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沈康榮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ISBN:9787802337398 出版時間:2008-11-01版 次:1頁 數:573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內容簡介
《山地農業三十年》收錄了沈康榮和他的同事們促進山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文獻91篇,從中可以清晰看到十堰農業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實際上更是一部十堰山地農業發展史。該書60多萬字,按內容分為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調整開發、項目服務四大篇章。發展戰略篇,收錄了十堰農業發展各個時期的調研成果;科技創新篇,收錄了在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學術論文;調整開發篇,收錄了對山地農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開發的實踐總結和思考;項目服務篇,收錄了項目農業、依法護農和農業體系建設方面的實踐總結。
《山地農業三十年》通過十堰山區農業發展的實踐,總結經驗,展示成果,旨在揭示山地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探討山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途徑;既是改革開放30年十堰農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又是由點到面更深層次研究山地農業開發的珍貴史料,值得細細品讀。
作者簡介
沈康榮,男,湖北省竹谿縣人,1956年生,漢族,1977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中共黨員。現任國家農技推廣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十堰市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十堰市農廣校校長、十堰市農學會理事長,省部級勞動模範.榮立抗洪救災二等功。
畢業30年來,一直堅持在鄂西北十堰山區從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主持實施了世界糧食計畫署、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秦嶺山區十堰農業綜合開發”、國家溫飽工程、地膜水稻、地膜蓮藕、有機農業、山地生態經濟等重大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科技成果獎36項。其中,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1項,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北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1項,省部級三等獎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在國際和國家級學術刊物上發表50餘篇。論著《山地農業探索文集》、主編的《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被作為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畫培訓工程教材;主編的《黃姜開發與種植技術》和《水稻與蓮藕覆膜節水高效技術》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目錄
發展戰略篇
突出生態經濟特色發展山地現代農業
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立市——鄂西北山區統籌生態建設、縣域經濟、農民增收三大任務的最佳選擇
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三個現代”為抓手建設具有十堰山區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對高、中、低山不同類型的26個富裕村的調查與思考
創新工作方法推進“一主三化”——關於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調查報告
加大工作落實力度開創農業工作新局面
2l世紀十堰山地農業發展方向及其對策研究
迎接入世挑戰發展有機農業
湖北十堰山地糧食問題研究
農業經濟市場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突出特色規模經營推進十堰農業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關於四縣市農業農村工作的調查
歷史性的奇蹟——關於30個鄉鎮1600農戶的調查報告
來自山區農業的報告——對94個鄉鎮3670個農戶的調查與研究
鄂西北十年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對策研究
開發智力培植實力為山區農業發展添活力
依靠第一生產力解決第一大難題——科教興農是山區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求是創新苦幹致力科技進山
迎接新挑戰採取新對策著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十堰市農業發展戰略問題的思考
對玉米生產的再認識
堅持改革推廣“兩膜”努力實現玉米生產“五、六、七”的奮鬥目標——關於玉米生產問題的調查
拓寬四條路子擺脫山區糧食困擾
精心實施“8924”脫貧工程
鄖陽山區興山問題的幾點構想
科技創新篇
對發展鄖陽山區雜交水稻的幾點看法
鄖陽山區低溫冷害發生危害特點及防止措施
鄂西北高寒山區玉米地膜育苗栽培試驗示範增產效果
對地膜玉米經濟效益的調查與看法
鄖陽山區糧食生產的障礙因素及基本對策
鄖陽地區1990年玉米增產的主導因素及增產潛力
小麥抗災豐產栽培新途徑——地膜覆蓋冬育春栽
小麥穗粒發芽的特點及對策
推廣兩膜兩段栽培法實現玉米生產新突破
水稻地膜濕潤栽培效果初報
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法增產因子及關鍵栽培技術的研究
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試驗、示範與增產原因分析
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
ANewRiceCultivationTechnology:PlasticFilmMulching
蓮藕覆膜廂作濕潤栽培試驗
蓮藕覆膜廂作增溫節水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蓮藕覆膜廂作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水稻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探討
TheTheoryandPracticeofRiceMulchingCultivation
蓮藕覆膜廂作節水增溫高效栽培技術
直播地膜水稻栽培技術研究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術的效益和優點
