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月事件

小月月事件

小月月是天涯社區網友蓉榮帖子中的主人公。講述的是小月月及其所謂“男友”小W來上海遊玩,蓉榮作為上海東道主進行招待。但是在兩天一夜的時間內,就遭到了無比複雜而又痛苦的經歷,原來小月月是傳說中的極品女。至今為止被認為是最極品女。遭到網友們的火速膜拜。

基本信息

簡介

2010年10月5日“誕生”於網友“蓉榮”帖子中的極品女“小月月”,在國慶大假的最後3天,迅速躥紅網路。截至昨晚9時,“小月月”原帖點擊率已超過600萬次,網友回復3萬餘條。有關“小月月”的衍生品:貼吧,小組、論壇、插圖應運而生。甚至有網友成立了“拜月一族”,以此“膜拜”她。當然,也有網友質疑,這其實又是一件徹頭徹尾的炒作。

事件

10月7日,某著名網路論壇社區最火的8條熱力帖中,有關“極品女小月月”的就有三條,帖子中描述的是一名叫“小月月”的女生國慶節期間在上海發生的“雷人”事跡,“極品”程度趕超鳳姐、芙蓉姐姐。在廣大網友們火速成立“拜月神教”的同時,一些冷靜網友直指這又是炒作。
10月5日,網友“蓉榮”發帖稱,“我不八(八卦)出來我都快憋得吐血身亡了”,帖中,蓉榮介紹,“小月月”是她的高中同學,10月3日,帶著剛認識的男友“小W”到上海看世博,在上海打工的她作為東道主進行接待。
一切源於“小月月”的極品:和“小W”只見過兩面,卻已經對其愛得死去活來,見到“蓉榮”的第一面,居然當著自己的面,在賓館脫光了衣服“勾引”男友;儘管擁有身高1.5米、體重160斤的“健碩體格”,卻經常使用“低血糖,頭暈”的招式暈倒;由於“蓉榮”和“小W”單獨說了幾句話,就給“蓉榮”冠上“狐狸精”的稱號,並在賓館買醉胡鬧一夜……
“小月月”的極品也“秒殺”了網友,原帖截至昨晚8時已有1500多萬點擊,回帖超5萬;在百度百科,有人建立了“小月月”詞條,剛建立不久,就被瀏覽了近50萬次;有網友就此創作漫畫,令人噴飯;無數網友“膜拜”小月月,更就此成立“拜月神教”;更有網友“故地重遊”,稱此次事件屬實……
然而還有網友用更冷靜的角度去思考:這是不是和當初“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一樣,純粹是一個炒作——當年,“賈君鵬”為公關公司帶來六位數收益。

網帖曝光“小月月”

10月5日,一個出現在網友“蓉榮”帖子中的新人物——“小月月”,大有搶占“雷人女”第一稱號的氣勢。
“蓉榮”在帖子中介紹,“小月月”是她的高中同學,10月3日,帶著剛認識的“男友”“小W”到上海看世博,在上海打工的“蓉榮”,作為東道主進行接待。但卻沒有想到“小月月”在上海的2天1夜時間,讓“蓉榮”和“小W”遭遇了無比複雜而又痛苦的經歷。
一切源於“小月月”的極品:和“小W”只見過兩面,卻已經對其愛得死去活來,見到“蓉榮”的第一面,居然是當著她的面,在賓館脫光了衣服“勾引”男友;儘管擁有1.5米左右的身高,體重160斤的“健碩體格”,卻經常使用“低血糖,頭暈”的招式暈倒;由於“蓉榮”和“小W”單獨說了幾句話,就給“蓉榮”冠上“狐狸精”的稱號,並在賓館買醉胡鬧一夜……
“小月月”離開上海後,“蓉榮”將2天1夜的遭遇寫出來。“我不八出來我都快憋得吐血身亡了。”

