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陵城

巢陵城宋淳化三年(992),因黃河水患,巢陵城毀.

巢陵城

後晉至北宋聊城的縣城。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聊城舊城因“河決城圮”,於是把縣治南遷至巢陵。“巢陵”因巢父之墓而得名。巢父是中國古代名士。他生活在堯舜之時,“山居不營世利”,以樹築巢,居於其中,故稱其為巢父。相傳,堯曾“以天下讓之”,他不肯接受。他死後葬於此地,人稱其墳墓曰“巢陵”。舊《聊城縣誌》說:“今城東南有巢陵城,巢父陵在城十字街東南角”。此城為聊城縣和博州的治所,在今聊城東南15里的許營鄉大石槽村西,俗稱其曰“舊州坡”,或“舊州窪”。宋淳化三年 (992),河決毀巢陵城,聊城縣治乃西遷孝武渡西。聊城縣治在巢陵的時間為47年。
孝武渡西城 今聊城舊城。宋淳化三年(992),因黃河水患,巢陵城毀,移聊城縣治至孝武渡西,即今聊城舊城。熙寧三年(1070)始劃定規模,搬運土木,修築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修建磚城。孝武渡也叫崇武渡。《聊城縣誌·城池》曰:“孝武渡在通濟閘上流”,其位置當在今閘口南聊城一中附近,其渡口西有羊使君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