梨、桃、杏、桑,灌木有梭梭、駱駝刺、甘草、沙棘等。發展
巴格阿瓦提”維吾爾語意為“繁榮的果園”。近年來,鄉黨委、人民政府在莎車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糧食抓安全、棉花抓效益、畜牧抓規模、林果抓特色、收入抓多元”的發展思路,真抓實幹,團結奮鬥,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近幾年來,該鄉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增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穩步推進。社會穩定工作常抓不懈。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醫療保障和郵政通訊等社會事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進步。
隨著巴格阿瓦提防滲渠、提孜那甫河大橋和葉麥公路擴建等工程項目的建設竣工,讓巴格阿瓦提鄉人民的生產、生活更為便利,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巴格阿瓦提鄉黨委、人民政府將以飽滿的熱情、紮實的作風,帶領各族民眾共同開創美好燦爛的明天。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9711 |
男 | 4917 |
女 | 4794 |
家庭戶戶數 | 209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9711 |
家庭戶男 | 4917 |
家庭戶女 | 4794 |
0-14歲(總) | 3378 |
0-14歲男 | 1703 |
0-14歲女 | 1675 |
15-64歲(總) | 6082 |
15-64歲男 | 3086 |
15-64歲女 | 2996 |
65歲及以上(總) | 251 |
65歲及以上男 | 128 |
65歲及以上女 | 12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9628 |
莎車縣的鄉鎮
莎車是中國漢代西域都護府所轄諸國之一﹐也是莎車國都城。“絲綢之路”南道要衝。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西緣﹐莎車縣﹑葉城縣一帶﹐東界塔克拉瑪乾沙漠﹐西鄰帕米爾高原﹐南傍喀喇崑崙山。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特色突出。旅遊景點有喀爾蘇的沙漠景觀,達木斯的原始森林,依乾其水庫、維吾爾音樂經典《十二木卡姆》的創作者阿曼尼沙汗陵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