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朗山

江朗山

江郎山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鄉境內。江郎山景區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須女湖(青龍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組成,面積11.86平方公里,景源類型以自然景觀為主,同時也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江郎山景區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AAAA級景區。2010年8月作為“中國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主要景點

江郎山的主要景點為:倒影湖--會仙岩--霞客亭--天然國畫--一線天--天橋--偉人峰--江郎書院--江郎山莊--霧中江郎--須女湖山溪--夕陽西下。

會仙岩

會仙岩狀如朱唇微啟,岩洞深10米,長40米,相傳入洞神仙常常在此下棋憩息,洞中有棋盤石、石龜、石鷹。洞頂由大如銀盤、小如米粒的褐色鵝卵石和砂礫岩組成,向人們有力地證明了在億萬年前,這裡曾是海洋,至身此處,可用四句話形容:頭頂沙灘,腳踩高山;風雨滄桑,江郎奇觀。

煙霞亭

煙霞亭煙霞亭

煙霞亭又稱“霞客亭”。明代大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次遊覽江郎山,留下遊記3000餘字。他在遊記《初游江郎山》中這樣寫道:“夫雁宕靈峰,黃山石筍,森立峭拔,已為瑰觀,然俱在深谷中,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即縉雲鼎湖,穹然獨起,勢更偉峻,但步虛山即峙於旁,各不相降,遠望若與為一;不若此峰特出眾山之上,自 為變幻而各盡其奇也。”為了紀念徐霞客,建造了霞客亭。徐霞客在《霞客遊記中》作過精闢的描述。“霞客遊蹤”四個字是西興泠印社秘書長呂國璋題寫的。站在霞客亭仰望江郎山,在愛國詩人辛棄疾眼中是“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乾,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江山雙塔

位於江山城郊5公里處,對峙於江山江兩岸。江東為百祜塔,高24米,始建年代不詳,明隆慶元年(1565年)重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江西為凝秀塔,系9級六邊形樓閣式空心磚塔,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建。有關雙塔,流傳著英俊少年百祜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凝秀的動人故事。雙塔成為江城一勝景,也成了堅貞不渝愛情的象徵。

一線天

一線天俗稱小弄,是亞峰和靈峰中間的小道,高312米,長298米,最寬處4米,最窄處3.5米,首尾等寬。無論長度、高度、氣勢和視覺多變均為中國僅有,堪稱之最。被華東56位地質專家勘定為“中國一線天之最”。

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景致的“一線天”,有時是阿拉伯數字的“1”,有時是中文的“一”,有時是半個圓;在不同的季節會出現“銀龍出海”、“冰棱倒掛”、“樹杪飛泉”、“天降垂簾”等不同景觀。

一線天一線天

走進“一線天”,可見一條寬約5米、長300多米的小路直通天邊,兩邊是30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大自然鬼斧神工,仿佛利刃劈山。信步上去,見兩邊的絕壁竟完全不同:向陽的絕壁寸草不長,而背陽的絕壁卻長滿綠色苔蘚。這1000平方米長滿綠色苔蘚的聳天絕壁,就像一張巨大的綠色掛毯,從天上掛下來,難怪有人稱它“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綠色掛毯”。

江郎山的第二奇,便是有“全國一線天之最”美譽的“一線天”。

僅“一字天”便有數奇—— 峽內首尾寬距相等,兩側石壁如刀切豆腐般平整,人行其間,昂頭舉目,天宇竟成一彎眉月,又似一道彩虹,此為一奇。宋代詩人柴隨亨曾熱情讚美它:“移來渤海三山石,界斷銀河一字天。”1989年,華東56位專家雲集於此,一致認為江郎山“一字天”堪稱“全國一線天之最”。其恢宏之勢,怕是全世界亦無朋類。

峽內朝陰的靈峰絕壁林草茂盛,生機盎然,宛若一幅奇大無比的天然綠色掛毯,而向陽的亞峰絕壁寸草不生,青苔不見,唯見岩石裸露,此為二奇。這正好印證了江郎山“九未必”之一:“陽盛陰衰——未必”。每遇春夏之交,暴雨傾注,亞峰絕壁外側便水簾輕瀉,故稱“天降垂簾”。而至隆冬臘月,岩頂垂下數千水柱,晶瑩剔透,更為壯觀。

