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職業生涯規劃系列教材?職業諮詢心理學:工作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是一本關於生活中的工作角色和職業諮詢的書。書中從工作價值觀和職業諮詢師的任務談起,系統地介紹了職業心理學中的各種理論及其套用,並對各個職業生涯發展階段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岡薩雷斯(美國)彼得森譯者:時勘時勘,湖北枝江人。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層管理者培訓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同時擔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工業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宇航學會航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另外,他還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鑑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評議組專家。他主要從事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心理學研究,研究興趣集中於健康型組織建設、變革時期的領導行為、勝任特徵模型開發和職業生涯規劃,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教育部等多項國家級研究項目,目前已正式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獲得多項國家部委級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獎,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第一章 當今社會的工作觀
第一節 變革中的職業心理學和職業發展
第二節 多元文化和多樣性
第三節 工作與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第四節 社會、經濟和教育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公司之間的接管、合併及公司大環境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工作價值觀、工作倫理、工作意義和工作獻身精神
第一節 價值觀與倫理
第二節 工作價值觀
第三節 工作倫理
第四節 工作意義與工作滿意感
第五節 精神與工作之間的聯繫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職業諮詢師的任務:現在和過去
第一節 職業實踐和職業諮詢
第二節 對諮詢師和項目的評價
第三節 職業諮詢中的測評
第四節 職業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特質因素理論、心理動力理論、存在主義理論及以人為中心理論
第一節 特質因素理論
第二節 霍蘭德的職業與工作環境理論
第三節 邁爾斯-布瑞格斯類型指標
第四節 工作調適理論
第五節 心理動力理論
第六節 存在主義理論
第七節 以人為中心理論
第五章 發展的觀點
第一節 埃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第二節 金茲伯格:一種發展的理論
第三節 薩伯的生命全程和生命空間理論
第四節 其他的職業發展理論
第五節 多元文化發展觀
第六節 殘疾人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社會學習與決策理論
第一節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
第二節 克魯姆波茲:社會學習理論
第三節 決策制定模型
第七章 聚焦當前的理論和實踐
第一節 阿德勒:職業的人生任務
第二節 認知信息加工
第三節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第四節 綜合性人生計畫
第五節 積極心理學
第六節 後現代理論
第七節 Nadene Peterson的模型
第八節 Roberto Conez Gonzalez的研究立場
第八章 職業選擇中的家庭與系統影響
第一節 傳統家庭和職業發展的關係
第二節 非傳統家庭
第三節 雙職工家庭和單親家庭
第四節 後現代家庭和職業心理學
第五節 將系統方法整合於職業心理學研
第九章 學校的職業生涯諮詢
第一節 學校的指導原則
第二節 校內輔導員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 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的職業生涯諮詢計畫、技巧、評估和資源
第四節 職業生涯意識的父母教育計畫
本章小結
第十章 成人的職業諮詢Ⅰ——繼續教育與培訓
第一節 職業技術學校
第二節 學院與大學
第三節 中等教育之後的職業諮詢
第四節 研究和套用:給中等教育之後的機構提供職業諮詢員
第五節 課程模型
第六節 職業生涯發展和諮詢技術
第七節 開發職業諮詢和信息中心
第十一章 成人的職業諮詢Ⅱ——職業轉變
第一節 工作環境
第二節 工作壓力
第三節 老年員工
第四節 退休之前和退休
後記 展望未來
第一節 塑造21世紀的影響趨勢
第二節 關於工作的再思考
第三節 對21世紀的工作展望
第四節 文化多樣性與後現代主義
第五節 職業諮詢師的角色轉變
第六節 2010年的職業指導服務
第七節 我們的未來
附錄一 教育測試實踐的公平性準則
附錄二 工作相關的循環性及反身性問題
專業術語英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