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450平方千米,由龜蒙、雲蒙、天蒙、彩蒙、孟良崮、金伯利、沂蒙石林、沂水溶洞、莒南天佛九大園區組成,是一個地質遺蹟資源豐富的綜合性大型地質公園。蒙山是沂蒙山的主體,綿延近百公里,群峰嵯峨,重巒疊嶂,氣勢恢宏,主峰龜蒙頂海撥1156m,為山東第二高峰,被稱為“岱宗之亞”。
蒙山是一座古老的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地學史書”,是一座內容豐富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它記錄了大地28億年以來的滄桑巨變。28億年前,蒙山地區為一個穩定的陸塊。距今28-27.5億年間,受大地裂谷作用形成面積廣泛的海盆,岩漿沿裂谷噴發噴溢並接受沉積,形成火山沉積岩系,這就是齊魯大地最為古老的岩石——泰山岩群。之後的2.5億年間,蒙山地區經受兩期大規模岩漿侵入,“吞噬”了泰山岩群,形成阜平期蒙山岩套、五台期嶧山岩套花崗岩類;距今25-23億年間,蒙山地區又經受第三次大規模岩漿侵入,形成呂梁期傲徠山岩套二長花崗岩,交代或捕虜了泰山岩群和前兩期岩漿岩。距今23-8億年間,蒙山陸塊經歷了構造運動的擠壓和小規模的岩漿活動,處於隆升剝蝕時期。8億年以來,蒙山地區又經歷了海進海退的變遷及陸相火山活動。直到距今3000萬年以來,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蒙山斷裂再次活動,蒙山主體不斷隆升剝蝕,終於雄踞齊魯大地。
在億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大自然的力量是人們難以想像的,它斷山裂海,造就了沂蒙山區異彩紛呈的地質遺蹟。沿蒙山山脈廣泛分布著三期大規模岩漿侵入活動形成的岩石:片麻狀英雲閃長岩、片麻狀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共同構成了蒙山的主體。蒙山並由此成為蒙山岩套的命名地,是華北地區乃至全國太古代TTG質花崗岩系出露最好的地區之一。形成於距今17-15億年間的中元古代四堡期牛嵐輝綠岩脈,命名地也在蒙山,是我國本期岩漿侵入最為典型的地區。這裡有我國規模巨大的古構造帶,形成於距今26億年前後,經歷長期多次岩漿活動和構造擠壓作用,北西—南東方向延伸達上百公里,寬2到9公里。沂沭斷裂帶及其東臨的中生代潛火山岩和侵入岩遺蹟,沿線的溫泉地熱遺蹟等,是研究華北板塊東南緣構造運動、板塊俯衝碰撞造山過程的重要證據。莒南恐龍足跡化石形成於距今1.2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形態保存完好、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為世界少有、國內罕見。來這裡還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隕石,重達4噸,是研究天體演化不可多得的實證。
地質景點
沂水溶洞
沂水地下溶洞群,發育在距今8~6億年間形成的新元古代土門群藻灰岩,以及5.43億年以來形成的古生代寒武系灰岩中。溶洞洞體規模之大,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種類之全、數量之多,地下暗河流量之大,在江北地區實屬罕見。沂水地下大峽谷
沂水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沂蒙地下奇觀核心景區。規劃占地32平方公里。該景區是集休閒、遊憩、娛樂、度假、溶洞漂流為一體的旅遊項目。洞體長度6100米,目前開發3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景觀特點有四個方面:一是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二是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三是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四是洞內常年溫度在17/18攝氏度,冬暖夏涼,四季宜人,接待遊客不受季節和天氣影響。黑風口
沂水地下溶洞群,發育在距今8~6億年間形成的新元古代土門群藻灰岩,以及5.43億年以來形成的古生代寒武系灰岩中。溶洞洞體規模之大,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種類之全、數量之多,地下暗河流量之大,在江北地區實屬罕見。金剛石
沂蒙山是一座富饒的山。蒙山金剛石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原生金剛石礦,其顆粒之大、品位之高,均居全國首位,蒙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鑽石之鄉。距今5~4.5億年間,蒙山地區沿近南北向斷裂帶有幔源岩漿侵入,形成金剛石礦母岩——常馬莊金伯利岩。1983年發現的“蒙山Ⅰ號鑽石”,重達119.01克拉,是國內原生礦中最大的一顆鑽石。花崗岩奇峰