極品“小月月”躥紅

“小月月”的極品也“秒殺”了網友。截至昨晚9時,曝光“小月月”的原始帖《感謝這樣一個極品的朋友給我帶來了這樣一個悲情的國慶,深度八做留戀》,點擊率已經超過600萬次,網友回復3萬餘條。
“小月月”被認為是至今為止最極品女。網友笑稱,“小月月”已經刷新了最雷人記錄,鳳姐神馬的,遠遠不及“小月月”的億萬分之一。
在網友看來,“小月月”成功提高了全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名為“小月月研究組”的網站,甚至被指定為“小月月官方網站”。除此之外,在帖子中提到被“小月月”接觸糟蹋過的東西:奧利奧、香蕉、紙巾、餛飩等多樣物品,也沾上“小月月”的光,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奧利奧”更是和“小月月”一起,榮登新浪微博一小時話題榜 

網友質疑

根據天涯蓉榮賬戶中的部落格照片根據天涯蓉榮賬戶中的部落格照片
又一個炒作事件?

兩個名字分別為“張蓉”和“肖月”的人,自稱是事件的當事雙方,在人人網上展開了罵戰。網路上還“冒出”了帖子中出現過的醫生、“小月月”的朋友,試圖還原事件的真相。
網友“小狸白”在豆瓣上發布的“追究帖”,受到網友的熱捧。他和朋友對“小月月”事件的現場進行了了解,從南京路步行街等地方的目擊者口中,斷定此次事件屬實。
儘管有網友出來證明,但事件的真實性依然被不少人質疑。有人挑出“蓉榮”文中的邏輯漏洞,“蓉榮”在回帖更新中也解答了部分網友的疑問。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不論是網友的追究還是“蓉榮”的說明,都只有文字介紹,尚沒有圖片和視頻的“佐證”。這更讓不少網友堅信,“小月月”事件是次徹底的網路炒作。

事件心理學分析

小月月

小月月的背景我們並不清楚,至少能夠看出高中的時候小月月還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只是體型偏胖,在行文中對於之前只有提到反覆的感情受挫,不過這很有可能是小月月所有問題的根源,我們就已她的心理疾病是由於反覆的情感受挫作為一個假設的出發點來進行分析就好。
基本症狀:愛演戲/奇裝異服/自殺/性癮/狂躁
基本懷疑:在保全出現的時候,她總是很收斂(可見之前可能並沒有接受強制性心理治療)
基本病症:重度抑鬱症/怪癖性人格障礙/戲劇性人格障礙/性慾倒錯
一、早期心理分析
心理演化分析:

基本事實是,必須基於對於小月月從高中到現在的一些合理推理,才能夠說明一個正常人,如何能夠成為現在狀態下的一個心理患者,這些推理基於假設的居多。
小月月在戀愛關係中可能並不是很理想的對象,最直接的是由於外部體徵的原因,導致男性的不認同。在外貌體徵之下,在以往的感情中小月月還體現出以下的一些問題,都成為現在問題的根源,並一步一步發展成為現在的癲狂形象。
抑鬱初顯:
首先,在感情中男性對他的冷漠造成了她最初的抑鬱,這種冷漠表現為對她關懷的漠視和性的冷漠兩方面,最初,這種冷漠只是導致了抑鬱,可能並沒有被她自己和被家人注意到。一般而言這種抑鬱會導致兩個正常結果,一種結果導致女性對男性關注和性關注的喪失,在情感問題中想辦法構建自己的強勢地位,通過強勢手段開展報復和對抗的方法;另外一種是反向的,導致女孩對於感情中男方在情感和性方面的關懷更加的渴求。
很明顯小月月是後者,這種心理機制和抑鬱共同作用,是最初的動機。這兩種動機讓小月月最初對於感情產生了“無助、無望的情緒”,最初的這種情緒產生了“缺樂症”,在這個階段,小月月幾乎喪失了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的生活,變得對很多事情缺乏興趣,這讓她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支柱。
狂躁的開始:
在這個情況下,我猜想小月月竟然又有了另一段感情,這段感情對她而言猶如救命稻草,她對這段感情投入了非常高的期待,也就是說,在性和情感的方面,她對那個男生有非常高的期待。同時,很重要的,在抑鬱之後,自己進入了一種非常亢奮和高昂的情緒狀態。
很顯然這個男生後來也對她冷淡了,興許還有對她身體的冷嘲熱諷,面對這種狀態可能有了她的第一次狂躁,在亢奮的狀態下,她很自然的用一次可怕的發火,用不計後果的行為嚇到了他的男朋友,她那時的男朋友顯然對這個狀態做了反應。這非常可怕,小月月長時間的抑鬱,長時間的成就感缺乏,找到了出口,“狂躁”成為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雙相障礙開始:
當然沒有人能夠被她的狂躁一直嚇到,逃離是最直接的方法,小W也是一樣。小月月不可避免的會再次進入抑鬱症,這種打擊一直存在,她一直用狂躁和極強的自尊感在進行自我的捍衛,這種捍衛是很自我毀滅的,因為抑鬱中她已經認定自己無法完成任何事情,因此以自我毀滅要挾是她最可能採取的方法。這裡自我毀滅很重要,很多時候成為雙相障礙的變換線索。
小月月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進入心理障礙期的,她變得越來越狂躁,越來越抑鬱,是一種明顯的反應性的障礙,當然我並不知道是否有內源的因此存在。可能有一段時間,小月月不可避免的走入了焦慮的狀態,變得完全沒有希望,沒有任何快樂。
二、中期併發症開始
性慾倒錯的開始: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到現在為主小月月經歷了什麼,抑鬱-自我否定-失樂症-再次依賴-狂躁-狂躁認同-重度抑鬱-焦慮-再次肯定。
她已經認識到她自己有多悲慘了,她同樣知道狂躁的用處,她也相信自己母親對自己的肯定,她現在走出焦慮。她的內心是絕不願意回到焦慮中的,因此一套嚴密的心理機制在慢慢的建立。
首先是性愉悅,這是最容易促成心理機制建立的因素,也一定是一個青春期後期女性最容易去考慮的問題,建立在她的基礎上,性愉悅一定是自我導向的,也就是說,性慾倒錯(指通過非正常方式滿足性慾)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首先一定是有摩擦癖的,導致她在和小W的接觸中,對非常普通的男女肢體接觸做出過激反應。