“一線天”出口處的亞峰岩壁上,長著連片的綠色石谷,細細端詳,你會發現它們竟神奇地組合成四個吉祥動物龜、鳳、龍、虎,恰好連綴成兩句口彩“龜鳳呈祥,龍騰虎躍”,此為三奇。如果再加上不遠處蹲踞著的麒麟石,這兒竟占全了五種吉祥動物。難怪人稱“無限吉祥在亞峰”了。

“一線天”內還有一種奇特現象。據說,唐代名儒祝東山三次辭絕武則天的招用,隱居在江郎山上著書講學。他死後大小弄內似常有“之乎者也”的讀書聲在迴蕩。這不是他陰魂不散,而是類似海市蜃樓的奇觀。著名詩人張九齡聽說後,特意到江郎山住了很久,並寫下了“不見當年人,但聞聲過樹”的詩句。

1990年冬天,一個雨過初晴的上午,有遊人在江郎山腳下有幸目睹了一次千年罕見的奇特景象——只見雲層淡抹的天際,忽然幻化出江郎山之倒影,山體倒懸,草木畢現。一時間,此罕見景象令睹者歡呼雀躍。數分鐘後,倒影逐漸趨正,影象亦越來越淡,未久便全部消失了,雲霧散去後又露出真正的巍巍江郎山。當地人說,以前從未見過此種現象。

另據練過氣功的遊客反映,一進江郎山景區,便可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氣場,非常適合在此修身養性,練氣健身。

郎峰天橋

郎峰天橋架在郎峰和亞峰兩塊山峰之間,膽子稍大的,往下偷窺,下面萬丈深淵,也會令你心驚肉跳。誰說橋下儘是流水,這裡流淌著的偏是行雲。

郎峰是三石吉的東南一石,體形龐大,峭壁上有明代理學家湛若水摩崕題刻“壁立萬仞”四字。郎峰可以攀登至峰頂。上郎峰的路是開鑿在岩壁上的小道,路邊有鐵護欄保護著安全,小道呈S型向上蜿蜒。山路僅半米寬,旁邊就是深淵。路很陡,一般總在50~60度左右,石階是峭壁上鑿出來的,高低不等,有的甚至有40多公分高。郎峰之巔生長著許多千年古木,卻很少有參天巨樹,樹大多在二三米高。 傳說郎峰絕頂古木繁茂,芳柏叢生,石隙中長滿石斛、石谷和石耳等名貴藥材,頂峰有池,長有碧蓮、金鯽……自古以來,美麗的傳說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無奈身無翅膀,飛天無術,江郎絕頂還是人跡罕至,偶爾有身懷絕技的採藥人攀登。又相傳,只有神仙才能在三爿石頂上飛來游去。據科學測定,三爿石至今仍在逐年抬升。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到此望峰興嘆:“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往來醉煙霞。”名儒祝東山更是夢想“待我養成翎翮健,奮身直上翠微巔。”而徐渭老人則仰望三石顛狂呼號:“仰止莫能攀,搔首徒延佇!”繞行數日,才悻悻離去……也許,歷代凡經游江郎山的文人騷士:張九齡、陸游、辛棄疾、朱熹、徐霞客、袁枚、郁達夫……大概都曾在此處躑躅徘徊過吧。

民間傳說,明代才子周文興曾請來一眾民工搭引架欲攀江郎絕頂,工程浩大,年復一年,結果引架還未搭至峰頂,底部引架就已腐爛,造成架塌人亡,遺恨終生。

歷代文豪的夢想,終於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變成了現實!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千年沉睡的江郎山。江山市政府大力進行旅遊開發建設,自1987年7月起做了自古以來誰也不敢想像的工程──把盤山石階道開闢到三爿石主峰的山頂!這一艱苦卓絕的工程歷時三載,耗資13萬元,於1990年8月竣工,終於揭開了神奇的江郎絕頂之謎。當年年近50歲的老石匠徐日位帶領六名石工,藉助毛竹、鋼釺攀上岩壁,硬是憑肉眼目測,依山形走勢鑿出1500多級石階,焊工毛裕明、周德善將鐵護欄一根根焊接在一起。他們餐風露宿1100多個日日夜夜,才有了今天“郎峰天游”的雄險奇觀。

