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善玉1937年出生於延邊。16歲中學畢業後考入延邊歌舞團,從此,她的生活中就充滿了鮮花和掌聲,並贏得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金日成等中外領袖的讚譽。她的名字與其他中國舞蹈家的名字一樣,是與中國舞蹈界的發展歷史緊密相聯的,而不同的是,她的舞蹈代表著中國朝鮮族舞蹈系統。自步入舞蹈藝術領域之日,她就將舞蹈視為生命中的制高點,並為此付出了心血、勞動和代價,也贏得了榮譽和觀眾的喜愛。除了表演本民族舞蹈之外,她還飾演過國內外二百多個不同作品的角色,並在神話舞劇《金斧子和銀斧子》中扮演主要角色。她美麗動人的舞姿,早在上世紀
50年代就獲得了國內外觀眾和專家的一致讚賞。
1953年考入延邊歌舞團。曾受到外國專家親授的古典芭蕾、朝鮮族民間舞的專門培訓。
1961年調吉林省歌舞劇院,擔任主要演員兼芭蕾和民間舞教員。表演過的作品主要有:《長鼓舞》、《歡喜》、《扇子舞》等,並在《頂水舞》中擔任領舞。70年代起從事舞蹈編導,後任吉林省歌舞團藝術委員會主任。她編導的作品有:
五人舞《勇士的歡樂》,曾入選為文化部在南京召開的舞蹈創作會議演出,受到好評。
1986年獲得第一屆吉林省長白山文藝大獎。1987年由她擔任歌舞總編導的《長春春常在》春節晚會在中央電視台首屆星光杯中獲全國一等獎。
1988年春節晚會上推出了“銀龍狂舞”歌舞晚會;1989年在建國40年大慶藝術節上,她編導的《響板歡歌》獲吉林省編導一等獎,1990年又獲吉林省長白山文藝大獎。
1991年在加拿大國際民間藝術節演出受到好評。《端午之喜》在1990年底舉行的全國崔善玉表演長鼓霧獨、雙、三民族舞比賽中獲雙人舞編導二等獎1992年參加了中國藝術節全國民族舞蹈討論會井發表了論文。同年5月參加了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和中央電視台合辦的《中國當代舞蹈精粹一三峽杯》紀念演出。
1993年應邀參加了在韓國舉行的國際舞蹈學術交流會議,並在漢城舞台上表演了《長鼓舞》受到熱烈歡迎。此外,還發表過論文數十篇。
藝術風格
通過崔善玉的舞蹈,可以讓人感受到中國朝鮮族民眾那富於浪漫激情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和藝術品質。崔善玉激情四射的表演讓舞台變得窄小,她熱情奔放的舞風已經融入了與人類共享的藝術天堂。所有的舞蹈形式都是相通的。豪放的歌舞,歡快的跳躍是朝鮮族民眾生活的重要內容,崔善玉將這內容形式豐富和發展起來,並吸收了其他舞蹈類型的長處,繼而形成了自己的舞蹈風格。
崔善玉擅長朝鮮族舞蹈,她創作、演出的朝鮮族舞蹈《長鼓舞》、《刀舞》、《勇士的歡樂》、《歡喜》、《響板歡歌》已成為中國民族舞蹈的經典。在五十年漫長的舞蹈藝術生涯中,她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長鼓一響遍城鄉,響徹五洲動四方,婀娜多姿添神韻,贊語伴著美名揚。”這是香港《大公報》對崔善玉舞蹈的讚美詩。
在半個世紀的舞台生涯中,崔善玉集舞蹈編導、表演、理論研究於一身,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品質。她的學術論文《獨闢蹊徑――民族民間舞蹈創新之我見》榮獲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評選活動的國際優秀論文獎;《探討世界朝鮮族舞蹈的共性和中國朝鮮族舞蹈的個性》一文,對朝鮮族的舞蹈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世界東方人體國際研修大會”上獲得了“國際學術顧問”證書。
能文能舞崔善玉,攀登高峰真不易。牡丹花開長鼓響,功成名就舞世紀。
痴迷舞業數十載,創作表演亮光彩。飛舞天涯傳友誼,民舞飄香越四海。
這是舞蹈家賈作光對其的讚美詩
為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學會副會長,中國舞協編導研究會委員,吉林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歷任吉林省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現為吉林省第七屆政協常委。
個人榮譽
編導作品《勇士的歡樂》、《響板歡歌》等,撰寫數篇舞蹈論文並獲獎。曾獲全國“星光獎”一等獎、吉林省“終生個人藝術成就獎”、“吉林英才獎章”、“世紀藝術金獎”、“水晶球獎”、“第11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等多項大獎。
政協提案
舞蹈採風時也時刻不忘做調研,已經做了38年政協委員的著名舞蹈家崔善玉,至今已經向政府提交了100多份提案,每年少則2份,多則4份,從基層政協到全國政協,她始終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發展,關注國計民生。今年,針對社會上部分地區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的問題,以及文藝界的某些不良現象,她鄭重提出了一份提案,中心內容是呼籲進一步加強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
