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丹霞地貌

崀山丹霞地貌

湖南崀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湘西南新寧縣境內,東鄰東安縣,西靠城步,北距新寧縣城11公里,南接廣西全州、資源縣。地質公園由北向南依次由紫霞峒、扶夷江、駱駝峰、牛鼻寨及八角寨等5個相互聯繫的景區組成,寬約4-8公里,長約18公里,面積108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丹霞地貌為特色。

概念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國山水類自然景觀中,有好幾種景觀類型。第一類是花崗岩地貌。泰山、華山、衡山、黃山、三清山、貓兒山、越城嶺是代表,具有“主峰明顯,群峰簇擁,峭拔危立,雄偉險峻”的景觀特點。第二類是岩溶山水地貌,即喀斯特地貌。灕江山水、雲南石林是代表,具有“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造型豐富,區內溶洞遍布,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花千姿萬態”的景觀特點。第四類是石英砂岩地貌,具有“奇峰林立,造型生動,溝谷縱橫,植被茂盛”的景觀特點,我省目前唯一的世界遺產地武陵源是代表。第三類即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具有“頂平身陡麓緩,丹崖碧水,精巧玲瓏,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景觀特點,是我國地窪學創始人陳國達院士二十世紀30年代以廣東丹霞山地名命名的最先在中國本土發展起來的我國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具有全球普遍意義的一種紅層地貌類型,在中國已有80多年的研究歷史,自成體系,全球領先,被稱為中國地質界的“國粹”。在中國已發現780處,四川樂山大佛和福建武夷山都是丹霞地貌的代表;全世界亦有廣泛分布,如加拿大5處,英國7處,澳大利亞69處,美國191處,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1992年3月,陳國達院士考察完崀山後,高度讚譽崀山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並深情地說“如果我先發現崀山,就不會把這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而會將它命名為崀山地貌。”隨即賦詩一首“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崀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並贊南北雙奇花”,遺憾之情,溢於言表。目前,學術界將丹霞地貌定義為:在地殼運動中被抬升並受斷裂切割的厚層陸相紅層,以流水侵蝕為主,並在風化、溶蝕、重力崩塌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塑造成以各種赤壁丹崖為特徵,群峰聳峙,峽谷深切,山水組合親密,風景優美獨特的一種地貌景觀。

地理位置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包括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18處風景小區,已發現並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餘處,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難得的山水自然風景區。

崀山的丹霞地貌是繼張家界後發現的又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 崀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又尤以崀山為中國丹霞地貌風景區中豐度和品位極具代表性和優美的景區,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館,被地質專家們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圖為崀山風景。

成因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

人類產生已有300萬年,人類文明史才6000年,地球的年齡約46億年。地球演化分為5代,即46—34億年前的太古代,34—5.7億年前的元古代,5.7—2.3億年前的古生代,2.3億—6700萬年前的中生代,6700萬年前至今的新生代。每個代又劃分為若干紀,如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紀,代表地球1.37億—6700萬年前的演化史,白堊紀是恐龍生活的最後紀,也是恐龍最繁殖的一紀,俗稱恐龍時代,更是地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在白堊紀海面達到創紀錄的高度後,地球大陸的形狀與今天非常相似。新生代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第三紀細分為代表6700—2300萬年前的古近紀和2300—250萬年前的新近紀,第四紀則代表地球250萬年前至今的演化史。