登頂盤山道呈“之”字形曲折而上,寬僅二尺,窄處僅能容腳;坡度有大有小,最陡處幾乎是垂直的,靠雙手緊攀欄桿才能上去。有幾處實在難以開鑿,只得用鐵板架成棧道藉以通行;有幾段又似隧道,向山體內凹進去,行人不但要注意腳下,更得當心頭頂那突兀的岩石隨時可能“親吻”你。緩步攀援,仰望千尋絕壁,俯瞰萬丈深壑,膽壯者豪氣頓生,膽小者戰戰兢兢。及至千迴百轉,終到絕頂。舉目回望,千頃田畝青瞑,百里峰巒失高,有飄飄御風之感。“郎峰天游”,以其險絕雄壯和不對山體作過多損害而被評為浙江省最佳景點建設項目之一,也讓參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考察的專家們驚嘆不已。北大教授謝凝高稱讚其:“遠望若無路,近看卻有道,道險而不危。”

此外,江郎之險還表現在百步峽那窄僅容身的百步石梯、坎坷嶺那365級曲折深幽的石階。險則險矣,卻又險而不危,這也是江郎山之一大特色。三爿石之雄險,使得它又成為攀岩運動的絕佳地。

偉人峰

偉人峰偉人峰

偉人峰是一幅偉人的側面圖像,峰頂那片茂密的樹林是偉人的頭髮,下面凸起的曲線分別是額頭和顴骨,中間凹進去的是眼框,在下來成90多度的轉角是中山裝領子。偉人神態安詳,坐鎮江郎;面朝南方,指點江山。 要說江郎山之奇,當首推“偉人峰”。

1997年11月,兩位杭州大學的教授來江郎山考察,站在江郎山莊前仰望郎峰,竟驀然發現,郎峰之巔酷似偉人鄧小平頭像的側影,其發、額、眉、眼、顴骨線條清晰,十分傳神。聞訊者前往觀之,無不嘖嘖稱奇。尤其至月朗星稀之夜,整個郎峰的剪影活脫脫便似鄧小平同志悠然而坐,面朝南方仰視蒼穹,其高瞻遠矚的神態令人可親可敬。

在神奇的偉人峰前,人們產生了許多神奇的聯想。

有人說,偉人峰前的亞峰和靈峰,有如偉人伸出的成“V”形的兩個指頭,表示改革、開放的勝利。

有人由偉人峰下那座始建於唐代的“開明禪寺”,聯想到開明的偉人,開明的政策。

種種聯想,無不反映了人們對偉人鄧小平的崇敬和懷念。在鄧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際,這裡曾舉行過一次民間自發的紀念活動。一位詩人觸景生情,吟出這樣一句飽含深情的詩句:“天高雲淡,您的坐姿一如從前,山的安祥就是您的安祥,您的安祥就是山的安祥……”

江郎書院

江郎書院為舊址新建。由唐初名儒祝東山創辦,長子祝欽朋始建,歷經千年,先後有祝氏後裔10人為之修繕擴建,添造瓦房20餘間,蘇轍在熙寧三年曾作《重修江郎書院記》。祝東山,號東山,當時學界稱其:詩無邪思,文有卓識,氣浩詞嚴,一掃當地蕪穢之習,朝庭曾授其銀青光祿大夫。後因不滿武則天專權,隱居江郎設館講學。盛極時,一榜登仕40餘人,名揚四海。

公元707年,一位名叫赫巴的西洋人從唐都長安歸國,途經江南,見江郎山“峰石鼎插,形色奇秀”,便“繞步而登,偶見蓬廬,額載‘東山草堂’”。面對“案居皓翁,有若仙丈”的老翁,赫巴長揖道:“先生孰號?人耶,仙耶?”翁忙興答,詳道其歷。這位西洋人肅然起敬,並為老者《增補萬福全書》寫了一篇序言。

這位瞿鑠昂然的老者就是祝其岱(634—729),字台峰,號東山,是唐初宿儒、隱士。像諸葛亮耕讀於臥龍崗;昭明太子蕭統在虞山建讀書台,大抵士之潛心於大業者,無不擇名山巨岳而建書院。江郎山作為中國丹霞第一名山,其“移步換形,形勢飛動,與雲同幻”的景致吸引了歷代文人雅士的登臨。年青時的祝東山就中唐代明經科,以“精通經史、文章煥然”為兩浙諸生所欽重,但文人的耿介狂狷在祝東山身上表現出一種高潔。三衢刺史周美“奇其有國士風”,薦他入京,他力辭不赴。即使是州府派車催接,他也幾次拒召。後來聽說武則天即帝位,祝東山更是遁跡不出,在樹木葳蕤、蟠根虬枝的江郎山北麓自結草廬。

