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槲蕨

川滇槲蕨

川滇槲蕨是槲蕨屬植物的一種,附生岩石上或樹上。生石上或草坡。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基本信息

醫藥用途

【藥名】:川滇槲蕨
【來源】:為劍蕨科植物川滇槲蕨的根莖。
【功效】:補益肝腎,活血續傷。
【主治】:用於腎虛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瀉。可治腎虛引起的上述證候。用於跌打閃挫、筋骨折傷。 【性味歸經】:苦,溫。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亦可外用:適量搗敷。
【別名】:雲南槲蕨(四川、雲南)、岩姜、岩姜蕨(四川涼山、會東))

命名來源

川滇槲蕨DrynariadelavayiChrist.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2)卷
【別名】:雲南槲蕨(四川、雲南)、岩姜、岩姜蕨(四川涼山、會東)) 
川滇槲蕨川滇槲蕨

形態特徵

川滇槲蕨川滇槲蕨
附生岩石上或樹上。根狀莖直徑1-2厘米,密被鱗片;鱗片斜升,以基部著生,或近盾狀著生,基部耳形,長4-10毫米,寬0.5-1毫米,邊緣有重齒。基生不育葉卵圓形至橢圓形,長6-13(-17)厘米,寬4-10厘米,羽狀深裂達葉片寬度的2/3或更深,裂片5-7對,基部耳形。正常能育葉的葉柄長3-9厘米,多少具狹翅;葉片長25-45厘米,寬12-18厘米,裂片7-13(-17)對,中部裂片長(5-)7.5-12(-14)厘米,寬1.5-2(-3.5)厘米,裂片邊緣有淺缺刻,無睫毛,或被有疏毛;葉乾後黃綠色,紙質,兩面光滑或疏被短毛;葉脈明顯隆起,中肋及小脈上下兩面疏具短毛。孢子囊群在裂片中肋兩側各排成整齊的1行,靠近中肋,生於4條或更多條小脈交匯處;孢子囊上常有腺毛。孢子外壁光滑或有時有折皺,具短刺狀突起,周壁有疣狀紋飾。

產地分布

產陝西、甘肅南部、青海、四川、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生石上或草坡,海拔1000-1900(-2800-3800-4200)米。不丹、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物種鑑別

西藏的毛槲蕨D.mollisBedd.形體近本種,但葉兩面的毛較密,邊緣有睫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