其次是更加獨特的案例,其實是戀物癖,只是物件非常的奇怪,通過體毛之類的物件來滿足,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行為,這種行為的根源我倒是很難去猜測。但基本特點是性慾倒錯的。
表演型人格障礙:
在戲劇和電影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人格障礙是普遍的,只是嚴重程度差異而已。
悲劇是會帶給人愉悅感的,即使是自己的悲劇也一樣,這和項羽滅亡前認為是天要滅他是一種感受。
小月月對自己的悲劇已經非常認同了,當然在某部電影或電視劇的刺激下,很容易用這種方式排解。最初是想想而已,但是這在她亢奮的狂躁下變成她的一些外部行為,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虛榮”、“淺薄”、“自我誇張”、“自私”、“過度依賴”。
這在她身上非常的典型,性慾倒錯解決了她在性上的依賴,表演型人格解決了她對自己負面現轉的解讀,心理機制只差對於抑鬱症正面激勵的促成了。
偏執型人格障礙:
這構成了她心理機制的最後一環,嚴重的偏執和敏感,她非常敏感,對於一切,尤其是對於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非常敏感。這起初會有迴避性人格障礙的傾向,會產生一些社交的障礙,她會避免社交,當然這是她焦慮的階段。
當她走出焦慮後,在狂躁的支配下,一切都是走向反面極端的,她變成一個用主動行為解決偏執敏感的人,與他人分享私密話題是一個典型症狀(這我也遇到過),這被看作我主動解釋清楚了我的動機,這個動機非常好,好到他人都不知道,很顯然這解決了你們對我的反對。
她為此培養了自己的很多習慣,包括內褲剪洞,香蕉等,這些習慣在她看來超出常人,她也十分願意立即分享這些習慣,她認為這會消除誤解,會帶來認同。
三、重度抑鬱的反覆強加
至此,她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心理抵抗機制,幾乎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了。她越是抑鬱,便越是狂躁,這又加強了雙相障礙。她越是狂躁,便越是偏執和表演。
寫到這裡,幾乎已經能夠解釋文中小月月的很多行為和特點了,不難相信,她一定會在感情上繼續受挫,她會比現在更加抑鬱也更加狂躁,終有一天會崩潰。
如果幸運,會進入深度的焦慮並發,如果不幸,會徹底的崩潰。
四、後期治療
她一定需要非常系統的治療,介於她一定會對治療非常非常的牴觸,她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她認為別人要害她,她也認為自己被強制治療是很有戲劇性美感的事件,會讓自己更加沉迷於現在的機制,因此藥物是不可少的,鎮定型的藥物緩解狂躁是不可少的。
除藥物外,小月月對於強制手段的恐懼也是可以利用的一點,這點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治療理由。
其次她需要建立一種不基於性的人際信賴,也就是說治療者應該是女性,和她母親相似的年齡,藉助她對母親的信賴來在非狂躁下進行引導。
其次,需要完全隔絕她和認識的人的交往,特別是她的母親,她的抑鬱絕對已經傳染給了母親,當然可能最初的抑鬱就是母親傳染給她的,她現在已經傳染給了LZ和小W,要切斷這種傳染。
我認為點擊痙攣療法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當然在中期,不然這種刺激性較強的療法會讓她解讀為迫害的一種,強化了表演型人格障礙。

