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在畢節市東部。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口7.4萬,其中彝、苗等民族占9.3%。轄26村委會。1949年為吉場鄉。1954年析設小吉場、大吉場、總基等鄉。1958年撤鄉建小吉場公社。1961年析建小吉場、胡吉、永興、總基等公社。1984年改置小吉場鎮及大吉、永興、總基3鄉。1991年合併置小吉場鎮,劃斯栗鄉部分地入轄。 有煤、鐵、鉛鋅礦。產生漆、核桃、板栗及桃、李、柿、蘋果等。有中國小40所。鎮人民政府駐地小吉場,在畢節東北31公里,貴人山西麓。人口 2 000。海拔 1 280 米。原名雞場,系彝語譯音,意為銅廠。明洪武時屯軍,稱雞場堡。清同治年間更名小雞場。1932年更今名。設農貿集市。村民善植桑養蠶。海子街—龍場營公路經此。
自然條件
全鎮西南高東北底,境內最高海拔是南面新建村箐腳組為1765m,最底海拔是東北角高興村猴子橋為1000m,地勢起伏平緩。全鎮總土地面積121.3平方公里,有耕地2.25萬畝,水田1.1萬畝,土壤以地帶性的鐵鋁、矽鋁、矽質黃壤、黃色石灰土、紫砂土、水稻土為主,少量為紫色土。全鎮氣候溫涼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3.2℃至13.9℃,無霜期249~255天,年降雨量950~965mm,雨量較為充沛。農作物為兩熟連作間套作制,素來盛產稻穀,有“畢節穀米之鄉”之稱。境內磺、鐵、煤、鉛、鋅等礦產資源有不同程度分布。
水利資源
小吉場鎮山脈為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山勢起伏不大。河流水系屬赤水河水系。經阿市河和普宜小河匯入赤水河,境內有總基河、永興河、大吉河等三條大的河流。小吉場鎮水資源比較豐富,由於地形特殊,在高興村猴子橋村民組和吉豐村河溝組一帶形成較大的落差,形成了很大的水電優勢,現建成的有猴子橋電站、川洞電站和猴子橋二級電站及吉豐電站。
民俗文化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七夕節
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中秋節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人口轄村
全鎮轄26個行政村,188個村民組,全鎮有13374戶,總人口57258人,其中農業人口56243人,屬典型農業鎮。
所轄村:吉興村,吉坪村,吉豐村,德勝村,新倫村,梨子村,四倫村,永興村,餘慶村,南豐村,南山村,總基村,新建村,中心村,紅旗村,永豐村,永橋村,永坪村,聯豐村,大吉村,雙林村,高興村,河尾村,岩灣村,龍興村,龍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