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居巢國
重要線索
2001年下半年,有文物愛好者向巢湖市文物管理所提供線索,說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時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考古人員聞訊後,立即趕到了距巢湖市區十幾公里的居巢區烔煬鎮唐咀村,但見湖濱大道護坡下,約二三百米長的河床上遍地散落著各種陶片。這些陶片,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同時還有泥質紅陶、褐陶、夾砂黑陶,及一些燒成溫度略高的硬陶等,陶器上還有各種精美的印紋。
隨著考古人員大範圍的搜尋,很快,又發現幾口有陶製井欄的廢水井,其中一口水井旁還有一棵2人都合抱不過來的古樹樹根。接下來,又找到大批器物,有瓮、盆、缸、罐,壇,釜等生活用品 ,口沿和底座弧度都比較大。
重大發現
目睹眼前的一切,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錢玉春心潮澎湃,憑著多年積累下來的豐富考古經驗,結合近幾年巢湖考古發現和文獻資料,他推斷此處是一個古城遺址。為證實自己的大膽推斷,錢玉春帶人一邊走訪附近的老百姓,一邊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結果令他喜出望外。
在調查中,文物管理人員發現許多老百姓家中藏有從湖邊遺址上撿拾的文物。這批文物總計260多件,最早的為新石器時代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時期錢幣。其中的銅錢品種從戰國時楚國的蟻鼻錢、到秦半兩和漢半兩、漢五銖以及王莽時的大布黃千、大泉五十都有發現。陶器、玉器、銀器等遺物也十分完整,是一些以廢墟為特徵的遺址上所沒有的,經濟價值比較高。
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說,自己年輕時曾見過古城廢墟,看到了許多磚、瓦、石頭、牆角、門檻、井欄、旗桿鼓子等,並能大致指出這座城址4個城門的位置。
2002年11月30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權威專家聞訊也趕到巢湖,經過現場勘察研究,最後確定此處為漢代大型古遺址,考古價值極高。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錢玉春告訴記者,關於巢湖的形成,雖然有多部史料記載它是在秦漢時期,但這些記載都是隻言片語。居巢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方國,在探尋這一古國時,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迷,這些迷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關。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確切。有人說在巢湖,也有人說在在桐城,還有人說在壽縣,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說明它的準確位置。其次是在漢代以前在多部史書里都提到過“巢伯”“南巢”“居巢”這一諸侯國,但是在漢代以後和“巢”這座城市相關的人和事的記載卻很少,這一現象表明了它的社會地位已經大大的下降了,或者是消失了。結合巢城這幾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這一地區文明發展曾被中斷過。漢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這是一個政治強大,經濟繁榮的地區。如北山頭戰國皇族墓,出土了很多十分珍貴文物,放王崗漢代呂柯墓曾獲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提名獎。無論是在規格上還是在規模上,在全國範圍已出土的同時代墓中都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在漢代以後,卻看不出這種社會發展的延續性。高規格的墓葬和遺址幾乎沒有發現。
尚待發掘
對巢湖形成,以及居巢國的探索,過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為依據的歷史學範疇內,這次偶然的機會使現代考古學介入其中。湖底這一古遺址的發現,從考古學的角度證實了史料記載有關“陷巢州”的故事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遺蹟,告訴我們在八百里浩瀚的湖面下,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當然這一處遺址是否就是歷史上的居巢國,湖中還有沒有其它遺址存在,它是因水位上漲而淹沒的,還是由於地面下沉而陷落的,只有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古發掘以後才能知道。
仙四中的居巢國
雲天河一行人答應幫助玄霄尋找三寒器,在找到了光紀寒圖、梭羅果之後來到巢湖。見到村民暈倒在岸邊,詢問後得知水中有妖怪,將人拖入水中,於是四人決定調查此事,來到湖邊樹林對岸的百翎洲。走出迷宮之後,從一個大漩渦中進入水中,沒想到在水中見到了殷商時期的遺址--居巢國。居巢國中居住著許多妖,天河等人在這兒意外碰到了在女羅岩結識的槐米等小妖,卻因此與慕容紫英發生衝突,紫英一怒之下撇下三人離去……天河等人調查清楚村民落水之事後道明來意,並再次得到了槐米的幫助,得到了第三件寒器--鯤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