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新疆莎車縣,東靠提孜那甫河,轄25個村。鎮政府駐塔塔爾倉村,鎮區為十字形,瀝青路面,鄉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多布於十字路邊。白什坎特維吾爾語意思為5個村,據傳500多年前此處有倉、麻扎、塔塔爾、艾罕日克、塔斯克瑪5個村。原名白什坎特公社。1984年設鎮,鎮區面積2平方千米,有38612人,其中維吾爾族38434人,漢族、哈薩克族和烏孜別克族178人。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鎮辦企業有水電、油場、修理、建築、縫紉、養殖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特產:木勺、木叉農具。自然資源
具有分布廣、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已探明礦產60種,礦產地310處,其中大型礦床14處,中型礦床20處,小型礦床37處,礦點239處。煤、鹽、硝、石膏、石灰岩、鐵、銅、金、石墨、大理石、膨潤土、白雲岩、花崗岩等儲量可觀,其中煤儲量14.7億噸,鹽1.3億噸,芒硝4960萬噸,石膏1億噸,膨潤土4.4億噸,鐵3850萬噸,黃金60噸。全旗擁有草原6900萬畝,林地120萬畝,耕地24萬畝,特別是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原始次生林36萬畝,是內蒙古自治區乃至華北的天然生態屏障。先後開發建設了腰壩灘、查哈爾灘、格靈布隆灘、西灘四個井灌區和巴音毛道、老崖灘、孿井灘、漫水灘四個黃灌區,農產品以小麥、玉米、高粱等優質糧料、牧草、油料豆類、瓜果蔬菜等為主,阿拉善雙峰駝和阿拉善型白絨山羊是當地兩大優良畜種,“王府駝絨”榮獲國際“阿米卡駝毛獎”,年產21萬公斤。被譽為“纖維寶石”的阿拉善型白絨山羊絨榮獲義大利第三屆國際“柴格那羊絨獎”,其細度、光度、白度列世界同類產品之首,實為絨中極品,年產16萬公斤。阿拉善左旗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盛產肉蓯蓉、甘草、麻黃、黃芪、鎖陽等中藥村,有雪豹、盤羊、野驢、鹿、蘭馬雞、獐、猞狸等野生動物資源。
莎車縣的鄉鎮
莎車是中國漢代西域都護府所轄諸國之一﹐也是莎車國都城。“絲綢之路”南道要衝。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西緣﹐莎車縣﹑葉城縣一帶﹐東界塔克拉瑪乾沙漠﹐西鄰帕米爾高原﹐南傍喀喇崑崙山。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特色突出。旅遊景點有喀爾蘇的沙漠景觀,達木斯的原始森林,依乾其水庫、維吾爾音樂經典《十二木卡姆》的創作者阿曼尼沙汗陵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