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既有內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的影響。內力作用,主要是地殼上升運動。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崀山經歷了海侵-海退-造山運動-侵蝕剝削的地質演變過程。4億年前的古生代,崀山地區受海水侵入,是一片汪洋,後華力西造山運動將崀山地區抬出水面,成為陸地,此後歷經數十次地殼運動,崀山地區時沉時浮,時隱時現。2億年前,劇烈的印支造山運動再次將崀山地區從水底托起。在1.37億—67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受燕山造山運動影響,局部地殼差異升降,四周山地強烈隆起形成了資源—新寧盆地,崀山處於這個斷陷山間盆地中心。上升區和斷陷區的差異運動是這種紅層堆積的基礎。流水挾帶大量的泥沙石塊在盆地低洼處沉積下來,形成厚厚的白堊紀紅層。我們常見崀山的狹小岩石橫切面上密麻的厚積著數十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石頭,就說明印證了這點。崀山紅層厚達2320米,表明崀山構造盆地在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中垂直升降幅度很強烈。6700—600萬年前,崀山成為內陸湖。新近紀晚期以來,亞洲板塊受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碰撞影響,斷裂活動加劇,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性抬升,崀山由西南從東北形成依次降低的800m—600m—400m三級剝蝕夷平面,代表本地區地殼曾發生過至少三次間歇性抬升。這些內陸湖的紅層湖底隆升抬起,同時受流水下切侵蝕,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片紅色山群,尤其是距今250萬年的第四紀以來,青藏高原整體上升,改變著東亞熱帶季風暖濕氣流的環流路徑,崀山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隆起的紅層在流水侵蝕,植物根劈,球狀風化及重力作用下從而形成現有的紅色砂礫岩結構的丹霞地貌景觀。且崀山的丹霞地貌至今仍然在以每萬年0.665米的速度緩慢地構造抬升,並據此可推算出八角寨主峰的生長年齡約748萬年。形成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崩塌、風化、岩溶及低等植物。崀山地處溫暖濕潤多雨的中亞熱帶,雨量充沛,豐富的地面徑流對岩石表層產生強烈沖刷作用後形成一系列的流水地貌,如一線天、巷谷、天生橋等。崩塌作用形成的有將軍石、蠟燭峰、駱駝峰、辣椒峰等。風化作用形成各種洞穴、岩槽。岩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及丹霞喀斯特地貌。生長在岩石表面的藻類、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對丹霞地貌的顏色、發育等方面均有影響。主要是這些低等植物生長在岩石表面上,對岩石表面有一定的保溫作用,從而減低、減弱了岩石表面的流水作用和風化作用。同時,藻類多為黑色,地衣多為白色或淺灰色,苔、蘚春夏多為綠色,秋冬多為黃褐色,使岩壁的顏色更為豐富多彩。

特徵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

1 、類型齊全,品質高貴,發育完整。丹霞地貌共有石崖、石門、石寨、石牆、石柱、石樑、石峰、一線天、天生橋、單面山、峰叢、峰林、峽谷、岩槽、崩積岩塊、天然壁畫,造型地貌,穿洞、扁平洞、額狀洞、蜂窩狀洞、溶洞、水蝕洞穴、豎狀洞穴、堆積洞穴、崩塌洞穴等26種結構和類型,崀山丹霞發育一應俱全。崀山丹霞地貌結構與特徵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在國際上十分罕見。一線天是丹霞地貌中難得發育的景觀,而在崀山就發現了10餘處,天下第一巷西側不到150米的範圍內就有與之平行的遇仙巷、馬蹄巷、清風巷3條石巷。丹霞地貌形成天生橋十分難得,而在崀山就發現了5座。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十分清楚,幼年期—壯年期—老年期的地質遺蹟均發育良好,保存完整,特別是代表丹霞壯年早期的密集型簇群式峰叢-峰林鶴立國際同類地貌,一枝獨秀,無與倫比。

2、奇特的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崀山丹霞地質的紫紅色砂礫岩膠結物,普遍含有碳酸鈣和石灰岩礫石,岩溶作用顯著,形成了以溶蝕漏斗、溶蝕窪地、溶洞為標誌的丹霞喀斯特。或者在上部的白堊紀紅層礫岩發育成丹霞,下部石灰岩發育成喀斯特,如崀山飛濂洞可溶性喀斯特和白面寨五柱岩溶洞非溶性喀斯特現象及白面寨的狗頭石等丹霞喀斯特石柱,極具國際對比價值,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

