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壽寺塔

崇壽寺塔

崇壽寺塔,又名崇壽禪寺塔,在遼寧省開原縣老城內西南隅,是金國最北的一座古塔。該塔建於金代正隆元年,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著名的開原四景之一。

基本信息

建築特色

1928年的開原崇壽寺古塔1928年的開原崇壽寺古塔
崇壽寺塔質結構,高二十丈,十三級,實心八面體。每麵塑有佛像,且各面佛像各不相同,由南、西南依次而順為:昆盧尊佛、無憂德佛、阿彌陀佛、須彌相佛、雲自在佛、莊嚴王佛、功德王佛、定幢光佛等八尊。兩旁有飛天浮雕,各角有木檐懸有銅鈴,稱為風鈴,微風一吹,叮冬響。塔尖呈錐形,有銅質球型五個串其上。塔身各層掛有數百銅鏡,西面懸有銅鼓一面。每當日出之時,旭日與塔輝映,光芒四射,數里之外可見塔光,古塔朝霞為開原勝景。

佛名題額

崇壽寺塔身每面壁龕置坐佛一尊。龕兩側雕瓔珞寶蓋,上嵌佛名題額。史料記載,每龕上方嵌方形佛名為:南面:昆盧尊佛西南面:無憂德佛
西面:阿彌陀佛西北面:須彌相佛
北面:雲自在佛東北面:莊嚴王佛
東面:功德王佛東南面:寶幢光佛

建造年代

崇壽寺塔崇壽寺塔
該塔建造年代,歷史上先後有三說:明清時期,多言其為唐代年建。其所依為明代的二塊石碑,其一為明正統十二年黃瓚撰文的碑刻《明開原重修石塔寺碑記》,《碑記》載:此寺原有舊殘碑,雖文字不全,但崇壽禪寺四字昭然,“及載自唐乾元年有僧洪理大師始建之,遺址寬宏,大定三年入滅,因建石塔為大師龕”。其二碑為流放鐵嶺的大學士陳循於天順年所撰《開原重修石塔寺碑銘》,銘文開篇有:“堂堂古剎,肇唐乾元,在遼之左,雄峙開原”之句,後人皆以此塔為唐所建。

多次修復

從已知的史料記錄來看,自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起至今,崇壽寺塔先後共經歷了7次修復。記述比較詳細的一次是明成化元年(1465年)的大修,記載如下:“(千戶)曹善舍銅鑄小塔一座,加於頂尖,各人施捨金銀,造佛六尊,石匣一個,內盛金銀雜色等寶,俱安頂上。”2010年初,對開原崇壽寺塔進行修復。

保護級別

1963年,崇壽寺塔被遼寧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級文保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