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塔最初建於遼代世宗耶律阮(公元947—951年)時期,清代兩次重修。塔基座由綿石條砌成,上為磚結構,共13層,高20米,8角,面南背北。塔的南面有石刻楷書“文峰塔”。左面刻“沖霄漢”,右面刻“凌雲梯”。皆書體道勁。唯背面字跡模糊不可辨認。塔每節各角都掛有銅質鈴鋒。每當夜靜更深,微風四起,那鈴鋒則隨風擺晃,“叮口當” 之聲伴著腳下“嘩嘩”的灤河水聲,聲韻有致,確實是“五夜風聲嘯更雄”。
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朱高樗代理灤州知州,此人非常迷信,會看風水.他以“岩山似虎踞,塔似虎角,若留此塔,與灤不利”為由,不顧鄉紳百姓們的強烈反對,強行將塔拆除了。十年之後,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在灤州任知州的黃克昌又以“塔主一邑(縣)科等,去之則不祥”為由,召集眾鄉紳商議修塔一事,鄉紳、百姓紛紛捐款,重修此塔。黃知州親自登山,察看被炸毀的塔址,提出新塔形和施工方案,集中能工巧匠進行重修。岩山怪石磋峨,東側、北側絕壁乾尺,在山頂上施工很難,幾個月才竣工,黃知州親自到山上驗收,看過後說:“此塔為灤州一神筆,筆尖是一柄三股鐵叉,筆尖分叉怎么行?”但塔已修成,只有貼出告示“誰能將塔頂鐵叉挫去兩股賞白銀三百兩”。永平府(今盧龍縣)一工匠揭了告示,他隻身登上塔頂挫掉了兩股鐵叉。
岩山文峰塔過去被列為灤州八景之一。在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中坍塌。
2010年冬天,灤縣決定重修研山塔,到2011年五六月建成。位於灤河西岸的研山塔,於位於灤河東岸的龍山塔,遙遙相對,曾是舊時跨越灤河兩岸的一道開闊的景觀:“龍山塔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