開明禪寺

開明禪寺開明禪寺

開明禪寺是江郎山的人文景觀之一。寺廟始建於北宋,公元1080年。世事滄桑,屢建屢毀,江山市政府於1990年重新修建開明禪寺。“開明禪寺”四字是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的手跡;兩旁牆上的“南無阿彌陀佛”為弘一大師遺墨。開明禪寺內塑菩薩佛像120餘尊,香火旺盛,每年端午節朝拜者達萬餘人。

開明禪寺的興建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公元944年,五代高僧儀晏在江郎山岩石龕壘石塞門入定,一年後啟定還世,素髮披肩,紅光滿面。吳越國王賜號“開明禪師”。後來,民間取其名建造了寺廟。 江郎山莊占地地約3000餘平方米,共三層,裝有中央空調。標準房36間,24小時供應熱水。是一座集吃、住、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賓館。亦是江郎山風景區別有一番魅力的景點。

江郎山莊

江郎山莊地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江郎山景區內,是江山市旅遊局直屬企業,與江郎山旅行社連鎖經營。江郎山莊是旅遊、會務、度假、休閒的理想場所,亦是江郎山風景區別有一番魅力的景點。

江郎山莊建造在江郎山三絕中的一絕“偉人峰”山腳下,傍依開明禪寺,江郎書院,總建築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平方米,共三層,裝有中央空調。標準房36間,24小時供應熱水。

江郎山莊內有豪華套房2間,標準房30間,三人房4間,配有空調、閉路彩電、電話、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等,共可容納80多人左右同時住宿,另供有大小會議室二個,可接待100人以上的大型會議。山莊餐廳設有豪華包廂10間及大型餐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左右就餐,特聘名廚掌勺。江郎山莊還設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是江郎山景區唯一一家集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二星級旅遊涉外飯店。

霧中江郎

杭城人關於西湖有“晴西湖不如霧西湖”之說,大概是指霧西湖相對於晴西湖而言更有一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美是相通的,霧中的江郎雖不似晴時江郎那般清晰狂放,卻氤氳出一種欲露還休之氣,最是撩人。

夕陽西下

夕陽西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一首《登樂遊原》窮盡了夕陽之美。只是今人理解大都偏差,以為“晚霞的夕陽是很美麗的,只不過是已經將近了黃昏”,繼而以為義山寫的是一種悽美。其實“只是”在古代是“正是”的意思,“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實際上是“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夕陽的無限美好,正是因為它處在黃昏,只有黃昏這個魅力的時刻,才能把夕陽的美好如此完美地展現。詩人是在睹物讚美,而非身在美中感嘆美麗將逝。在第一奇峰上感受“夕陽西下”,追憶西辭故人,美不勝收。

須女湖山溪

須女湖山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傳統美學裡,山水總是相伴,江郎山作為中國丹霞第一奇峰,自然要秀水環繞。江郎山下的須女湖山溪,給江郎山增添了幾分靈動,也因為江郎山而變得沉穩。山水相映,靈動與沉穩纏繞。

民間傳說

江朗山江朗山

關於江郎山,據《文思博要》稱:“此三峰系江氏兄弟三人,登巔化為石。”也就是說,江氏三兄弟在此羽化登仙,遺蛻成石。後人為了紀念江郎三兄弟,就把山稱為江郎山。

而江郎當地也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東海龍王的女兒認識了當地江氏三兄弟,並且愛上了弟弟三郎,可是龍王不允,秉性的女兒不遵父命,躲到江家。於是,龍王水淹江山,江氏三兄弟為了保護百姓,用自己的身體化成了巨石,堵住了海水。多情的公主則化成了美麗的須江圍繞江山,纏綿盤亘。

為了紀念江氏三兄弟,人們把此山稱為“江郎山”,三塊頂天立地的巨石被稱為“江郎三爿石”。

旅遊攻略

江郎山仙霞關古道兩日游

第一天:仙霞千年古道

早上出發,中午前後到達景區。仙霞關地處浙江省江山市南部,浙閩贛三省交界處,一千多年前唐末黃巢起義軍開闢此山道。仙霞古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陸上通道,為古時浙西通往福建沿海的必經之路。古道上的仙霞關與劍門關、居庸關、辰籠關合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關”。

離仙霞關不遠處還有戴笠故居,兩個景區可用聯票,據悉該故居是戴笠設計建造。外表看是一座粉牆黛瓦、木結構的普通民宅,但樓上臥室旁邊有暗道一直通往地下室,地下室還設有暗哨。樓上房間窗多、門多,間間相通,好似九連環石登,單是欣賞下建築也值得一看。值得一提的是,仙霞關這裡由於生態好,可以吃到各種你難以想到的野味,滿桌的山珍也會讓你流連忘返。

