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主要為害貯藏期的果實,引起果實腐爛,常在果面上產生濃綠的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河北、河南、山東均有發生。
病原
此病主要發生在貯藏運輸期間,病菌經傷口侵入致病,也可由果柄和萼凹處侵入,很少經果實皮孔侵入。病菌孢子能忍耐不良環境條件,隨氣流傳播,也可通過健果接觸傳病;分生孢子落到果實傷口上,便迅速萌發,侵入果肉,分解毒素及分解中膠層,致細胞離解,使果肉軟腐。氣溫25℃左右,病害發展最快;0℃時孢子雖不能萌發,但侵入的菌絲能緩慢生長,果腐繼續擴展;靠近爛果的果實,如表面有刺傷,爛果上的菌絲會直接侵入健果而引起腐爛。在貯藏期及末期,窖溫較高時病害擴展快,在冬季低溫下病果數量增長很少。分生孢子萌發溫限3~30℃,適溫15℃;相對濕度大於90%不能萌發,最適pH4。菌絲生長溫度範圍13~30℃,適溫20℃。該病用塑膠袋袋裝貯藏發病多。
防治方法
1、防止產生傷口:首先要選擇無傷口的果實入貯,在採收、分級、裝箱、搬運過程中,儘量防止刺傷、壓傷、碰傷。傷果、蟲果及時處理,勿長期貯藏,以減少損失。
2、果庫及包裝物消毒:該菌對溫度適應範圍較廣,且易於在空氣中飛散,故作好果庫和包裝物的消毒是十分重要的。果庫消毒一般用的化學藥物有①硫磺(SO2)熏蒸;②50%福馬林30倍噴灑。果窖儘量保持清潔、清除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