對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術的看法、想法與做法
水稻覆膜直播濕潤栽培技術示範效果及機理分析
新型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術
油菜覆膜廂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地膜技術創奇蹟科技減災顯威力——十堰市大災之年糧油穩定增產,農民大幅增收
調整開發篇
發展“一村一品”推進集約經營引領山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新提升——關於十堰市136個農業產業化專業村的調研報告
發掘中國茶之源文化打響武當有機茶品牌全面提升十堰高香型茶業素質
金銀花良種WH-01的生物學特性及模擬生態栽培技術研究
十堰市食用菌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
關於十堰市柑橘產業的調查報告
黃姜新品種“武當黃姜1號”的選育
關於十堰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10個問題
培植龍頭興產業突破加工促增收——十堰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狀及對策
黃姜優異單株組培育種初報
十堰市魔芋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發揮比較優勢培植特色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全面升級——由十堰市農業結構調整的走勢看發展對策
突出山區特色做強綠色產業——十堰山區農業應對入世挑戰的思路及對策
認準特色興產業科技創新增效益
鄂西北武當山區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開發對策
創建十堰有機農業示範基地
寶庫呼喚開發——對開發利用十堰市野生生物資源的調查與思考
構建農村大市場推進結構大調整
調整農業結構強化農業基礎全面提高農業農村經濟綜合素質
把握前提突出主題用戰略性調整應對時代新課題——西部大開發與十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之我見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山區特色上做文章——對發展十堰農業產業化問題的思考
抓大鄉上加工攻質量——鄖陽地區食用菌產業開發思路
由百家看萬戶窮山區也能富——鄖西縣安家鄉108家小康戶的調查與啟示
對調整山區農業結構幾個問題的看法
項目服務篇
講學習關鍵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鄂西北貧困山區農業綜合技術集成研究與套用
地膜覆蓋集成創新技術研究與套用
十年艱辛路一大活力來——秦嶺山區十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由來及啟示
在改革創新中實施國際援助項目
貧困山區農業綜合發展技術研究與套用
參與式發展理論在WFP/IFAD秦嶺山區十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套用
依託區位優勢科學論證規劃推進十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大發展
關於赴美創匯農業培訓情況的報告
項目農業大有可為——十堰市發展項目農業的實踐及對策
培植兩大新生點共同發展天地寬——農業產業化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之初探
貫徹農業“兩法”做好兩篇文章——十堰市貫徹落實農業“兩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農財攜手抓示範溫飽工程譜新篇
加大改革力度強化服務功能
發揮財會職能作用努力服務科技興農
改革找出路管理出效益——我們是怎樣抓農業三場扭虧增盈的
加大十堰山區農業投入的幾點思考
《與天奮鬥》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低產稻田地膜覆蓋濕潤栽培高產技術》科教片解說詞
蓮藕覆膜高效栽培(解說詞)
項目中心題記
作者獲各類榮譽稱號及科技成果獎
沈康榮走在奮鬥的山野
前言
山地農業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具有山多地少、山大人稀、氣候覆雜多樣的特點,農業基礎脆弱,生產條件惡劣。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占陸地總面積近70%,居住著1/3人口。山區大多經濟不發達,貧困人口集中,脫貧解困任務艱巨。解決好山地農業發展難題,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地處鄂西北山區的十堰市,是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重要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轄“五縣一市”均為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具有典型的山地農業特徵。改革開放30年來,十堰山區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山地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依靠自主科技創新,推進農業技術革命,解決了千百年來數百萬人口的溫飽問題,創造了山地農業發展的歷史性奇蹟;發揮山區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綠色、有機農業已成為十堰農業發展的耀眼亮點;培植興村富民產業,推進產業化經營,生態經濟已顯露出現代山地農業的鮮明特色;推進農村勞力轉移,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務工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擴大對外開放,發展項目農業,加強基礎建設,農業發展實現了由封閉自給向大開山門、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的歷史性跨越。十堰山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展現出山青、水秀、民富的美好前景。
沈康榮同志,長期從事十堰山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奮鬥在鄂西北廣袤山野,駐點試驗示範,科技創新攻關,深入實際調研,指導“三農”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十堰山地農業發展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勤于思考,善於學習,撰寫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研發了一大批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破解了一道道山地農業難題,形成了十堰山地農業發展的系統思路和基本框架,成為了新時期發展山地現代農業的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30年在歷史長河中僅為一瞬,而在十堰農業發展史上卻極不平凡;對於一名農業工作者,情系山區農民,創新務實苦幹,把人生最寶貴的年華無私奉獻給山區,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