第二天:驚險挑戰江郎山

早餐後前往丹霞第一峰———江郎山。江郎山有三絕:中國丹霞第一奇峰“三爿石”、全國之最“一線天”、維妙維肖“偉人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次遊覽江郎山,一一遊覽十八曲、天明禪寺、一線天、郎峰天游、百步峽等景點。江朗山確實與一般的山不同,幾乎是在一塊光溜溜的巨石上,在近乎於垂直的峭壁上開鑿出一條半米左右的盤山小道。單是在一線天,大家就開始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爬山時最好是結伴而行,互相有照應的同時還要互相鼓勵,有頑強毅力的人才能登頂一覽眾山小,俯瞰腳下,百里山川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此外附近古鎮“廿八都”也別有一番風味,三省邊界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的頻繁戰爭、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為“方言王國”和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

相關資訊

小學生熟背7首絕句 江郎山成當地課堂必修課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乾。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浙江省江山市石門鎮江郎國小六年級的劉媛媛隨口就能背出宋代詩人辛棄疾在游江郎山時的嘆詠。據悉,江郎山所在周邊的中、小學生均能背誦至少三首以上關於江郎山的詩詞歌賦。另外,為了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鄉,學校每周至少抽出一節課普及“鄉土知識”。

每一個7歲以上的孩子都能背7首“江郎山詩”

當大多數的小朋友在學習課本知識時, 江山市石門鎮的小朋友卻要比同齡的孩子多學一“絕”,那就是背詩,而且是與江郎山有關的詩。

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的美譽,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千百年來,眾多英傑名士為江朗山留下了大量的遊蹤遺墨,祝其岱、白居易、陸游、朱熹、 徐霞客、郁達夫、李白等騷人墨客的寶墨更是為後人所傳誦。

為了能讓江山的孩子儘早的了解江郎山、熱愛江郎山、愛護江郎山,中共江山市委宣傳部在浙江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將江郎山的相關知識教育融入到“春泥計畫”活動中。江山市石門鎮則要求7歲以上的小朋友開始試著背誦有關江郎山的詩詞歌賦,爭做江郎山“小導遊”,當好江郎山“小衛士”。

據了解,該鎮“春泥計畫”的目標是要讓每個小學生都能背上7首古詩。“我們要將課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將保護家鄉的意識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時也通過對孩子的宣傳讓更多的家長也能加入到保護江郎山的隊伍中去。” 江山市石門鎮宣傳委員寧宣青告訴記者。

“今年暑假我們已經組織了100多名小學生參加"詠江郎山"的作文比賽,孩子們通過遊玩江郎山寫下對自己最真實的感觸。” 寧宣青告訴記者,活動中有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寫了一首讚美江郎山的詩歌,特別出彩。

“鄉土教材”是每一個江山學生的必修課

“千百年來,關於江郎山,一直流傳著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在小學生疊放的課本堆中,夾雜著一本特殊的“鄉土教材”——《古道千年》,它用彩繪、連環畫的形式向江山的學生介紹著自己家鄉的“古道滄桑”。

記者了解到,江山市已經將家鄉風土教育正式提上了教學課程,成為每一個江山學生的“必修課”。

江郎國小校長毛小偉告訴記者,目前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就教授“鄉土知識”,包括介紹江山的歷史、建築名勝、鄉賢名流……到了期末,學校還將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隨堂測驗。

“我們現在每周都有三節固定的"家鄉課",主要以老師授課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江山的文化和歷史”。毛小偉認為,只有了解家鄉、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孩子才能發自內心的熱愛家鄉,自覺保護家鄉。

據悉,在這樣一個縣級市里,推出了自己的“鄉土教材”,並廣而授之,在浙江乃至全國實屬少見。

江郎山不只是座山

現在去江郎山旅遊,你看到的不僅僅是風景還可以看到一些穿著統一服裝的志願者,他們都是來自江山各個學校的國中生。記者了解到,江山市各個國中會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去江郎山做志願者,目前這支隊伍人數已壯大至300人。

“通過前期的培訓,這些志願者身兼數職,已然成為了江郎山的另一道風景線。”江山市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中有的人負責撿垃圾、有的做講解員、有的發放保護江郎山宣傳單等。

另外,江山市還將此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志願者培訓基地等。“讓愛護江郎山從娃娃抓起,讓江山的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江郎山,愛護自己的家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