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沙門菌感染症

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salmonellosis)是指傷寒、副傷寒甲、乙、丙以外的沙門菌感染,亦稱非傷寒沙門菌感染。

基本信息

簡介

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salmonellosis)是指傷寒、副傷寒甲、乙、丙以外的沙門菌感染,亦稱非傷寒沙門菌感染。其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主要原因

(一)發病原因

1885年Salmon和Smith首次發現豬霍亂沙門菌,從此揭開了研究沙門菌的序幕。沙門菌是人畜共患菌型繁多的腸道致病菌。

據WHO沙門菌中心1983年發表,沙門菌共有2187個血清型。目前我國至少有255個血清型。除傷寒、副傷寒外以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菌及嬰兒沙門菌最為常見。

沙門菌為革蘭陰性短小桿菌,無莢膜,多數細菌有鞭毛和菌毛,有動力。喜濕耐寒不耐熱。對外界抵抗力很強,在土壤中可生存數

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1.潛伏期 長短不一,最短者如食物中毒,僅數小時,但多數為1~3天。

2.臨床分型 臨床可分為急性胃腸炎型、敗血症型(傷寒型)與局部感染型。另有健康帶菌者。

(1)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型:此型約占80%。以腸炎沙門菌和鼠傷寒沙門菌為主要病原。

因吃了被這類細菌污染的食物而得病,如食物中已不含活菌只有其所產生的大量毒素,臨床表現為急性食物中毒症狀。潛伏期只有幾小時,起病急,病程短只有1~2天。如食物中含活

應該做哪些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大多在1萬~2萬,敗血症型較高,大於3萬且可見中毒顆粒。確診要依據細菌培養。

鼠傷寒沙門菌培養必須要用增菌法,對糞便、膿液、腦脊液及環境中物品用鹽水棉拭子塗抹的標本放在硒酸鈉增菌液37℃孵箱增菌18h,然後接種於SS培養基。

血培養最好取血5~10ml,不加抗凝劑,直接放入葡萄糖肉湯或葡萄糖肉湯加膽鹽培養劑培養,培養溫度以42~43℃為適宜。

快速診斷:採用菌體免疫膨脹試驗。

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胃腸炎型的鑑別診斷

(1)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潛伏期短,約1~6h。噁心嘔吐明顯,多無發熱。腹瀉呈黃色水樣便,惡臭,每次量較少,可有里急後重感。大便和剩餘食物細菌培養可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2)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潛伏期6~12h,病初腹痛、發熱、畏寒,繼之出現腹瀉、嘔吐。大便為黃色水樣或血水樣,有較多黏液與膿血,腥臭味,每天數次,量多,有里急後重感染,易致失水。大便及剩餘食物可培養出病原菌。

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多伴有脫水、酸中毒,易發生低鈉血症,麻痹性腸梗阻,肝、脾增大,嚴重者發生壞死性小腸炎,並發腸穿孔,驚厥,合併休克,發生DIC,腦水腫,腦膜炎,常合併顱內出血,心包炎或泌尿系感染,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顱內病變愈後可發生後遺症。

應該如何預防

鼠傷寒是目前胃腸道傳染病中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必須採取嚴密的消毒、隔離等預防措施。

1.有疫情觀念 首先要有疫情觀念,保持高度警惕性。

2.嚴密隔離措施 對疑似病例立即採取嚴密隔離,隔離室內醫護人員最好有專人負責。穿隔離衣、鞋,檢查完1個病人之後用流動水洗手,或用2‰過氧乙酸或“84”液洗手。非隔離室人員進出必須遵守消毒隔離規則。所有用過的物品未經消毒處理不得拿出。

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應該如何治療?

(一)治療

1.支持療法 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好液體療法。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病重者給輸血漿或新鮮血。病程遷延者可套用靜脈高營養。

2.腹脹 給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可套用酚妥拉明,每次0.5mg/kg,2~4小時1次,加於小壺靜點。

3.DIC 病重者常合併DIC,應及時套用山莨菪鹼(654-2)改善微循環,低分子右旋醣酐減少血液黏滯度,每次1ml/kg。肝素1mg/kg,4~8h靜脈滴注或靜脈注。

4.如合併休克或腦水腫要及時採取相應治療。

5.小嬰兒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應及時發現敗血症及局部感染並予以治療。應特彆強調母乳餵養,切忌濫用抗生素。

6.抗生素 有學者認為輕症胃腸型病例最好不用抗生素,靠其自身免疫力來控制感染。因為鼠傷寒菌對常用抗生素如慶大黴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及一、二代頭孢菌素,均多數耐藥見表1。

套用不敏感抗菌藥非但不能控制感染反使腸道菌群紊亂,延長排菌時間。對重症及敗血症患兒,沙門菌特別是鼠傷寒多重耐藥者及小嬰兒、免疫缺陷者,特別是腸外感染,治療比較困難,如腦膜炎病死率高達43%~87.5%。可使用抗生素。

目前認為喹諾酮類藥及三代頭孢菌素對沙門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有實驗表明:環丙沙星對沙門菌的MIC<0.03mg/L。腦脊液中也可達有效濃度。故目前認為首選藥物是喹諾酮類藥,如諾氟沙星每天10~15mg/kg,如抗藥則改用環丙沙星每天10~15mg/kg,口服或靜脈滴注。

對於重症敗血症及腸道外感染如腦膜炎等,最好選用3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氨噻肟(即頭孢噻肟鈉)或頭孢曲松(頭孢三嗪)等,75~10mg/(kg·d),靜脈滴注。對體弱兒和腸道外感染均應適當加大劑量並延長療程,不短於2周。對骨髓炎、膿胸、關節炎、蜂窩組織炎等,除抗菌藥外,應同時行外科引流治療。

出院標準:①一般情況恢復正常。

②每天大便<4次,性質正常。

③大便培養2次陰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