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卻說真君①與大聖變做法天象地②的規模,
正斗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③棒抽身就走。真君見他敗走,大步趕上道:“那裡④走?趁早歸降,饒你性命!”大聖不戀戰,只情⑤跑起。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⑥,一齊帥⑦眾擋住道:“潑猴,那裡走!”大聖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繡花針,藏在耳內,搖身一變,變作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⑧住。那六兄弟,慌慌張張,前後尋覓不見,一齊吆喝道:“走了這猴精也,走了這猴精也!”正嚷處,真君到了問:“兄弟們,趕到那廂⑨不見了?”眾神道:“才⑩在這裡圍住,就不見了。”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⑪,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⑫去扑打。大聖見了,搜⑬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鶿老⑭,沖天而去。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⑮,鑽上雲霄來嗛⑯。大聖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⑰入水內。二郎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猢猻⑱必然下水去也,定變作魚蝦之類。等我再變變拿他。果一變變作個魚鷹兒,飄蕩在下溜頭⑲波面上。等待片時,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⑳,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他怎么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趕上來,刷的啄一嘴。那大聖就攛出水中,一變,變作一條水蛇,游近岸,鑽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著,他見水響中,見一條蛇攛出去,認得是大聖,急轉身,又變了一隻朱繡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做一隻花鴇,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見他變得低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原身,走將去,取過
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躘踵。 那大聖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變了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後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大聖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么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
真君前前後後亂趕,只見四太尉、二將軍、一齊擁至道:“兄長,拿住大聖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兒才自變座土地廟哄我,我正要搗他窗欞,踢他門扇,他就縱一縱,又渺無蹤跡。可怪,可怪!”眾皆愕然,四望更無形影。真君道:“兄弟們在此看守巡邏,等我上去尋他。”急縱身駕雲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裡照著他哩。”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去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聽說,即取神鋒,回灌江口來趕。
卻說那大聖已至灌江口,搖身一變,變作二郎爺爺的模樣,按下雲頭,逕入廟裡,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他坐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正看處,有人報:“又一個爺爺來了。”眾鬼判急急觀看,無不驚心。真君卻道:“有個什麼齊天大聖,才來這裡否?”眾鬼判道:“不曾見什麼大聖,只有一個爺爺在裡面查點哩。”真君撞進門,大聖見了,現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這真君即舉三尖兩刃神鋒,劈臉就砍。那猴王使個身法,讓過神鋒,掣出那繡花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趕到前,對面相還。兩個嚷嚷鬧鬧,打出廟門,半霧半雲,且行且戰,復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眾提防愈緊。這康、張太尉等迎著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圍繞不題。
————————
註解:
①〔真君〕這裡指二郎神。二郎神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西遊記》中說他姓楊,名戩(jiǎn),住灌江口。
②〔法天象地〕《西遊記》中的法術名稱,指將身形變得頂天立地。
③〔掣(chè)〕拔,抽。
④〔那裡〕同“哪裡”。
⑤〔只情〕盡情。
⑥〔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即二郎神的手下“梅山六兄弟”。
⑦〔帥〕領導,率領。
⑧〔釘(dìng)〕固定。
⑨〔那廂〕哪邊。廂,邊、旁。
⑩〔才〕剛剛,剛才。
⑪〔神鋒〕指二郎神所持的三尖兩刃刀。
⑫〔將〕用於動詞“飛”之後,無實義。
⑬〔搜〕現在寫作“嗖”。
⑭〔大鶿(cí)老〕鸕(lú)鶿的俗稱。
⑮〔大海鶴〕海鳥名。一說即江鷗。
⑯〔嗛(xián)〕鳥以喙啄物。
⑰〔淬(cuì)〕指浸入或沉入水中。
⑱〔猢猻(húsūn)〕獼猴的一種,這裡指悟空。
⑲〔下溜頭〕江河的下游。
⑳〔青鷂(yào)〕猛禽名。似鷹而較小,善捕小鳥。
學習指導
新課導讀
正值王母壽辰,七仙女奉命摘桃,來到桃園,驚動了正在酣睡的孫悟空。經過盤問仙女,孫悟空得知王母要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惟獨沒他。孫悟空這才看透玉帝的欺騙陰謀,火冒三丈,先是大鬧蟠桃宴,自個兒開懷痛飲,還將所有仙酒仙菜席捲一空,裝進乾坤袋,準備帶回花果山。哪知酒醉迷糊,撞進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將專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個乾淨,這才返回花果山,與眾猴孫大開仙酒會。
這段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一個小片段,那下面我們再來學一段孫悟空的其他故事。
課前預習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小說的特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析小說中的孫悟空形象。
【過程方法】通過反覆閱讀,學習敘述故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了解孫悟空的性格特點,培養正確的文學作品鑑賞時的情感。
字詞知識
1.音形識記
掣棒(chè) 金箍棒(ɡū) 大鶿老(cí) 嗛(xián) 青鷂(yào)
鷺鷥(lù sī)老鸛(ɡuàn)鱖魚(ɡuì)魴魚(fánɡ) 攛(cuān)
木木樗樗(chū)愕然(è) 蓼汀(liǎo tīnɡ) 幌一幌(huǎnɡ)
鴇鳥(bǎo) 翎毛(línɡ) 淬(cuì)
2.詞語釋義
只情:盡情。
弄喧:弄玄虛,耍花招。
愕然:形容吃驚。
告病:稱說有病。
良願:心愿,願望。
作品背景
【文題解說】
本文選自《西遊記》第六回,原標題是“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課文在編排時只選取了標題的後半部分。該標題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寫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年僅25歲的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西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19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12卷。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蒐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於千百”,編《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
吳承恩創作的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作品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藉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像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作品諷刺幽默,呈現出不同於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吳承恩作品除《西遊記》外,還著有《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今有中華書局出版的劉修業輯校本,易名為《吳承恩詩文集》;此外有傳奇小說集《禹鼎志》,原書已佚,僅存《自序》一篇,收入《射陽先生存稿》。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合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