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克萊伯

卡洛斯·克萊伯(Carlos Kleiber,1930年7月3日生於德國柏林,2004年7月13日病逝於斯洛維尼亞的康涅斯卡村),奧地利籍指揮家。原名卡爾·路德維希·克萊伯(Karl Ludwig Kleiber),為區分於其父,常被稱為“小克萊伯”。

克萊伯指揮的自由射手克萊伯指揮的自由射手

簡介

卡洛斯·克萊伯是指揮家埃里希·克萊伯之子,其母為美國人。為逃避納粹政權迫害,1935年老克萊伯舉家遷移至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從此卡爾改名為卡洛斯。童年時期卡洛斯就開始接受鋼琴、作曲、聲樂等方面的教育。
1949—1950年在瑞士的蘇黎世學習化學,1950年起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繼續接受音樂訓練。1955年在波茨坦舉行自己的首場演出。為了避免大指揮家父親的盛名之累,小克萊伯取筆名 Karl Kell,1956年至1968年曆任杜塞道夫、杜伊斯堡以及斯圖加特劇院的指揮。1968年起,以客座指揮身份執棒慕尼黑巴伐利亞歌劇院,契約期十年。1989年和1992年克萊伯兩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兩場音樂會獲得了極高的讚譽,被認為是最為精彩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之一,成為眾多樂迷心中永恆的經典。
克萊伯與卡拉揚不同,並不熱衷發行唱片,一生髮行的唱片屈指可數:交響曲目包括:貝多芬的第四(ORFEO)、第五、第七交響曲(DG)、第六交響曲(ORFEO)、第七交響曲(ORFEO)、勃拉姆斯的第四交響曲(DG)、舒伯特的第三和第八交響曲(DG)、89年/9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SONY)以及德沃夏克的鋼琴協奏曲(與烏克蘭鋼琴家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合作,EMI)、DG在他逝世後發行的紀念專輯《Carlos Kleiber》等;歌劇作品包括:《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蝙蝠》、《茶花女》、《自由射手》等。
克萊伯會說流利的德語、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斯洛維尼亞語;其身形高大、瘦削、健壯;指揮形象生動,情感豐富,細節清晰,是少數“又好聽又好看”的指揮之一。

其他逸事

1.1950年代克萊伯從南美返回歐洲,原本是要修習化學。其父雖授以音樂教育,但反對他走入音樂界。克萊伯瞞著父親偷偷從事指揮工作。
2.克萊伯十分重視現場演出情境,他覺得一有不對勁可能取消現場演出。曾發生過他突然在開演前取消演出紀錄,使劇院經理大為光火,並上法院提告,不過克萊伯勝訴。
3.晚年克萊伯極少演出,曾說過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吃飯還有做愛。卡拉揚曾笑稱,“除非克萊伯家中冰櫃空了”,否則他不會登台指揮。
4.傳說1975年,他曾經與義大利鋼琴家米開蘭傑里合作過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但兩人合作後理念不合,彼此都拒絕發表該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