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兒的請求

詩<小小兒的請求>,詩外有畫,畫外有詩。詩人選擇了遇上狂風惡浪的遊子的心境這一角度,明寫遊子深恐“風浪驚痛了伊底心”,暗寫“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情懷;正面表現遊子對家母的摯愛,側面表現慈母對遊子的深情。通過遊子的心情引導讀者去體會母愛,使人特別感到溫暖,真切和熨帖。

詩詞原文

小小兒的請求
不能求響雷和閃電底歸去,
只願雨兒不要來了;
不能求雨兒不來,
只願風兒停停吧!
再不能停停風兒呢,
就請緩和地輕吹;
倘然要決意狂吹呢,
請不要吹到錢塘江以南。
錢塘江以南也不妨,
但不吹到我的家鄉;
還不妨吹到我家,
千萬請不要吹醒我底媽媽,
——我微笑地睡著的媽媽!
媽媽醒了,
伊底心就會飛到我底船上來,
風浪驚痛了伊底心,
怕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
縮之又縮的這個小小兒的請求,
總該許我了,
天呀?
——滬甬航道,船上,1920,9,24

鑑賞

應修人的這首詩寫得婉曲柔和,感情真摯細膩,是五四時期小詩的一首佳作。看來詩中對祈求並不奢望,他的每一個小小的祈求,都是可以“商量”的,“不能求響雷和閃電底歸去”,那么“只願雨兒不要來了”,再不,就求“風兒停停”,連風都不能停的話,就請吹得輕些,如果決意要狂吹,希望不要吹到錢塘江以南,最好“不要吹到我的家鄉”,至少“不要吹醒我底媽媽”。這是一種稚童般的口吻,稚童般的遐想和思維方式;而唯獨這樣,才顯出詩人的那顆真摯質樸的童心,這顆滾燙的心凝聚著對母親的真誠的愛。
小詩成功的奧秘,就在詩人不僅善於抓住祈求時一種兒童般心態以表現扣人心弦的情感,而且還採用“欲擒故縱”的方法,在祈求的外層內容與情感內涵之間,故意形成一種反比例的關係,就像凸透鏡的光域和光束密度的關係一樣,光域縮得越小,光質的密度越大。小詩祈求的核心凝聚到一點,就是只要老天不驚醒睡夢中的母親,任你狂風惡浪,雷雨交加,都能忍受,都不在乎。因此,隨著祈求的遞減,“縮之又縮”,情感卻在逐漸遞增,擴之又擴,終於將遊子對家母的摯愛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小詩正是在弱化祈求的同時,達到了強化情感的目的。
這首詩還妙在詩外有畫,畫外有詩。詩人選擇了遇上狂風惡浪的遊子的心境這一角度,明寫遊子深恐“風浪驚痛了伊底心”,暗寫“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情懷;正面表現遊子對家母的摯愛,側面表現慈母對遊子的深情。通過遊子的心情引導讀者去體會母愛,使人特別感到溫暖,真切和熨帖。這不僅給千古文壇取之不竭,頌之不盡的母愛主題,提供了新的表現視角,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小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這首詩的最大特色就在輕、妙二字,字裡行間始終透著一個“小”字,然而全詩卻是小處著筆,以小勝大,妙不可言。請求的根本動因,亦即小詩所要揭示的是“媽媽醒了,伊底心就會飛到我底船上來”,輕輕點題,不落俗套。

作者簡介

應修人(1900年2月7日—1933年5月14日),原名應麟德,筆名丁九。浙江慈谿人。父親是店員。約在1914年,因家貧輟學,前往上海福源錢莊充當學徒,後升為帳房。1920年轉職中國棉業銀行任出納股主任。由於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創作新詩,最早發表的詩是《新柳》等3首,載《少年中國》雜誌1920年1卷11期。1921年創辦上海通信圖書館,傳播新文化、新思潮。次年3月與汪靜之、潘漠華、馮雪風結成湖畔詩社,發起並編選4人的詩合集《湖畔》和《春的歌集》,自費出版。1925年2月主編《支那二月》文藝雜誌。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店員工會的活動。1926年年底去廣東,在黃埔軍校擔任會記工作,曾邀魯迅到校講演《革命時代的文學》。大革命失敗》,前往莫斯科,先後在中山大學和東方勞動大學學習政治理論。1930年8月回到上海,先在中央軍委工作,負責向蘇區的交通員傳遞情報,同時加入“左聯”,1933年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長,5月14日因與丁玲聯繫工作進入她的寓所,被埋伏室內的特務包圍,在拒捕時壯烈犧牲。
應修人是職業的革命家,短促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實際工作,多數詩是早期所寫,都是抒情短詩。應修人的詩清新、真朴,表現了當時青年衝破舊禮教束縛的心情,有積極的反封建的意義,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雖然詩中“之間委婉纏綿的嘆息而無激昂慷慨的歌聲”(朱自清語),但後來有幾首也能在歌唱愛情和大自然中出現憤激之音。犧牲前夕曾以蘇區生活為題材寫了兩篇童話,即《旗子的故事》和《金寶塔銀寶塔》,描寫了武裝鬥爭和蘇維埃政權的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