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嶧陽孤桐](/img/4/a48/wZwpmL0QjNykjM5QTMxc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E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語出《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 《史記·夏本紀》 、《漢書·地理志》 對此均有徵引。在傳世版《古文尚書》中,偽孔安國注(“偽孔注”)解釋道:“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並就“嶧”注音說:“嶧音亦,一音夕。”孔穎達進一步作疏解釋嶧山的地理位置:“《地理志》雲,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即此山也。”
用例
後世,《太平御覽》中有“嶧山多孤桐”的記載。嶧陽指嶧山之南,嶧山在今山東鄒城市,即孟子故鄉,山又名鄒山、鄒嶧山、邾嶧山,當年秦始皇東巡留有嶧山刻石,即在此山。孤桐指特生的桐樹,據說是制琴的上等材料,以嶧陽之桐為最。例如:
《抱朴子》:“嶧陽孤桐, 不能無弦而激哀響;大夏孤竹, 不能莫吹而吐清聲。”
雷威《忘味琴銘》:“嶧陽孫枝,匠成雅器。”
南朝宋謝惠連《琴贊》曰:“嶧陽孤桐,截為鳴琴。”
有時候也指琴。如江總的《賦詠得琴詩》:“ 可憐嶧陽木,雕為綠綺琴。田文垂睫淚,卓女弄弦心。”張照《題蔣南沙畫雜花詩》:“上有蟪蛄鳴,下為蕭茵林。對之懷履霜,彈我嶧陽琴。”唐李白《琴贊》寫道:“嶧陽孤桐,石聳天骨,根老水泉,葉若霜月。斷為綠綺,徽音粲發。秋月入松,萬古奇絕”。宋王安石有《孤桐》詩:“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唐劉禹錫 《平齊行》之一:“胡塵昔起薊北門, 河南地屬平盧軍 ,貂裘代馬繞東嶽,嶧陽孤桐削為角。”
該詞亦省作“ 嶧陽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