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崇頭鎮地處雲和縣西南部,介於東徑119゜29’北緯28゜02'內。鎮政府距離縣城10.5公里,東鄰霧溪鄉、白龍山街道,南鄰景寧梧桐鄉、沙灣鎮,西鄰龍泉安仁鎮、景寧英川鎮,北鄰赤石鄉,總面積228.2平方公里,占全縣的23.2%,為雲和縣第一大建制鎮。崇頭鎮境內四面高山環繞,以西南部白鶴尖山峰余脈向內部延伸,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低丘緩坡和小盆地,經世世代代祖輩們的開發,形成了層層梯田。崇頭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度濕潤,四季分明,因地形較為複雜,海拔高度懸殊,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境內溪流密布,水系眾多,水源充足,水質甘洌。
沿革
2011年9月,雲和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黃源鄉、雲豐鄉、大灣鄉、沙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崇頭鎮。
行政區劃
轄崇頭、梅源、南山、黃地、岩下、垟背、栗溪、三望欄、下垟、坑根、張化、梅竹、礱鋪、黃家畲、陳家垟、水碓垟、葉垟、陳塢、夏家垟、大垟、盤條口、貴莊、張家地、潘山頭、坑下、王蔭山、商坑下、杉板坑、後垟、大灣、林山下、葉山頭、項山、沙鋪、林山、朱宅、回龍山3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崇頭村。
經濟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積極調整工作方向,迅速部署、實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農業結構調整走出新步伐
利用毗鄰重河灣萬畝示範園基地的優勢,積極最佳化農產品結構,多次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授課,並安排有關幹部到朱村茶葉區、慶元菸葉示範點參觀考察,引導開發雲和雪梨和加州李880畝,發展菸葉601畝。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在上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發展教育事業,並根據既有利於學生方便入學,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和經費投入效益的原則,於9月開學時將所有的村級國小撤併到了鎮中心國小,成為寄宿制國小——崇頭鎮中心國小;中學一所,容納一鎮四鄉(崇頭鎮及原黃源鄉、雲豐鄉、沙鋪鄉、大灣鄉)的學生在此就學。10月份順利通過市教育強鎮驗收。
實現農民下山脫貧
採取國家、集體、個人三投入的方法,多方籌措資金,確保重點投入。積極鼓勵農民進城和下山脫貧,崇頭下山脫貧新村和松樹崗扶貧小區建成,有69戶,310人搬遷入住;在縣農民新村建房有50戶,已搬遷入住22戶。三望欄下山脫貧新村已完成規劃並動工興建。
其他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修繕了崇濱路、眾安路、棧雲街和崇溪防洪堤;建成了有線電視網路,有7個行政村有了有線電視,同時解決了崇頭、梅源等村自來水工程;通過民間集資和社會贊助,武岱峰森林公園景點得到開發,被批准為縣級風景名勝區;崇頭1.9公里過境公路已全線貫通。
2008年概況
2008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0482.04萬元,較上一年的9654.84萬元增長了8.57%,其中第一產業收入7457.7萬元,第二產業收入994.05萬元,第三產業收入2030.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49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9.17%。
全年加大投入,著力推進項目建設。強化規劃引領,完成集鎮總體規劃編制,啟動並完成了生態轉移小區一期5.84公頃的征地工作。進行建設用地復墾,全年建設用地復墾立項2個,完成零星復墾面積10.2畝。實施“萬名農民飲水”工程,基本完成了對11個行政村共30個自然村的自來水安裝。建設康莊公路,完成了對崇頭至栗溪線康莊路路面硬化工程和梅竹行政村康莊路的路基開挖工程。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全年共新建防洪堤2630米,修築堰壩17處183米,新建村砌灌溉渠道19條10120米,修建排水渠道1條600米。鎮村環境得到整治,共修築排水渠和排污溝12535米,道路硬化19802米,修建垃圾中轉站1個,投放垃圾箱(池)88個,新建公廁4個,拆除豬欄牛欄廁所537處,7個村配備了保潔員,8個村成立了垃圾清運隊伍,全年共清理生活垃圾1530餘噸。去年, 35千伏的崇頭供變電所開工建設。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落實國家糧食補貼政策,全年共播種糧食麵積11083畝,實現糧食總產量達3486.43噸。調整食用菌產業結構,全年總計發展香菇1590萬段,黑木耳1000餘萬段,黑木耳量比2007年增加兩倍。積極培育新產業,推進茶葉、筍竹、畜禽養殖等產業發展,全年共發展新茶葉基地700餘畝,改造老茶葉基地300畝,改造筍竹兩用林400畝,畜禽養殖實現產值346.8萬元。努力提升農家樂層次,共發展星級農家樂5家,其中一星級和二星級各2家,三星級1家。推進農民內聚外遷。全年共實現高山遠山農民搬遷113人,地質災害隱患點農民搬遷45人,整體搬遷農戶99人。全年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110人,實現經濟創匯淨收入達2155.75萬元。共舉辦勞動力轉移各類培訓班8期,發展“雲和師傅”15人。去年,崇頭鎮還與湖北省蘄春縣劉河鎮建立友好鄉鎮關係,建立了我鎮在劉河鎮食用菌項目示範教學基地10畝。實施困難結對幫扶。全面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全年低收入農戶中有203戶766人實現了脫貧,同時在269戶絕對貧困戶中有39戶人均收入超過了1500元,幫扶結對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通過努力,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實現了免費入學,08年初升高比例在95%以上,輟學率為0。文體廣電協調發展。積極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農村文化體育工程,全面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08年我們申報並通過了省級小康型老年體育鄉鎮,全年共進行文藝演出9場,開展“老年農民健身走”活動2次,送文化下鄉5場,送電影下鄉41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