關注身邊百姓事
今年這個提案,來自於她對於普通民眾生活的多方接觸和深入思考。有一次她帶家人去一家醫院看病,注意到一位從農村趕來看病的老人,病情不輕,可是在醫院只待了一天,就堅持回家了,因為交不起一天1000多元的醫療費用。因為這事,她就對醫療制度改革留了心,經過觀察、詢問和一系列的調研,她發現,除了普通民眾,某些地方連正廳級的幹部都覺得“看病貴”,不少老藝術家、科學工作者都反映“看病難”。她認為,醫療體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方便民眾看病,可是目前這項改革處於進程當中,還存在不少沒順利解決的問題,作為政協委員,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把這些問題向政府積極反映,促進政府貫徹改革措施,為老百姓謀取更大的福利。上學難、買房難,也是她從自己身邊的生活小事上注意觀察發現的,由此,她也仔細調研,並深入思考教育體制改革和住房改革措施的貫徹執行情況,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
追求社會和諧美
崔善玉是一位舞蹈藝術家,她喜歡從舞蹈的角度看待和談論自己的提案。她說,舞蹈藝術主要是從生活中汲取營養,那么舞蹈藝術家就應該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舞蹈藝術講究韻律動作的和諧之美,那么舞蹈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和諧與否,同樣應該敏感,應該關心。當前中國提出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她非常關注,覺得這一舉措可以解決當前社會一些不夠“和諧”的地方。
崔善玉認為文藝界當前存在一些問題,很多人的行為都不夠“文明”,也需要通過進一步加強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來。
尋求解決。她對演藝圈裡存在的一些金錢交易、情色交易現象痛心疾首,對於屢禁不止的“假唱”現象,對於文化市場上魚目混珠謀取暴利的假畫、假古董交易等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都十分憤慨和難過。她對文化體制改革、文化市場繁榮都十分關注,也做過相關調研。她發現一些文藝院團機制不活,文藝家、文藝尖子的個人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她批評一些文藝工作者不願意去基層,都往大城市跑,不願艱苦創業,還一心想端“鐵飯碗”,追求享受。她說,這些都不夠“文明”,而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可以調整這些問題,讓社會更加和諧。她說,文藝界更應該“文明”,真、善、美的東西才是藝術,假、惡、醜的行為和心理都是要不得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她就在一項提案里提出:文藝界獎項設定太多,而文藝評論不夠繁榮、不夠強大、不夠健康,這就影響文藝的發展。文藝家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了獲獎、評獎的。這么多年來,呼籲、推動、促進文藝界加強“文明”行為,崔善玉一直不遺餘力。
對生活要敏於思
崔善玉經常深入各地進行舞蹈採風,在生活中汲取舞蹈營養。在採風的同時,她時刻都不忘記一個政協委員的責任,非常留心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她說,藝術家不僅要對藝術敏感,對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敏感,舞蹈說到底是由情感來控制的,而情感只能來自真實的生活。所以藝術家要真正地去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有一次她到某地採風,走在鄉間小路上,發現很多農村的孩子在路上玩,她攔住一個孩子,問他們為什麼在上課時間不在學校里,孩子回答說,因為這地方缺水,很多孩子每天要往返很遠的路為家裡打水,因此就漸漸擠掉了上課的時間,後來很多孩子乾脆輟學了。崔善玉很吃驚,立即做了調研,向地方政府反映,後來還多次查問這事的解決情況。崔善玉說,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始終推動著她在做這些事情。
崔善玉做調研是非常認真的,為了掌握實際情況,寫出有針對性的提案,她常常自費跑到農村、跑到邊遠山區、跑到老百姓家裡,去詢問、了解、記錄、整理。她對於自己提出的提案要求很高,她說,我是搞舞蹈藝術的,我希望我的提案也能像我的舞蹈作品一樣,內容豐富、新鮮,有分量,有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