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玉石養生的機理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玉石能產生特殊的“光電效應”,聚焦蓄能,形成“電磁場”與人體發生諧振,從而使各項生理功能更加協調地運轉。同時,某些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的物理特性,當光點對準人體某個穴位時,仿佛針灸一般刺激經絡。倘佩戴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祛除老人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精神。
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吸入人體內,從而能平衡陰陽氣血的失調,使人祛病保健益壽。從藥物學角度來講,長期接觸玉石可以補充人體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或排泄過剩的元素和微元素,使人體保持一個特有的正間值。根據玉對人體的保健功能,運用傳統中醫 經典理論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創新研製的玉枕、玉鞋、玉手球、玉項鍊、玉坐墊、靠背和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保健玉石床墊、玉床板被公認是舉世公享、造福人類,具有“世界意義”的發明創造。
關於岫玉 :岫玉主要為天然的蛇紋石玉。天然的玉石,不可能象人造的玻璃那樣完美,天生的棉紋.冰裂.瑕點都是自然生成的.有句行話叫"十玉九瑕".喜歡天然的寶貝,就要接受它的瑕疵美,在製作寶貝的圖片時,我也會盡力拍出寶貝的瑕疵.盡力用多張圖片來展示寶貝的全貌,除了有嚴重的損傷,我們不會對一般的瑕疵進行一一說明.
玉器的四大美容保健作用(轉摘)
功用:
1、玉可以駐顏和美容玉能美容,這聽來也許有點新鮮。特別是在時興美容的今天,玉的這一功效尤其具有開發的價值。從醫學文獻記載看,宋代醫學名著《對濟錄》中就有這樣的處方:“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
從歷史文獻看,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時有一大臣名叫孔休,王莽想結好他,欲送他一玉瑑,並對他說:“誠見君面有瘢,美玉可以滅瘢”。
由此看來,以玉磨麵,確可除掉臉上瘢黑。在這方面,更有一個實踐者慈禧太后,她就是每天這樣進行美容的。據德齡著《御香縹緲錄》“三十二、太后的梳妝檯”一節寫到:為阻止臉上的皺紋繼續展長或擴大,太后還有許多的辦法,“有一種是非常別致的,原來伊的梳妝檯上還安著兩根約摸二三寸長的玉棍,兩頭有金子鑲的柄,每天早上,伊必須用它們來在伊自己的臉上或上或下的滾著。這個東西是很滑而很冷的上面也並不塗著什麼藥粉,真不知有何作用。太后卻總是很有耐性地坐在那梳妝檯前,一面不住的把它在臉上滾個不休,一面定神朝鏡子內望著,仿佛滾幾滾馬上就有功效的樣子”。慈禧太后駐顏有術,她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美容方法,其中以玉磨麵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和古代醫書與史書上所載不謀而合。
玉除了磨麵可去瘢痕皺紋,似還可滋養毛髮。李時珍《本草綱目.玉屑》中雲,玉可“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他沒有講明是內服還是外服,但據《煙花記》載:“隋煬帝朱貴兒插崑山潤毛之玉撥,不用蘭膏,而鬢鬟鮮潤”。這似也是指用玉擦磨頭髮,它比用“蘭膏”之類的化妝品更能使發質光潤。
我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古人視玉如寶。據傳,朝朝代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鎮暑如楊貴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國古籍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各流派的氣功大師一致認為,人身有“精、氣、神”三寶,“氣”的使用尤為突出,而玉石是蓄“氣”最充沛的物質。
有些人在研究玉石養生的機理後認為,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所含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產生特殊的“光電效應”聚焦蓄能,形成相當於電子計算機中諧振器似的電磁場,與人體發生諧振,從而使各項生理機能更加協調地運轉。