3、豐富多樣的生物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崀山是華南、華中、滇黔桂等動、植物區系的交匯過渡地帶和中亞熱帶含華南植物區系成分的常綠闊葉林植被亞地帶。整個景區四季常青,常年碧綠,動植物區系複雜,植物起源古老,物種豐富,新種密布,是大量珍稀瀕危植物、古老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和大自然珍貴的生物基因庫。有約占全世界30萬種0.47%的野生維管束植物1421種,大型真菌150種,其中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21種,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有52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其中I級即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銀杏3種,有9個植被型,71個植物群系,植被覆蓋率85%。有約占全世界45000多種0.46%的脊椎動物209種,其中哺乳動物25種,鳥類94種,爬行類35種,兩棲類18種,魚類37種,昆蟲816種,其中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18種,列入IUCN名錄的2種,有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的8種。特有種新寧毛莨和崀山唇柱苣苔是在20多年前發現的新種,這2個種僅分布在崀山範圍內,且只生長在丹霞山體的石壁上,其它生境條件下無分布,是一種典型的生境狹窄特有現象。崀山被子植物中存在白堊紀和第三紀殘留成份,是記錄被子植物基部類群與昆蟲等動物發生協同進化關係的特殊生境地區,對理解被子植物基部類群的多樣性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崀山景區的漏斗、窪地都形成了一套自身獨特的生態系統,如萬景槽中的蝙蝠群、漏斗中的茂密森林,這種現象世所罕有,極具個性。

景點介紹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

崀山丹霞地貌是中國丹霞地貌風景區中豐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優美的景區之一。資——新盆地是全國丹霞地貌風景區在地質歷史上升降差異運動幅度最大、最強烈的紅盆之一。

辣椒峰、駱駝峰、“鯨魚鬧海”、“亞洲第一橋”、“將軍石”“天下第一巷”構成了崀山雄奇、峻美的景觀。  

辣椒峰

坐落在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內的辣椒峰景區,是崀風景名勝區的“六絕”景觀之一,辣椒峰由一塊巨石構成,高180米,上大下小,石頂園,周長100米,石腳周長約40米,呈赤紅色、多稜柱形,倒立於平地,站在腳下仰望只見多稜柱巨石高聳入雲,猶如擎天大柱,雄奇、陵峰、遠觀就像碩大無比的紅辣椒,秀美神奇;該峰四周都是絕壁深壑,辣椒峰鶴立雞群,就好似大自然對愛吃辣椒的湖南人的一種恩賜。

駱駝峰

坐落在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的辣椒峰景區,是崀山“六絕”景觀之一,由一座石峰組成,石峰三面陡崖,峰頂高187.8米,長273米,有兩處凹陷。遠望凹陷恰到好處地將石峰分成駝頭、駝峰和駝尾,陡崖凹槽和起仗勾勒出駱駝肌膚與四肢。從北面望去,駝頭園深偉岸,尾禿而低垂,遠近青山襯托,就像行走在沙漠綠洲的一匹大駱駝。

鯨魚鬧海

坐落在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八角寨景區內,是八角寨景區的主要景觀之一,也是崀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有“崀山風光,丹霞之魂”美稱;該景點為崀風景區的至高點,站在寨頂遠眺,方園40多平方公里的單斜式石林如五彩霞雲,每逢雨後清晨,雲霧鋪壑,飛雲走霧,時而雲霧飛舞,時而祥雲安然,石峰露出峰尖在雲霧中跳躍,景觀奇特無比,故名“鯨魚鬧海”。站在寨頂朝陽斜射,還可見神秘的佛光,有如身臨海市蜃樓。景點北面秀峰參差,植被繁茂,尤如一幅水墨山水畫,景色之佳,迷人慾醉,更加襯托出“鯨魚鬧海”的美麗場景。

