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趙克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9061840齣版時間:2008-09-01版 次:1頁 數:267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自然科學總論內容簡介
《工業實驗室的社會運行》從當今世界面臨的基本問題出發,較全面地論述了工業實驗室在科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從內部、企業和社會三個層面分析了工業實驗室的運行機制,揭示了科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邏輯前提和歷史基礎,闡述了工業實驗室的社會運行在富民強國中的作用。在科技、經濟與社會的關係中,科技與經濟的關係是諸種關係的基礎,工業實驗室是從建制角度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至今依然是最重要的科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結合點。在內容上兼顧到了科學學、科學社會學、管理學與經濟學,是典型的交叉研究與綜合研究。《工業實驗室的社會運行》主要創新在於: 總結並闡述了早年提出的“運動員—裁判”公理與創新源理論;全面闡述了工業實驗室的運行機制;發現了原創性技術創新成就的高峰分布;發現並挖掘了以工業實驗室為核心的創新源區域轉移的特點;糾正並發現了在20世紀50—80年代企業規模對研發(R&D)產出遞減現象;在國內率先使用了國際通用專業學術術語如“研發密度”概念,等等。《工業實驗室的社會運行》適合文理科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科研機構、政府、企業的管理和諮詢決策人員閱讀,尤其適合作為科技史、科技政策等專業的參考讀物。
目錄
理論篇
第一章 工業實驗室的定位
§1.1 實驗室的含義與類型
§1.2 創新與創新源
§1.3 工業實驗室的社會定位
第二章 “運動員-裁判”公理
§2.1 資源配置的差異
§2.2 規制“三性”
§2.3 “運動員-裁判”公理
“運動員”定則;“教練”定則;“裁判”定則;“運動員-裁判”公理及其意義
第三章 科研組織與企業的整合
§3.1 對企業的認識
職能視閾下的企業;交易視閾下的企業;契約視閾下的企業;組織運行視閾下的企業;動態視閾下的企業
§3.2 企業性質與科研組織
§3.3 科研組織與企業的關係
科研組織與企業的區別;科研組織與企業的聯繫;科研組織與企業的整合: 研究與發展(R&D)公司
§3.4 企業選擇創建科研組織的一般因素
縱向一體化;完整的技術創新活動離不開企業;市場機制與競爭力;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
§3.5 企業與科研組織整合的邊際分析
歷史篇
第四章 科學研究的職業化
§4.1 非職業化的科學研究活動
§4.2 科學研究成為職業
城市化與知識分子群體的出現;自然科學教育在大學教育體制 中的確立;社會對科學研究興趣的轉移
§4.3 科學研究活動的職業化
科學交流體制的形成;國立科研組織的產生;科學研究活動職業 化的展開;科學研究活動職業化的擴散;結論性評述
第五章 企業科研活動的興起
§5.1 企業的起源: 社會分工與專業化
§5.2 早期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5.3 近代早期的技術創新活動
§5.4 企業科研活動興起的環境
物質技術條件: 大工業的激勵;社會觀念的變革: 新教倫理與商業精神;人才準備: 教育的資本化和科學家的民間化;規制的創新: 專利制度和反壟斷法
§5.5 企業科研活動興起的表現及其意義
第六章 工業實驗室的演進
§6.1 分析工業實驗室演進的基本判據
判據的初步篩選;基本判據
§6.2 第一波工業實驗室
大學實驗室和獨立實驗室的出現;科技界的參與和科技型企業家的示範;企業內科技雇員的增長;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工業實驗室;工業實驗室的歷史地位及其作用
§6.3 第二波工業實驗室
美國的工業實驗室;日本科研資源的民間化和工業科研的誕生; 基本特徵及其表現
§6.4 第三波工業實驗室
原有特徵的鞏固與加強;基本標誌與基本特徵;中小企業科研的興起;工業實驗室的國際化
§6.5 第四波工業實驗室
§6.6 趨勢: 日本的經驗及其啟示
運行篇
第七章 工業實驗室的內部運行
§7.1 因創新性“生產”而存在
§7.2 實驗室創新活動的案例分析
案例1: 貝爾實驗室與磁性錄音器;案例2: AKZO公司實驗室與嵯┨?⒍肆V?舅á
§7.3 實驗室創新活動的一般過程
§7.4 實驗室創新活動的基本構成
研發主體;研發目標;研發內容;研發資源;文化環境
§7.5 內部運行的結構與規範
§7.6 內部運行的一般經驗與教訓
以項目為核心的研發運行;科研職業角色的定位、衝突和協調; 對管理者、決策者的基本要求;結論性評述
第八章 企業與工業實驗室運作
§8.1 生產體制與科研組織
§8.2 基本結構及其職能
§8.3 企業規模與科研組織
企業規模的一般決定;對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的已有認識; 經驗檢驗及其初步分析;推論: 企業規模與科研組織的關係 工業實驗室的社會運行
§8.4 企業運作與實驗室組織
§8.5 產業技術複雜程度對企業科研的影響
第九章 社會互動中的工業實驗室
§9.1 科技型企業崛起的影響
§9.2 國家創新系統中民間科研的作用
國家創新系統的內涵;國家創新系統的基本職能;國家創新系統 中民間企業的基礎地位
§9.3 科技與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區域創新聯合體
區域創新聯合體的發展歷程與內涵;區域創新聯合體的基本結構;衡量區域創新聯合體的原則和向度;區域創新聯合體的生命周期與成功經驗
§9.4 區域環境下的實驗室運行
實驗室的業務運行;案例1: 皮爾金頓財團;案例2: 普列賽有限公司;區域創新聯合體下的研發公司
結束語 科技資源配置的民間化是強國之本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當今世界存在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生存和發展問題。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通過發展而改變目前的生存境遇,防止和避免因隨時間之矢的流逝、人類文明的變遷而進一步被邊緣化的危險。對已開發國家而言它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樣可以概括為如何通過發展,在科技、財富與就業之間建立起流暢的聯繫。一個多世紀以前,馬克思(Karl Marx)明確指出:一切人類生存和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這樣的歷史活動,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人們單是為了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Vol.1,1995:78-70)“這是一個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Vol.1,19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