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科名:麥蛾科
科拉丁名:Gelechiidae
種名:山楊麥蛾
種拉丁名:AnacampsispopulellaCherck
國內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11mm,翅展21—23mm。頭部密布灰色鱗片,有光澤。唇須鐮刀形,第二節扁平寬大;第三節圓細,末端尖,超過頭頂;第二、三節接近等長。觸角灰褐色,絲狀,間有黑白環紋。前翅灰黑色,外緣有6個等距排列的明顯黑斑,外橫線灰白色波狀。翅面有不規則的較大的雲狀黑斑8個,其中近中室中部一個呈燕尾狀。後翅灰褐色,外緣色深。後足股書中部和端都各有1對長距。中足股節端都具1對較短的距。3對足的附節外側有4個黑白相間的環組。腹部背面基部淡黃色,端部黑褐色。卵橢圓形,長0.8mm,寬O.4mm,有縱脊。初產時乳黃色,稍後變為淡紅色。幼蟲初孵為淡黃色,老熟為灰綠色。體長12-14mm。頭為黑褐色,前胸背板黃褐色,胸足黑色。胸、腹備節背面具有明顯的漆黑色硬化毛斑。腹足趾鉤雙序二橫帶,趾鉤24-26根。臀足趾鉤集成2團。蛹長8-10mm,黃褐色。複眼黑褐色。近羽化時,翅及頭變為黑褐色。臀棘24根。生物學特性
1年1代,以卵在筷子粗細的枯枝基部翹皮縫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芽苞放綠開始孵化。5月下旬在被害的卷葉內開始化蛹,6月中旬前後為化蛹盛期,6月下旬化蛹終了。成蟲始見於6月中旬,6月下旬為高峰,7月中旬未羽化結束。卵於7月中旬初見,產卵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產卵畢。卵期達9個多月。成蟲全天都有羽化,但40%左右集中在6-8時。剛羽化成蟲停在卷葉上半個小時左右,待翅展後飛向樹幹潛伏。成蟲夜出活動,白天多集中在4m以下樹幹粗皮縫處潛伏,由於體色與樹皮顏色相近,故不易發現。20—23時,成蟲在樹幹上急劇爬行,尋找葉蟬等昆蟲的分泌物補充營養,或互相追逐交尾,或尋找產卵場所產卵。~般夜間23時後又靜伏在樹幹上不動。成蟲爬行力強,而飛翔力較弱。有趨糖性,無趨光性。壽命平均達40天左右。成蟲羽化後,先進行補充營養,一般待7-10天后開始交尾。交尾歷時平均1小時左右。有多次交尾的習性。從羽化到產卵子均歷期約35天。產卵位置主要集中在枯枝與活技相接處的翹皮縫內。卵多數為10一40粒粘著成塊。產卵量平均洲粒左右。幼蟲危害分3個階段。芽期:初孵幼蟲吐絲下垂或爬行,從芽的放綠部分蛀入危害,一般1個芽1頭幼蟲,最多可達3頭。危害期7-8天。單卷葉期:開始抽梢,葉片初展,幼蟲由淡黃色變為黃綠色,隨即轉到初展葉片,用絲將單葉縱捲成簡。卷葉相接處有3-7處絲狀縫合線。多在5一10時及ZI時左右吐絲卷葉,其餘時間在卷葉內取食,將葉吃成網眼狀。危害期10天左右。多卷葉朗:初展葉片定型,幼蟲由黃綠色變為淺綠色,隨即放棄單卷葉轉移到定型葉片上,用絲逐層縱卷4片左右的葉片。此時絲狀合線加租。幼蟲在卷葉內作孔洞狀或片狀取食,直到老熟。幼蟲極為活潑,進退自如。老熟幼蟲近化蛹時,除最外一葉片正常外,其內層卷葉的葉柄分離,葉片枯黃。一部分卷葉脫落,其內老熟幼蟲或蛹隨同落地。成蟲羽化結束時,樹上的卷葉全部脫落,嚴重時樹枝光禿。老熟幼蟲在卷葉內吐絲做一灰白色薄繭化蛹,羽化後蛹皮留在繭內。此蟲主要發生在10年生以上的楊樹林中。疏林、孤立木和林緣,因通風透光較好被害嚴重。楊樹品種不同,抗性各異。在山西,主要楊樹按抗性從大到小順序為:加楊,鑽天楊,青楊,北京楊,合作楊,小青X美,小x黑,小葉楊。天敵在調查中發現幼蟲期有一種跳小蜂OoenryhaSsp,寄生率一般達15%左右。蛹期有一種寄生蠅,一種姬蜂,寄生率僅0.7%左右。防治方法
1.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加強經營管理,增強樹勢,合理密植,創造適於樹木生長而不利於麥蛾發生的環境條件。2.加強苗木檢疫。如松芽麥蛾是以幼齡幼蟲在被害針葉蛀道中越冬的,因此,要加強對調運苗木、接穗的檢驗,防止此蟲進一步蔓延擴散。
3.對以卵塊在枯枝上越冬的麥蛾,可利用冬季農閒時,組織勞力,剪除乾枯枝,以消滅越冬蟲卵。
4.成蟲羽化盛期末、產卵前,用5%敵敵畏插管煙霧劑,用藥量15kg/ha,可以殺死大部分害蟲。也可用黑光燈或糖醋液誘殺成蟲。
5.於幼蟲初孵期及幼蟲轉移危害期,向樹冠及技梢噴灑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規0一I側0倍液,如大面積發生時,可用飛機噴灑上述農藥1:50一100倍液。
6.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據調查,麥蛾幼蟲跳小蜂對挑條麥蛾幼蟲的寄生率高達。50一規%。蛹有寄生蠅、姬蜂、小繭蜂等。對天敵可普遍加以保護,對於有利用價值的可作進一步研究和利用。
7.對楊樹麥蛾可於5月上旬噴射100億抱子/g蘇雲金桿菌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