某些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的物理特性。有人認為,當光點對準人體的某個穴位時,能刺激經絡、疏通臟腑,有明顯的治療保健作用。位於人手腕背側有“養老穴”,常佩戴玉鐲,可得到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祛除老人視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氣,養精神。
嘴含玉石,藉助唾液所含營養成分與溶菌酶的協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平煩懣之氣,滋心肺,潤聲喉,養毛髮,不失為玉石養生的又一途徑。玉在山而草木潤,玉在河則河水清,由此可見玉石養生有益無損。
食玉可以健康長壽,長生不老,這是我國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種看法。古代所謂“瓊漿玉液”、“神仙玉漿”、“玉膏”、“玉脂”、“玉醴”、“玉髓”、“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製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長年不老”。
玉屑“是以玉為屑”,“搗如米粒,乃以苦酒焙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李時珍《本草綱目.玉屑》轉引陶弘景語):“作玉漿法,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取白露二升,銅器中煮米熟,絞汁,玉屑化為水,以藥納入,所謂神仙玉漿也”(李時珍《本草綱目/玉泉》轉引青霞子語);“玉膏即玉髓也”,《河圖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記》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鮮明如水精,以無心草和之,須臾成水,服之一升,長生”。以上各種可食用的玉製品,有的是以玉制之,有的可能即指玉石間流出的泉水。泉水有益於健康是無疑的,但能使人長生不老則是靠不住的。
從科學的眼光看,以上記載當然是神仙家的荒誕之語,誠如李時珍所指出:“漢武帝取金莖露和玉屑服,雲可長生,即此物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爾,養屍招盜,反成暴棄,曷若速巧歸虛之,為見理哉。”(《本草綱目/玉泉》)服玉可以長生不老是虛妄的,但玉有某種藥用功效,有益於人體健康則是真實的。
一般認為玉性“甘平無毒”,可“潤心肺”、“除胃中熱”,對“止煩躁”、“止喘息”、“止渴”有一定作用(以上均參見李時珍《本草綱目》)。《開元天寶遺事》載:“貴妃素有肉體苦熱,肺渴,每日含一玉魚,藉其涼津沃肺。”《聖惠方》中有玉能治“小心驚啼”的方子:“白玉二錢半,寒水石半兩,為末,水調塗心下。”從這些記載看都為外用,這可能更符合事實。近年來,在藍田玉、岫玉等玉產地和一些大城市,正悄然流行一種保健玉枕。
玉可免禍保平安,這也是由來已久,至今仍有許多人篤信的一種觀念。《玉紀》作者陳原心講:某年游晴川閣,從三層樓掉下來,幸虧因佩帶了太公璜,得以不死。又劉大同在《古玉辨》中專門有一小節講“古玉防險之見聞”,記述了他的好幾則見聞:
一是有位姓胡的瓦匠,在河中淘到了一隻玉鏟,即用作煙荷包墜石。後他為姓趙的人家蓋房,正在上樑時,忽然失足落地,但人毫無損傷,而腰中玉墜崩裂了好幾處。這是他親眼所見者。
再一是他在上海澡塘洗澡,役工見他左臂佩玉,就告訴他日前有一八十老翁在此洗澡,出浴時暈倒在地,在場的人大驚,急忙扶起老人,但老人卻安然無恙,只是左臂上的玉鐲跌得粉碎。老人痛惜地說:這是三代的玉鐲,沒有它就危險了。當場把粉碎的玉撿起來,藏好才去。這是他親耳聽到的。
其他還有他年輕時聽說的族兄鶴峰墜馬於石崖、老僕楊桂醉落於橋下,都因為身上佩有古玉,所以未受危險云云。
諸如此類的故事,我們可以聽到或講出很多,因而玉保平安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可。
認識:
也許,今天的研究者都認為這是迷信,不可相信。其實,剔除掉其中的迷信成分,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這就是趙汝珍在《古玉辨》里所分析的:“豈知此乃精神貫注之結果,並非無理性之言也。蓋古人視玉極重,佩之宛同載祖播遷。其一舉一動,必特別小心。必視而後動,慮而後行。若是,則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護,必有意外之幸運。因之遂造謠生非,謂舊玉可以護身。是在古時確然,而在今日則不可能矣。”這就是說,因為視玉極重,所以精神極其貫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會因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運。
