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島神星(Kalypso)臨時編號:
發現日期:1858年4月4日
發現者:R. Luther
島神星
(Kalypso):<希臘神話>歡樂島神女卡呂普索(Kalypso),大洋之神俄刻阿諾斯(Okeanos)與滄海女神忒堤斯(Tethys)之女,大洋神女俄刻阿尼得斯(Okeanides)之一。當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在返鄉的途中漂泊到卡呂普索的歡樂島,她與他相愛結合,生下了瑙西托俄斯(Nausithoos)和瑙西諾俄斯(Nausinoos)。詳細信息
鳥神星是太陽系內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亦是傳統古柏帶天體中最大的兩顆之一。鳥神星的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鳥神星沒有衛星,因此它是一顆孤獨的柯伊伯帶大天體。2008年6月11日,國際天文聯合會將鳥神星列入類冥矮行星的候選者名單內;2008年7月,鳥神星正式被列為類冥矮行星。發現
米高·布朗領導的團隊在2005年3月31日發現了鳥神星,並在2005年7月19日將此發現與鬩神星的發現一同公布,但比妊神星的公布晚了兩天。雖然鳥神星的相對亮度較高(約有冥王星的五分之一亮),但人們長久以來都沒有發現它,而事實上連許多更暗的古柏帶天體都已被發現了。這是因為多數搜尋小行星的活動都是緊鄰著黃道(從地球上觀察,太陽、月球和眾多行星所處的平面)進行的,畢竟在黃道附近發現小行星的幾率最高。因此,在早期的觀測中,人們並沒有發現鳥神星,這大概得歸咎於它的高軌道傾角,以及它被發現時的位置:當時它正位於北天后發座,處於離黃道最遠的地方。
命名
在鳥神星的發現被公之於眾時,它曾使用過2005 FY9的暫定名稱頁面天文學中的臨時命名並不存在,而在此之前,發現的團隊還曾使用“復活兔”作為該天體的代稱,因為它是在復活節過後不久被發現的。
2008年7月,為了與IAU對傳統古柏帶天體命名的規則相一致,2005 FY9被以創造之神馬奇馬奇的名字來命名。馬奇馬奇是復活節島拉帕努伊族原住民神話中的人類創造者與生殖之神,選擇這一名稱的部份原因是要保留該天體同復活節之間的關聯。
物理性質、軌道
截至2009年,鳥神星距離太陽52天文單位(7,780,000,000千米);幾乎是在它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地方。鳥神星的軌道與妊神星非常相似:高達29°的軌道傾角和約0.16的中度離心率。然而,鳥神星的軌道在半長軸與近日點處都要離太陽稍微遠一些。它的軌道周期大約是310年,比冥王星的248年與妊神星的283年都要長。鳥神星與妊神星現在的位置都遠離黃道——角距大約為29°。鳥神星將在2033年經過遠日點,而妊神星已在1992年初經過遠日點。
亮度、大小和自轉
目前,鳥神星是繼冥王星之後第二亮的古柏帶天體,在3月於后髮座沖的時候視星等約為16.7等。這種亮度使用一門業餘的高檔望遠鏡就可以觀測到。鳥神星的反照率高達80%左右,由此估計其表面溫度約為30K。鳥神星的精確大小還不是十分清楚,但依據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紅外觀測數據以及與冥王星相似的光譜,可得出的直徑估計值約為1,500+400 km。這個數值比妊神星略大,使鳥神星成為繼鬩神星和冥王星後的已知第三大外海王星天體。鳥神星現在已成為太陽系的第四顆矮行星,因為它在可見光波段的絕對星等已達-0.48等;這實際上確保了它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來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並成為橢球體。
截至2008年7月,鳥神星的自轉周期依然是未知的,因為尚未觀測到可辨識的光度變化。這其中有兩種可能的原因:其一是鳥神星寒冷的大氣將各處地表塑造得極為相似,其二是鳥神星可能是以極地對著地球的。如果是後一種情況,那么可以預料,鳥神星的地貌將極不對稱:當前可見的夏季半球要比冬季半球穩定得多。 光譜 在2006年寫給《天文和天文物理》期刊的快報中,利坎德羅(Licandro)等人報告了對鳥神星可見光與近紅外光譜的觀測結果。他們使用了威廉·赫歇耳望遠鏡與伽利略望遠鏡。進行了觀測,得出了鳥神星地表類似於冥王星的結論。
類似於冥王星,鳥神星在可見光譜中呈現紅色,但要遠淺於鬩神星地表的紅色。近紅外光譜顯示有甲烷(CH4)吸收頻帶的存在。此前亦在冥王星與鬩神星上觀測到有甲烷存在,但後兩者的光譜特徵要明顯弱於鳥神星。 光譜分析顯示,鳥神星表面存在有直徑大於一公分的大顆粒甲烷晶體。除此之外,鳥神星表面還可能存在著大量的乙烷與托林物質,這些物質極有可能是甲烷受太陽輻射後光解的產物。托林物質可能是鳥神星可見光譜呈紅色的原因。儘管有證據表明,鳥神星表面存在著可能與其他冰質混合的氮冰,但它卻沒有達到冥王星與海衛一外殼含氮98%的水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氮物質在太陽系早期因不明原因被消耗了。
大氣 甲烷與可能存在的氮意味著鳥神星上可以短暫地存在大氣,這一現象與冥王星靠近其近日點時相似。如果鳥神星存在氮物質,那么氮氣將成為鳥神星大氣中的主要物質。大氣的存在也為氮的流失提供一種合理解釋:由於鳥神星的引力弱於冥王星、鬩神星與海衛一,鳥神星可能會因為大氣逃逸作用而損失大量的氮;而甲烷雖輕於氮,但在鳥神星表面處於常溫(30-35 K)時,甲烷的蒸汽壓卻會明顯低於氮氣,這會抑制甲烷的逃逸;此過程的結果便是讓甲烷的相對含量不斷升高。
基本參數
軌道半徑(天文單位)
平均:45.791 遠日點:53.074 近日點38.509
軌道偏心率 0.159
軌道對黃道斜角(°) 28.96
公轉周期(日) 113,183
質量(千克) ~4×1021
半徑(千米) 750(+200/-100)
平均密度(克/厘米3) ~2
表面重力(米/秒2) ~0.47
逃逸速度(千米/秒2) ~0.84
赤道自轉周期(日) 未知 赤道對軌道斜角(°)
未知 目前發現衛星數
未知 反射率 78.2(+10.3/-8.6)
溫度(K) 30-35(假定反照率不變)
星等 16.7(沖)
絕對星等 -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