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壽寺[山西省晉城市崇壽寺]

崇壽寺[山西省晉城市崇壽寺]

崇壽寺在晉城市北18公里部村東端。始建於北魏,唐開元七年(719年)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稱今名。始建於北魏,唐開元七年(719年)予以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稱今名。宋宣和元年(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葺。崇壽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修建的第19所寺廟,中國第一所在村鎮上修建的寺廟。

景區簡介

崇壽寺
崇壽寺,坐落開原老城街崇壽寺內,距開原市中心9公里。寺內有一千年古塔,名崇壽寺塔,始建於金正元隆年(1156年),為宣徽洪理大師藏骨之所,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式磚塔,塔高45.82米,塔身八面佛龕,八佛端座,龕上寶蓋各有一組飛天浮雕,線條流暢,形態逼真,各角木檐上懸有銅鈴,塔尖呈錐形,穿有五個銅珠。塔身各層掛有數百銅鏡,西面懸有銅鼓一面。寶塔氣勢恢宏,造型厚重,前清時期列為開原八景之一,曰:“古塔朝霞”。寶塔雖經歷了歷史的蒼桑變遷,除銅鼓、銅鏡在日偽時期被掠奪外,現基本保持完好。崇壽寺塔是反映古代女真民族文化的重要建築,充分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建能力及中國古代建築的博大精深。崇壽寺幾經復建,香火逐年旺盛,現已成為遼北著名寺院。

景區歷史

在晉城市北18公里部村東端。始建於北魏,唐開元七年(719年)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稱今名。宣和元年(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葺。現存建築,山門內為天王殿,兩側有鐘鼓二樓,中為釋迦殿,東西配殿奉地藏、觀音及十八羅漢,最後為雷音殿。殿旁東西各有小院一區,東為菩薩院,有三大士殿;西為關聖院,有關帝殿。釋迦殿為宋代遺構,殿身三間見方,單檐九脊頂,格下斗拱古樸,前檐石柱有宋宣和年間(1119—1125)題記,門額石上有金正隆年間(1156—1161)刻字。寺內有唐代八角形石幢兩座,通高4米,須彌座上雕寶裝蓮瓣及石獅,幢身刻陀羅尼經,寶蓋為瓔珞花紋,摟刻精細。寺內後院還保存有北魏造像碑1通,雕屋形龕及一佛二菩薩;另有宋、金以來石碑12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資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