亞洲第一橋

坐落在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天生橋景區內。在群山環抱的峽谷中,一塊丹霞巨石崩塌構成單孔石橋騰空而起,跨度長64米,拱高20米,橋面寬14米,厚5米,內拱部分結構整齊,無凸凹,橋呈赤紅色,氣勢磅礴,巧奪天工,國內外專家多次考察後認為這座天生橋無任何支撐點,獨立自然而成,而且從跨度、橋面、厚度來說,目前在亞洲國家的大自然中尚未發現比這更長、更寬、更厚的天生橋,因此將此橋命名為“亞洲第一橋”。是遊客旅遊觀光的理想去處。

將軍石

坐落在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內的扶夷江景區,是扶夷岸邊一座獨特的丹霞石柱,高程399.5米,石柱淨高75米,除頂略小外,上下等粗,周長40米,隨著角度的變換兀立一位“將軍”迎面而來,只見他頭戴方巾,身披鎧甲,手持玉帶,美須飄飄,儼然是漢壽亭候、美髯公關雲長再世。將軍石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昂首挺胸,虎虎生威,不禁使人聯想到將軍沙場點兵的雄壯氣勢。將軍石是崀山風景名勝區的形象標誌,屬“六絕”景觀之一。

天下第一巷

坐落在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天一巷景區,是崀山風景區的“六絕”景觀之一,是遊客遊覽崀山的首選景點。“天一巷”是著名的地質學家,丹霞地貌創始人、中南工大一級教授、中科院院士陳國達先生考察崀山後題寫的。天一巷由兩座石峰崖石並立而成,崖石垂直地面,遠處看不出任何痕跡,登上陡崖20米處有一處平台,為“天一巷”入口,天一巷為兩石峰陡崖夾縫形成,東北走向,全長238.8米,天一巷兩邊石壁高80-120米,最寬處0.8米,窄處0.33米,平均寬0.5米,巷道彎曲,人處其中不見來處,亦望不見盡頭,唯見頭頂一線青天,兩邊斧削絕壁,睛日上午10點左右,陽光直射巷底,滿巷生輝,其妙無比。

崀山在歷史上就是風景優美、文化發達、寺觀林立的風水寶地。漢、瑤、苗、壯民族雜居,民族風情異彩紛呈。有出土的10萬年前的獼猴頭骨化石,4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古戰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北宋周敦頤在城西扶夷江岸的石壁上題寫:“萬古堤防”。明代哲學家、著名詩人陳永猷遊覽崀山後,發出“扶夷勝景天成就,攝杖歸來入夢頻”之嘆。當代詩人艾青抗日戰爭期間曾在新寧執教,吟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的絕句。

崀山丹霞地貌區,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險秀,是一座罕見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館”,為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自然資源瑰寶。

世界自然遺產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

截止2009年6月的西班牙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我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僅次西班牙和義大利列第三,共有38處,其中文化遺產25處,文化景觀2處,武夷山、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等雙重遺產4處,自然遺產7處,即武陵源、四川九寨溝,四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雲南三江併流,雲南石林為代表的南方喀斯特地貌,江西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是世界上現有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要素頂級品牌,是全人類珍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資源價值、保護和管理的諾貝爾獎。一旦列入成功,不僅可獲得聯合國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扶助,更可世代遠離人類戰火浩劫。《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准。

1、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如三清山就是地球10億年來揚子古板塊和華夏古板塊對接帶地質構造演化的突出例證。

2 、突出的代表某一生態系統及生物群落的演化演替過程。如瑞士少女峰遺產地獨特的植物演替現象。

3、具有罕見的自然美。如代表自然美學法則最高境界的“人間仙境”四川九寨溝。

4、具有突出保護價值的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棲息地。如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價值

