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過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是一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變應性肺疾患,以瀰漫性間質炎症為其病理特徵。系由於吸入各種有機物塵埃,含有真菌孢子,細菌產物、動物蛋白質或昆蟲抗原的有機物塵埃微粒(直徑<10μm)所引起的超敏感性反應引起。因此又稱為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
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症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引起超敏感性肺臟炎的有機物塵埃較常見者有以下幾類
1.嗜熱性放線菌來源於發霉的乾草,甘蔗,室內增濕器,空調器等。
2.真菌如麴黴菌,鏈格孢屬等,來源於大麥,木紙漿等。
3.動物如鳥,齧齒動物等,來源於鴿子,長尾小鸚鵡,斑鳩,鼠等。
(二)發病機制
許多因素決定有機物塵埃吸入的性質,首先是宿主的反應性,變應性個體對有機物塵埃起典型的Ⅰ型變態反應,而非特應性個體則由有機物塵埃引起Ⅲ型變態反應,沉澱抗體是其特異性改變,第2個影響反應的因素是抗原的性質和來源,可能最主要的是塵埃微粒的大小,進入肺泡的最大的微粒為4~6μm,如多數是10μm以上的微粒,它們掛在上呼吸道,就沒有足夠的小微粒達到和損傷肺泡,第3個因素是暴露於有機物塵埃的情況,嚴重但間斷暴露者與不太嚴重的長期暴露者的臨床表現不同,一般認為是Ⅲ型變態反應(由於免疫複合物的沉著),但肺活檢未發現Ⅲ型變態反應的組織損害所特有的肺血管炎,因此,有人支持Ⅳ型變態反應(遲緩反應)觀點,因為它的組織學損害在急性期是以肺泡壁為主的淋巴細胞浸潤,繼而是單核細胞浸潤和散在的非乾酪性巨細胞肉芽腫,後期是肺組織纖維化和機化的阻塞性細支氣管炎,與Ⅳ型變態反應一致,但亦有報告指出Ⅱ型變態反應及非免疫學機制均參與此症的發病。
本病多見於吸入抗原3~6h後開始出現症狀,6~8h達高峰,24h左右消失,如接觸含真菌之稻草引起的“農民肺”,對鳥糞中動物蛋白過敏的“飼鴿者肺”等,有人報告患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系統和過敏性肺炎的發生有一定關聯,如“飼鴿者肺”多發生於白細胞帶有HLA-A1.8者,提示有一個與組織相容抗原系統有關聯的免疫反應基因存在。
治療
脫離過敏原、同時套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潑尼松30-60mg/d,用藥1-2周),是終止急性發作的最好方法。對於慢性已形成纖維化的病例,糖皮質激素療效較差。
對嚴重發作的病例可以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具體的劑量和治療時間目前尚無結論,但大多數學者給予潑尼松(強的松)口服,開始劑量為每日40~60mg,2周后逐漸減量,總療程為4~6個月。潑尼松(強的松)能降低急性期持續時間和死亡率,但不能預防慢性EAA的發生。對慢性EAA病人也可給予小劑量激素治療,但臨床效果差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