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莊組

崔莊組,1952年韓影山、黎盛斯、閻廉泉命名,關保德等1980正式引用。其命名剖面在河南汝陽縣洪澗寺溝崔莊—龍保。本組底部以淺紫紅、白色薄層狀石英砂岩與下伏北大尖組呈整合接觸,頂部以紫紅色和灰綠色頁岩與上覆三教堂組灰白色粉砂岩分界。

地層名稱:崔莊組

地層名稱(英文): Cuizhuang Fm

階代碼:Qb

地區代碼:13

命名:

1952年韓影山、黎盛斯、閻廉泉命名,關保德等1980正式引用。其命名剖面在河南汝陽縣洪澗寺溝崔莊—龍保。

沿革:

1952年韓影山等命名崔莊層。1962—1965年,河南區測隊在該區開展區測時,根據各地層單元的岩性特徵以及在區域上分布的穩定性,把韓影山等所劃分的武灣後溝層上部的石英砂岩夾頁岩,歸併於崔莊組。並把該組歸為震旦繫上統。1975—1978年王自強、杜慧英在該區崔莊組發現面貌與青白口系極相似的微古植物組合,將該組歸於青白口系。

特徵:

本組底部以淺紫紅、白色薄層狀石英砂岩與下伏北大尖組呈整合接觸,頂部以紫紅色和灰綠色頁岩與上覆三教堂組灰白色粉砂岩分界。其岩性主要由一套雜色頁岩和少量石英砂岩組成。石英砂岩為灰白、灰綠色薄層至中厚層狀,頁岩為灰綠及紫紅色,上部夾透鏡狀菱鐵礦及鈣質泥岩。砂岩層面上可見到泥裂和波痕。本組含微古植物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 cultum, Leiominuscula aff. Minuta,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 Taeniatum sp.等。本組厚約159—260m。其海綠石K-Ar法同位素年齡為1159、1138Ma(在魯山下湯測得海綠石K-Ar法同位素年齡為992Ma),Rb-Sr法同位素年齡為1125Ma。該組主要分布於新安縣至三門峽市一線以南廣大地區,以北缺失。

備考:

編撰者:高林志

作者1:韓影山

年份1:1952

作者2:黎盛斯

年份2:1952

作者3:閻廉

年份3:1952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