1、崀山具有突出的地球科學價值。新生代以來,崀山地區的流水沿節理裂隙不斷地垂直下切,溯源侵蝕和側蝕,加上重力的崩塌,風霜雨勢的風化剝蝕,多彩多姿的丹霞景觀例證了流水侵蝕,重力崩塌、球狀風化、生物風化等外動力地質作用和構造節理等內動力地質作用相互作用的過程,丹霞地貌景觀的形態規模達到同類地貌的極限。崀山地貌的構造運動在同類地貌中是最強烈的造山運動,例證了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和新構造運動等地球演化變遷歷史。崀山紅層沉積反映了中國區域地殼較晚拼合成為大規模穩定地塊的特定演化過程,是中國大陸地殼較晚走向成熟的標誌。崀山發育大量丹霞喀斯特形態,如洞穴、地下河、漏斗、窪地和大量洞穴碳酸鈣沉積景觀,這說明本區丹霞地貌的發育過程經歷了特殊的機械侵蝕和喀斯特溶蝕的雙重作用,是典型地質過程的又一例證。綜上所述,崀山丹霞地貌是在特定的地質時期,形成的一種特殊生態環境變遷的岩石地貌標誌體,是地球演化歷史重要階段的傑出範例,具有重要的地球科學意義,足以代表東亞南部白堊紀時期及第三紀至今的地球演化歷史,符合申報的 “地球演化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標準。

2、崀山具有突出的生態研究價值。在丹霞地貌發育的同時,丹霞植被群落也經歷著一系列的演變。特殊的丹霞地貌不僅賦予了崀山特有的生物物種、生物群落及其生態過程,而且賦予了崀山特殊的地貌生態效應,即溝谷效應和山頂效應。丹霞溝谷效應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亞熱帶區域中分布有南亞熱帶甚至熱帶區域的物種,出現了由於其特殊的溝谷地貌效應而形成的與其地貌條件保持協調和平衡的演替頂級群落類型,這種山頂效應過程還引起山頂與山麓生物特徵的顯著差異。最為典型的是在同一個丹霞山體上,崖壁上出現地衣類簡單生態系統,苔蘚和草本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藤本植物構成的生態系統;在山頂山脊存在比較旱生的原始的原生性很強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在山谷則存在典型的一般特性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山頂、崖壁崩塌面和崖下崩積堆進行著從苔蘚地衣-高級群落的原生演替系列。次生演替過程出現在溝谷和山麓緩坡,在溝谷和山麓緩坡以森林植被和沼生植被為主,進行著先鋒林—過渡林—基本林—成熟林的次生演替系列。在小尺度範圍記憶體在有從地衣、苔蘚到草本、藤本、灌木、楓香等常綠落葉闊葉林、再到樟樹等常綠闊葉林的不同演替階段的複雜生態演替過程。丹霞地貌區孤立峰頂、中間坡地和山麓低地孕育了不同發育演化階段的植被,代表丹霞植物群落原生和次生演替發展的生態過程,在地貌發育過程中使崀山形成完整的原生演替過程和常綠闊葉林次生演替過程。植被的“生態孤島”現象及新寧毛茛和崀山唇柱苣苔生物環境狹窄特有現象最為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階段最為突出的地區。成熟的地帶性頂極類型為常綠闊葉林,突出代表了亞熱帶濕潤環境下常綠闊葉林的演替過程,最終形成最為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崀山突出而完整的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東南季風驅動下濕潤環境發育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生物群落結構及演替的生理生態過程,具有突出的生態演替的普遍價值。符合申報的 “生態系統與演變的突出例證”標準。