小W

這件事對小W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明顯受到很大的影響,出現多次狂躁,應該立即切斷小月月對他的騷擾,在小W失控前。減少小W和他母親的溝通,因為事情是因她母親而起,他們的互相埋怨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增強小W的LZ的聯繫,共同的經歷會形成一種心理互助的機制,很有利於痊癒。

LZ

LZ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性,通過狂躁的發泄應該已經解決了很大的問題了,尤其是這件事難以置信的高關注,這種傾訴感是只有網路時代才可能有的,大家的關注度越高,她便痊癒的越好。只是注意小W很容易通過這件事建立和她的情感關聯,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事件反思

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事件
隨著網路普及推廣,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部落格或者微博,記錄著自己生活及感受,這些信息,隨時都有可能引發圍觀轉載而廣為人知。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突然的走紅開始頻頻出現,從當初的小胖到如今的鳳姐,可以說都都是網路紅人的典範。
“小月月”的走紅,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曝光身邊的“極品”,這樣的帖子幾乎各大論壇都有,但“蓉榮”以其高超的網路語言,構建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文本,這點一般人很難做到。不僅如此,由此而引發的惡搞與人肉搜尋也是紛至沓來,更有具有實證精神的網友,還走訪現場試著還原事件。同時,網上不斷出現冒充者,使得事件更加撲朔迷離。但這並非首例,之前的“賈君鵬”事件,幾乎也是如出一轍,所以進而可以斷定,這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例。
網路媒體的如此瘋狂間歇發作,肯定與國慶長假宅在的網民密不可分,跟帖的互動參與樂趣,多少應該填補無聊度日的空虛時光。惡搞與冒充,也是早已有之的傳統,戲弄網友製造真相,充當冒牌的主角,最後等著被人拆穿。
如果沒有新的信息補充,這種事大多不隔多久就會自然而然的沉下去,網民轉移視線與點擊。畢竟,網上的訊息是如此之多,隔三差五,就有新的賣點與獨家出現,這也很符合網路的傳播特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紙媒(尤其是報紙)顯然已經不滿網路一家獨大的現象,開始不斷的跟風報導,也想在突然爆發的新聞富礦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按理來說,這樣的出發點是無可厚非的,尤其是在紙媒不斷面向市場之後,也可以說,關注網路熱點與動態,是生存與發展的必然。
不過,紙媒畢竟又不同於網路,白紙黑字與網頁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網上查看信息之際,尤其是逛論壇看部落格之時,多懷有一種警惕心理,時刻要有分辨真假的火眼金睛,否則,吃虧上當的只是信息的瀏覽者,很少有人為其負責。紙媒則不然,紙媒的信息與讀者之間,隱藏著一種默認的契約,既紙媒應該是負責而真實,對其所披露報導的新聞,應該有過嚴格的把關,不是有聞必錄,也不是道聽途說。所以嚴格意義來講,網上的多為信息,而紙媒報導的則是確鑿無疑的新聞。
但如今,卻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紙媒越來越在淪為網路的回聲器。今天的網上熱炒的新聞,明天一般就是報紙的頭條,而且,文本區別也不大,多只是做了標題的修改,然後再換成本報角度就完工了。長此以往,這勢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趨勢,既然網上的新聞並不可信,而紙媒又多數摘抄自網路,繼而也可以斷定紙媒新聞的可信度也不見得有多高。一旦讀者對其失去信賴,紙媒的威信也將與之俱下。
這絕非危言聳聽。以“小月月事件”為例,《瀟湘晨報》通篇的報導,完全摘自網路,既沒有與當事人取得聯繫採訪,也未對帖子內容真偽做出明確鑑別。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編輯羅列,把網上取得的新聞整理重列了。
須知,到目前為止,究竟“小月月”是誰還是眾口一詞?雖然《東莞時報》與黃蓉(也就是“蓉榮”)取得了聯繫,進行了採訪,但對於誰是“小月月”,事件是否屬實,也還是不置可否。也就是說,“小月月”這個人既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也可能是虛構出來的。
那就不得不陷入一個新聞倫理悖論之中。如果“小月月”確有其人,網路如此大肆傳播,外加紙媒的跟進報導,“小月月”很有可能將得知訊息,這是否會對其造成傷害,畢竟,按帖子所描述,“小月月”的上海之行,雖然雷人卻並無違法違規之處。紙媒作為公器,不應該成為成為“蓉榮”泄憤的工具。反之,如果“小月月”其人為虛構,那紙媒的遇到將會是更大的窘境,不假判斷傳播虛假訊息,可能對讀者和社會都造成誤導。本應成為瞭望者的媒體,如今卻成了假聞的源頭。
當然,紙媒完全可以有許多委屈的辯解。網路的海量信息,無疑加大了把關的難度,在新聞只有一天生命的時代背景下,如果花費大量的事件去考證真偽,可能早已經失去新聞價值。這自然也從另一方面,折射出急功近利的報導思維,即不管真假先報了再說,反正只是描述網上的信息,如果有假,那也是網上的信息有假,與我無關。
只是,這般思維與道聽途說又有何區別呢?記者不一定上升到對真相負責的態度,但最起碼的,至少應該給出訊息來源,給予了事件各方主角平等的辯解申訴機會,如果是實在不便下結論,最終的結論可以留給讀者來做,但真實而充足的信息是必要的前提。
放到“小月月事件”之中,負責的紙媒首先至少應該嘗試去發帖人“蓉榮”取得聯繫,取得她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與意見;其次,應該客觀而負責的看待這件事情,而不是一味迎合網民的情緒,極力的嘲諷與挖苦,可以借專家一口做出適度的評價;最後,對於“小月月”其人的真假,以及是否真是如此雷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評價,畢竟,到目前為止,所以對“小月月”評價的基礎,都是來自“蓉榮”一人,甚至現實中“小W”是何態度,都不得而知,客觀而言,這對“小月月”是不公平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