任何一種物體所能發射和吸收的電磁波的 波長是相等的,人體能發射和吸收的波長一般是在8--10UM,波峰在9.4UM處。光譜測量分析表明:岫巖玉的特殊分子結構使其發射人體能很好吸收的紅外線電磁波,波長剛好在8-10UM的範圍內,波峰在9.9處。這種作用通常叫做共振吸收,或叫做偏匹配吸收。這種點磁波能產生極好的生物作用,即改善循環,刺激再生,酶活性提高,生理功能恢復,加強細胞吞噬功能和抗體的生成。故岫巖玉對人體有極好的醫療保健作用
總之,因佩玉而免遭意外之禍,這可能純粹出於偶然,也可能確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不管怎么樣,玉保平安作為一種信念,起碼反映了人類共同的願望。
岫巖玉,簡稱岫玉,顯然是以其產地命名。岫巖玉,產自“玉都”的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岫巖縣地處遼東半島腹地北部,千山山脈東段。岫巖地形以低山和丘陵為主,間有小塊沖積平原。氣候屬北溫帶濕潤地區,具有季風氣候的特點。岫巖地層屬華北地層區遼東分區營口—丹東小區,出露地層有下元古界遼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石炭二迭系、中生界上侏羅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下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地層以巨厚的富鎂碳酸鹽岩為特徵。其厚度392—604米,分布在北瓦溝、王家堡子等地區,是岫巖玉石的主要成礦帶。 岫巖玉是中華寶玉石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它以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透明度好、顏色多樣而著稱於世,自古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垂青和珍愛。
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和使用玉的民族,而中華民族發現玉、使用玉的歷史,離不開岫巖玉的歷史。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製品——舊石器晚期的玉制砍斫器,是用岫玉製成;中國最早的一件玉器——新石器早期的玉斧,是用岫玉琢磨而成;中國最早的玉飾品——新石器早期的玉玦,是用岫玉製成;原始社會雕琢工藝水平最高的玉器——勾雲形器,是用岫玉製成;中國龍的最早形象——新石器晚期的玉勾龍,也是用岫玉製成。可以說,早在原始文化階段,岫巖玉就已創下了數個“中國之最”。
至於在中國玉器和玉文化的搖籃——東北紅山文化中,岫玉更比比皆是。尤其是其中具有特別象徵意義的玉豬龍、馬蹄形器、勾雲形器等,幾乎全取材於岫玉。因此可以說,紅山文化中的玉,是以岫玉為代表,此外,在中國玉器的另一個搖籃——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以及山東龍山文化的古玉中,也有大量的岫玉。在原始文化時期,岫玉還被大量地用來製作工具和武器,如玉斧、玉鏟、玉刀、玉璋、玉鉞等器,由此而知,岫玉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玉兵時代”里,也充當過重要角色。總而言之,岫玉早在史前中國玉器的孕育,發展和成熟階段,就已登上大雅之堂,獨領風騷數千年了。 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以後,中國玉器的發展愈加完美,以至在清代乾隆時達到了古代的高峰。在數千年的階級社會裡,岫玉仍為歷朝歷代所重。殷墟周王武丁愛妃婦好墓中的岫玉佩飾和器具,戰國中山國王墓中玉器及西漢中山靖王的岫玉金縷玉衣,便是最好的例證。至於到了清代,岫玉更是“風行於都市”,以至“好古之家,每雅意購求,往來士夫,余必充囊盈篋”。
特有的自然環境和複雜的地質構造,孕育了豐饒的玉石資源和其他資源,勤勞智慧的人民,創造了以玉雕為代表的美妙藝術,古老的傳統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極富地域特點的岫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