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入藥。
性 味
味甘、淡,性涼。
歸 經
歸肝、腎、膀胱經。
功 效
利濕退黃,利尿通淋。
主 治
用於黃疸尿赤,熱淋,石淋,小便澀病,水腫尿少。
用法用量
15~30g。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切段,曬乾。
生理特性
本品莖呈圓柱形,長可達1m;密被黃色伸展的短柔毛;質稍脆,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小葉1或3,圓形或矩圓形,直徑2~100px;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鈍圓,全緣;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無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緊貼的絨毛,側脈羽狀;葉柄長1~50px,托葉1對,披針形,長約20px。氣微香,味微甘。
產 地
分布於福建、湖南、廣西和廣東等省區。
相關論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腎炎浮腫,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膽囊結石,黃疸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