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風型驅逐艦

峰風型驅逐艦

1944年2月10日,在台灣海域被美國潛艇“鯡魚”號擊沉 1943年1月1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 1943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

峰風型驅逐艦“野風”號峰風型驅逐艦“野風”號

簡介

大正6-7年(1917-1918)八.八艦隊計畫(後改為八.四艦隊計畫)下建造的峰風型是日本海軍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一等驅逐艦(遠洋型驅逐艦)。本型設計時強調了高速性和適航性,採用勺形艦首,艦橋位置後移,設定在一號魚雷發射管後面一號鍋爐室前方,更加靠近艦體中心部位,使波浪對艦橋的沖刷打擊大為減少,但尚未採用全鋼結構艦橋。火炮全配置在艦首樓甲板和與之同高的上部構造物上,即同一高度位置,並裝有防盾。全長97.5m、全寬8.9m、吃水2.9m、標準排水量1215噸。主機三菱帕森斯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由衝動型高圧透平與附設後進透平的反動型低圧渦輪機構成)2機2軸。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8.3氣圧、有100°F加熱器)4座、功率38500馬力、航速39節、續航力14節/3600海里。武裝為三年式12cm/45cal單聯裝炮4門(艦首、前後煙囪之間、後部煙囪後面、艦艉)、6.5mm單聯裝機槍2挺、六年式53cm雙聯裝水上發射管3座(按:1號炮後面1座,3號炮後2座,均可再裝填)、一號型水雷16枚。乘員148人。野風以後3艘為便於射擊控制,後桅向後移動,2號・3號魚雷發射管串列配置在後部煙囪後方,3,4號炮同時配置在它們後面(也有資料將此3艘單獨分為野風型)。共有峰風、澤風、衝風、島風、灘風、矢風、羽風、汐風、秋風、夕風、太刀風、帆風、野風、波風、沼風15艘服役。

各艦結局

峰風 1944年2月10日,在台灣海域被美國潛艇“鯡魚”號擊沉
澤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9月15日解體
衝風 1943年1月10日,在日本近海被美國潛艇“鱗魨”號擊沉
島風 1940年改為第一號哨戒艇。1943年1月1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
灘風 1940年改為第二號哨戒艇。1945年7月25日,在爪哇海被英國潛艇“倔強”號擊沉
羽風 1943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
汐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後解體
秋風 1944年11月3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青花魚”號擊沉
夕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14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英國,在新加坡解體
太刀風 1944年2月17日,在美軍空襲特魯克時被擊沉
野風 1945年2月20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海鯿”號擊沉
波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10月3日,作為賠償艦交付中國,改名“瀋陽”
沼風 1943年12月18日,在沖繩以南被美國潛艇“灰鯨”號擊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