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灘子村

小灘子村建村年代不詳,相傳已有四百多年,因地處海灘而名。

基本信息

政區人口

灘子位於公社駐地西南6公里,這個村東靠海莊,西靠敖上,南靠青黃高速,北靠大洛戈莊,村西和村南兩條河流向東流去,交通特別方便,靠近204國道,村前就是15路公車站,商貿環境極好。2005年底全村8個姓氏,186戶,617人,其中男297人,女320人,村居占地面積117,原有土地665畝,修青黃高速占地13畝,新加坡新亞養殖廠占地70畝,植樹造林249畝,尚餘323畝。

經濟狀況

1992年以後,個體經濟發展,又進入第二個高潮。一度凋零的農村養殖業興旺起來,截至2005年底該村有蝦、蟹養殖達12戶,400畝水面;貝類養殖1000畝,8個戶。單是該村的養殖戶王吉輝一人就擁資100多萬,他財力雄厚,單獨承包了膠州市世紀大廈底層的大部分攤位。養豬、養奶牛、養羊戶數也不少,王兆崗、郭家長就各養豬500頭。最後壓軸的是建築行業,建築為這個村的龍頭企業,郭成文、趙龍、程永昌郭佳全、郭佳榮、郭盛俊、郭盛紀都是建築專業大戶,都已成為本市著名企業家,程德昌被授予國家級企業家稱號。膠城的某些建築公司其實就是他們的。因此這個村被稱為建築專業村。這些人中程永昌擁資5000萬,郭盛俊、郭盛紀擁資均超過千萬。他們承包的工程完成得都非常漂亮,質量優等,博得普遍讚揚,先後獲得北京的魯班獎、山東省的泰安杯獎和青島的琴島杯獎。這個過去的窮瘋了的、為人所不齒的小灘子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躍變成了煥發著傳奇色彩的、人見人夸的金灘子、銀灘子了。
下面列舉一組數字展示一下這個村的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面貌:1978年全村固定資產13萬元,總產值為480萬元,人均產值為720元,上交稅金1768元元;1988年固定資產23.1萬元,總收入為1820萬元,人均收入為1800元,上交稅金22萬元;1998年固定資產為41萬元,總收入再增為2762萬元,人均收入增為4688元,上交稅金為171萬元;2005年固定資產為45萬元,總收入增為3644萬元,人均收入再增為6441元,上交稅金為197萬元。村民的收入狀況已經有了根本的提高,平均每人收入6441元,全村總收入3644萬元,包括農業收入295萬元,副業收入1770萬元,打工收入106萬元,其他收入83萬元。
村莊建設:為了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連年來,小灘子村委會投入了163萬元進行村居建設,1982年以來,自來水投入了30萬元,供電自1981年以來投入了50萬元,硬化路面共投入78萬元,排水溝投入8元,綠化投入7萬元,學校、幼稚園投入8萬元,建造辦公室投入10萬元,其他50萬元。

社會事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80年代初建起了村級幼稚園,購置了各種器材,全村主要街道安裝了路燈,對大街進行了綠化,2003年新建了村委辦公室,改善了辦公條件。為了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更好地改善民眾生活,村委還於2003年對70歲以上老人每年補貼150元。居民生活大改善,戶內小汽車已有20輛,麵包車8輛,雙層大客1輛,農業機械60台,建築機械鏟車3台,吊車30台,挖土機1台,運輸車5輛,電腦15台,機車普及,電視、電話占有率達95%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