3、崀山具有罕見的自然美學價值。崀山丹霞地貌是世界丹霞地貌風景區中最具品位和最典型的景區。景區丹霞石峰石寨約300餘座,形成大面積丹霞峰林地貌景觀,規模宏大,類型豐富,組合完美,姿態獨特,形象逼真,一物多景,一景多姿,步移景異,變幻萬千,跌宕起伏,動感強烈,個體景觀生動活潑,整體景觀磅礴大氣,造型、色彩和氣質達到最佳組合境界。雄偉壯觀的八角寨,奇特絕倫的天下第一巷,險峻雋美的峰叢峰林,氣勢如虹的亞洲丹霞第一橋,幽雅深邃的石巷迷谷,清澈碧透的扶夷江水,栩栩如生的將軍石、軍艦石、狗頭石、象鼻石、令箭石、啄木鳥石、辣椒峰、駱駝群峰,無不令人嘆為觀止,身心俱醉。雲繚霧繞的夢幻與縹緲,茂林修竹的幽深與清靜,赤壁丹崖的熱情與奔放,造型地貌的精巧與神奇,山水田園的秀雅與恬淡,丹崖—碧水—青山—綠樹—藍天—白雲—翠竹—驕陽完美組合的多姿多彩多維立體景觀深層展示出崀山丹霞動態與靜態水乳交融的獨特絕妙的自然地理現象,使得崀山丹霞從容而又高貴地展現出一種無法複製的引人入勝的意境美,構成世界丹霞地貌中生態環境最優美、山-水-林景觀搭配最協調的美侖美奐的自然畫卷,無可替代的呈現出震撼人心的自然美,具有突出的自然景觀美學觀賞價值。符合申報的 “具有罕見自然美”標準。

門票

A線門票:180元/人(可遊覽天一巷、辣椒峰、八角寨、紫霞峒及夫夷漂流)

B線票:130元/人(可遊覽天一巷、辣椒峰、八角寨、紫霞峒)

1、60周歲至70周歲老人,在校學生、軍人、烈士直系親屬、持有民政部門頒發的“低保證”等人員,憑本人有效證件可享受A線通票115元/人,B線通票65元/人的優惠。

2、身高1.2米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人、符合《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中一、二級的殘疾人,憑本人有效證件可免費遊覽八角寨、辣椒峰、天一巷、紫霞峒四大景點。身高1.2米以下兒童可免票乘坐竹筏游夫夷江景區,但必須有一名監護人陪同;享受免票優惠政策者若需乘坐竹筏游夫夷江景區,須支付50元/人的竹筏運輸費50元/人。

3、購買B線通票(含B線優惠票)以後,在有效期內,遊客若願意乘坐竹筏遊覽夫夷江景區,須憑B線通票(含B線優惠票)再支付50元/人的竹筏運輸費。

4、門票出售票後三日內有效,有效期內票面規定遊覽的每個景點只能進出一次。

景點氣候

崀山風景名勝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候17℃,七月份天氣最熱,月平均氣溫27℃,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6℃,極端最高氣溫為39℃,極端最低氣溫為-8℃。年平均日照1382小時,年有霧日22天,能見度30米,多年平均降雪日18天,積雪日年平均10天,年平均無霜期287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上下,5月份降雨量最多,平均為220毫米,12月降雨量最少,月降雨量為47毫米。扶夷江常年流水不斷,從不枯竭,最小流量為12.4立方米/秒。

景區設施

標識系統:崀山風景名勝區標識系統 由美景創意設計規劃,方案以山、水、林、洞為設計元素,考慮到丹霞地貌獨特景致,以寫實、寫意風格加以呈現,結合景區的整體規劃,強調標識導視的功能與實用價值。

丹霞山捆綁申遺成功相關知識

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中國丹霞”於8月1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數量已增加到40個。據悉,“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6個申報點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莨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 貴州赤水| 丹山赤水風景名勝區|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崀山丹霞地貌| 廣東丹霞山| 江西龍虎山| 浙江江郎山| 龜峰| 貴州赤水風景名勝區| 三爿石| 十八曲| 塔山| 牛鼻峰| 須女湖| 仙居寺| 丹霞長廊| 赤水大瀑布| 四洞溝| 五柱峰| 紅石野谷| 中國侏羅紀公園|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大同古鎮| 丙安古鎮| 紅軍長征遺址| 天台山| 仙水岩景區| 亞洲第一橋| 將軍石| 天下第一巷| 水上丹霞| 江郎山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