蒙山山體巍峨高聳,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形成的花崗岩奇峰隨處可觀,海拔高度多在500米之上。龜蒙頂、天蒙頂、雲蒙峰等山峰,溝谷深邃、山勢雄奇。鷹窩峰、刀山、大汪等懸崖絕壁,相對高差達百米以上。馬髻山主體岩石為中生代正長花崗岩類,由於斷裂活動形成峽谷及懸崖峭壁。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景之秀,有四奇、四怪、四險、四秀之說。馬口石,高達百米,絕壁如削,巨石形如馬口仰天長嘯,山風吹過,巨石上茂密的蘆葦,迎風抖動,如列馬的鬃髻,馬髻山由此得名。主峰海拔1156米,北西—南東向綿延75公里,蒙山山體高峻雄厚,山勢雄奇突兀,溝谷深邃,岩壁陡峭。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4座,300米以上300餘座,峻山奇峰隨處可觀。蒙山臥佛
站在瞻佛亭往前方看,在遠處兩座大山的空隙間,隱約出現的那座大山的輪廓,很象一尊側臥沉睡的大佛!它的頭向西天,那上面突起的高點是耳朵,順勢下來是它的脖子、肩膀,身體大半隱在大山的後面。關於蒙山臥佛還有一段傳說,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羨門子的道人來蒙山經常在蒙山參禪打坐,後來受到一位古仙人的點化修煉成佛,他便經常在此地沐浴打坐,久而久之修煉成佛,幻化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臥佛。1996年,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在此建亭紀念,名為瞻佛亭。莒南天佛,長3800米,頭枕青山,腳抵明湖,神采奕奕,懾人心魄。天佛額頭飽滿方正,五官清晰,是由形成於九千萬年前的潛火山岩體,經長期風化侵蝕作用“雕琢”而成。
瀑布
中國瀑布、水簾疊瀑,三疊瀑,龍潭瀑,無比壯觀。冬為冰柱,夏為瀑布。百丈崖瀑布
百丈崖位於山東省臨胸縣境內的沂山之中。沂山,舊稱東泰山,又名東小泰山,為沂蒙山脈主要山脈之一。主峰達1032米。其四周有峰巒29座,群山之中,古松蒼翠,岩崖危立,這里是沂山沂、沭、泗、汶四河的河源地區,溪流潺潺,景色頗佳。自漢朝以來,歷代帝王多立祠祭祀,素有“泰山為五嶽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之說。沂山東麓建有東鎮廟,從東鎮廟上行四五里,便可至百丈崖了。
百丈崖瀑布,就發育在百丈崖上。百丈崖高65米,絕壁如削,山陡谷深。每當雨季來臨,山泉四出,溪水猛增,激流噴涌,流至百丈崖處,便翻崖騰空而下,形成百丈崖瀑布。遠望百丈崖瀑布,如一匹銀練在高崖上懸掛著。尤其是在晨曦初明之時,旭日東升,陽光萬道,照射在被瀑布激起的團團水霧雨煙之上,形成一道道七彩霓虹,蔚為奇景壯觀。只因百丈崖下,水花四濺,如積雪一般,即使在盛夏到此,,亦覺涼氣逼人,故古人云“百丈瀑布六月寒”,身臨其境,方覺不假。
百丈崖半腰中,原建有仙客亭,明雪蓑道人題傅希盂所撰聯云:“山靜凝神氣,泉高識道源。”百丈崖北有洞名呂祖洞,有古松虬扎於石隙,夭矯凌空,故被稱為“萬年松”。石壁上鐫有"海岳"兩個巨字。近年來,已利用瀑布之水,修建電站,故沂山夜色,有燈光點點,閃爍在群山之中,與明月星辰相互映輝,再聽百丈崖瀑布,聲震山谷,迴蕩不已,不禁感嘆萬分,如此奇景,竟很少有人來遊覽觀賞.真是“匡廬爆布天下知,沂山隱在齊東陲。”“古今遊人到絕少,誰復表白山川奇?”
莒南恐龍
足跡化石形成於距今1.2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形態保存完好、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為世界少有、國內罕見。來這裡還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隕石,重達4噸,是研究天體演化不可多得的實證。地熱
由於斷裂帶構造作用,區內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呈串珠狀分布,河東區湯頭、沂南張莊和銅井溫泉,具有儲量豐、水溫高、水質好等特點,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天然地下畫廊
被眾多國內地質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溶洞的天然地下畫廊旅遊景區位於沂蒙生態第一鄉、“紅嫂故里”——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留虎峪。景區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包括百萬年繪就的“天然地下畫廊”溶洞;按三星級標準規劃建設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一生態谷”之稱的生態山林。是一處集地下奇觀、會議、餐飲、居住、商務、科普、健身等為一體的休閒遊樂中心。塵封百萬年的“天然地下畫廊”位於九頂蓮花山下,3200米全程水洞,是沂蒙地下奇觀的核心景區,被稱為中國鍾乳發育最豐富的溶洞。“蒙山沂水”、“蓮花仙境”、“北國風光”、“宇宙奇觀”、“南國風情”、“海底世界”六幅神秘畫卷自然天成。溶洞內鍾乳遍布、石筍林立,168處經典景觀栩栩如生,被眾多地質專家譽為岩溶地質博物館;這裡“小橋雨巷凸現南國風姿,竹筏漂流、遊船往來演繹浪漫情懷,地下長河盡顯恢宏氣勢”。溶洞外一派詩情畫意:“崖壁石林、懸崖棧道、梯級瀑布接連霧凇湖”。游江北水洞,涉地下天河,感受北國江南,縱覽地下奇觀。天下奇觀駕一葉小舟盡收眼底……
沂水地下大峽谷、地下畫廊
碳酸岩岩溶洞穴四門洞溶洞群,形成於新元古代土門群佟家莊組藻灰岩以及古生代寒武系硃砂洞組灰岩中,有名鐘乳石、地下暗河、沖蝕溶蝕地貌。石柱、石筍、石幔、石花發育。費城方城溶洞發育在第三系石灰礫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