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山

崛山

梵名Gr!dhraku^t!a ,巴利名Gijjha-ku^t!a 。又作只闍崛山、耆闍多山、崛山。

其名由來

崛山崛山
梵名Gr!dhraku^t!a ,其山名之由來,一說以山頂形狀類於鷲鳥,另說因山頂棲有眾多鷲鳥,故稱之。梵語gr!dhra 本為‘貪食者’之意,其後轉指兀鷲;此類鷲鳥羽翼略黑,頭部灰白少毛,好食死屍,棲於林野。

史學記載

崛山英國考古學家康林罕(A. Cunningham)據大唐西域記與高僧法顯傳之記載,推定其位置即今之貝哈爾州(Behar)拉查基爾(Rajgir)東南之塞拉吉里(Saila-giri)。另據近時之探查,則謂新舊王舍城之間有一向東綿延之山峽,山峽之北聳立一海拔千尺之秀峰,其南面之中腹大約二二四公尺處有一岩台,稱為查塔吉里(Chata-giri),其處乃佛陀多次演說妙法之耆闍崛山。

歷史傳說

崛山與佛陀同時代之摩羯陀國頻婆娑羅王(梵Bimbisa^ra )為聞法之故,曾大興工程,自山腰至山頂,跨谷凌岩,編石為階,廣十餘步,長約三公里。山頂有一佛陀昔日之說法台,然迄今僅存紅磚牆基。此外,復有佛教古蹟多處,如提婆達多投石擊佛處、佛陀與舍利弗等諸聲聞入定之石室、阿難遭受魔王嬈亂之處、佛陀宣說法華經、大品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無量壽經等處。[大智度論卷三、大唐西域記卷九、法華經文句卷一上、玄應音義卷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