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概況
山江苗語叫叭咕, 離古城23公里, 是一個典型的苗鎮,是湘西最後一代苗王統治中心。一條清澈小溪穿鎮而過,鎮邊山巒起伏,石峰奇巧,林木秀麗,民居多為五柱八瓜三間土牆瓦屋,鎮口有一小亭,亭前一坪約半畝,坪上碑書“對歌台”三個大字,這是苗家人“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等節日盛會的地方。走過鎮後即可看到高聳的石樓和古色古香的房子,這便是原“苗王”龍雲飛的宮殿。
山江苗鎮逢農曆三八趕集,趕集這天,十里八鄉的苗民都來到這裡,窄擠的市場鬧鬧嚷嚷,充耳都是苗音,外地人不懂苗語,只有看神態和動作來猜測他們是在談價還是在敘舊。市場上物質應有盡有,對外地遊客來說最盛興趣的還是苗族特有的衣、飾、生活用品。
山江鎮位於鳳凰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板畔鄉併入山江鎮。合併後,全鎮面積104.2平方公里,共轄21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1.86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316人,99%以上為苗族。
境內交通極為便利,鳳臘、鳳麻公路穿境而過。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屬中亞熱帶濕熱季風氣候。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769.2萬元,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產業2075.6萬元,下降10.8%,第二產業87.6萬元,增加11%,第三產業606萬,增加9.8%,人均收入766元,同比減少50元。農業總產值2075.6萬元,減少11%,糧食總產量2015.97噸,減少23.2%。工業總產值87.6萬元,增長6.3%,實現利潤18.3萬元,稅金9.63萬元。森林資源豐富,有林面積占總面積26%,有水杉、杜仲、銀杏等30多種名木,林產品主要有桐油、油茶、核桃、板栗。水資源豐富,水資源蘊藏量達87萬立方米。優勢經濟項目是菸葉和旅遊業。2005年全鎮共種植菸葉3379畝,實現收入467.78萬元。旅遊業異軍突起,以山江苗族博物館、民俗風情農家樂為主的景區景點吸引眾多中外遊客,年內共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門票收入120多萬,實現旅遊收入600多萬。
中共山江鎮黨委書記:張志敏,鎮長:吳耀程。
歷史
稱山江為總兵營則源於清朝鎮壓苗民起義時在此駐兵設過總兵營房。至於叫"山江"則因解放後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庫,苗寨缺水、水庫修成後觀者如潮,人們稱"叭固"為山江,久之,行政區名便隨之改為"山江"。山江,保留著古老的苗家習俗。鮮麗奪目的苗族服飾,情調別致的攔門酒,風格獨特的卡鼓、攔路歌、邊邊場,會使你耳目一新,如痴如醉;還有傳統節日"四月八"的跳月跳花,"六月六"的山歌對唱,又會使您心動神搖,嘆為觀止。
游鳳凰不到山江,你將終生遺憾。 苗族服飾最具特色是女裝。出門時,頭上戴著青絲帕,身上穿著滾邊繡花無領滿襟,滾邊繡花褲;頭帕和上衣綴滿銀飾,有銀帽、銀鳳冠、銀項圈、銀手鐲、銀戒子、銀牙釺、銀掛鏈、銀腰帶等,雍容華貴,落落大方。山江女裝,衣著色彩鮮麗,銀飾造型精美,是苗族女裝的精品。 攔門酒是苗家古老的習俗,一些地方直呼"識友酒"。
在當年湘黔邊境的苗族聚居地,苗人為了抵抗朝廷的進攻,同樣也修建了大量的保家樓和防禦牆。 具有很強的軍事防禦功能是山江苗寨的最大特點,碉樓和防禦牆又是構成苗寨的兩類主要建築。 這就是碉樓,又稱保家樓,它雄踞在村 寨的高處,至今仍然透露出一股威嚴氣概,凜然且斷不可欺。碉樓的基座用石塊堆積而成,上方築土,一般上下兩層,四面都開有窄窗,用於瞭望和射擊。在山寨里,以前幾乎每家每戶都建了碉樓。
最大的一座碉樓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這裡的苗王龍雲飛建造的,這位苗王生前也曾保境安民,至今仍然有人在懷念著他的好處。不過,隨著時間的逝去,這座碉樓目前也已經破敗不堪。
與碉樓相呼應的是防禦牆,它環村而建,一般高4到5米,牆體上同樣有瞭望和射擊孔。由於山江苗寨依山而建,防禦牆也就一直沿著山勢蜿蜒直上,並且在山寨的頂部還仿效長城建立了烽火台。寨門作為重要的附屬性建築,大多開設在險要位置,為了增強防禦能力,寨門的上方還加設了碉樓。
其他
山江苗寨到底有幾百年歷史,當地人誰也說不清楚。而形成這樣一種建築風格的原因,可能是當時這一帶位置非常偏僻,苗族同胞為了抵禦野獸和土匪騷擾,設計和建造了這些建築和山寨。一旦有野獸和土匪來犯,首先可以起到抵抗作用的是防禦強;如果來犯者突破了防禦牆,進入山寨,各家各戶的碉樓又可以各自為營,與來犯者鬥爭。
現在
這種碉樓式建築已經逐漸演變成為當地民居的一大特色,山江鎮的街巷新興建築也是石牆高聳,壁壘森嚴,不同程度的沿襲了苗寨的建築風格。
如今這座曾經充滿兵匪之患的山寨已經找到了安寧和平靜,那些防禦用的石牆也早就只剩下斷壁殘垣,青苔斑斑,惟有這些起於風雲年代的碉樓,到今天依然傲立,向後人講述著那正在消逝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