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然而一艘靜音及隱身都良好的艦艇在行駛時無可避免還是會產生尾流,因此有可能根據尾流的型狀特徵來判定船艦的位置及動向。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很早就提出在一個甚深流體中尾流的波動形式,從這簡單的模式中已可看出在尾流中的動態壓強及渦度的分布。魚雷若配有適當感應器,原則上可以據之測出艦艇的位置及動向。
從衛星圖中,一艘大船的尾流可以綿延數百千米,其形態可以存在好幾天,這些都是必定需要事先排除的雜訊。另外水中生物或其它潛艇的運動也會在水中產生上傳的重力波,魚雷也需要設法判定這些是否目標所產生的波動。可以想像,在近距離判定產生尾流之目標比較容易,遠距離則需解決的問題很多。
俄制尾流跟蹤魚雷有著頗為精巧的設計,可以排除聲音之干擾及其它已知的反制辦法。除了俄國之外,據悉法國海軍也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由F-17改良而來的尾流跟蹤魚雷。目前各國對尾流跟蹤魚雷的反制似仍在發展階段。
尾流跟蹤魚雷
當前至少有兩個種類:一款是尾流歸向(wake-homing)型,另一種則是尾流點測(wake-nibbling)型。前者是在測到並穿過尾流時,把方向舵以一定角度迴轉,以便朝向船艦。這種尋的方式使得魚雷會如蛇行一般,左右穿梭來追上水面艦。尾流點測則是以測試並遵循尾流邊界來追上艦艇。有人認為後者更厲害,因為無須在尾流區穿來穿去,浪費時間及燃料,且若在尾流區穿梭,說不定也容易被發現。
尾流跟蹤魚雷尋標器當然往上看,進入尾流時須以銳角切入。由於一艘大船的尾流不容易模擬,想要製造假目標來欺騙這種魚雷並不容易,如果未來技術允許,要反制此種尾流跟蹤魚雷,或許直接用超音速的超空泡子彈或水中的超空泡反魚雷彈把它們幹掉還乾淨俐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