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獻技

《小偷獻技》一文記述的是一個神偷的故事:兩軍交戰,神偷憑自己的能耐嚇退敵軍。小偷在常人眼裡是難入大雅之堂的人物,但文中的子發卻將之視為上賓,並在關鍵時刻讓其發揮自己的才能,子發知人善任、辨才而用,當是一個卓有眼光的領導者,正如文末所議論的那樣,“沒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關鍵在於賢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們的”。雖然歷史久遠,但此文所記錄的人和事,在今天也有十足的現實意義。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小偷獻技
創作年代:西漢
作者:劉安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出處:《淮南子·道應訓》

作品原文

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為偷者,往見曰:“聞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願以技齎一卒。”子發聞之,衣不給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之。左右諫曰:“偷者,天下之盜也。何為之禮?”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與。”後無幾何,齊興兵伐楚,子發將師以當之,兵三卻。楚賢良大夫皆盡其計而悉其誠,齊師愈強。於是市偷進請曰:“臣有薄技,願為君行之。”子發曰:“諾。”不問其辭而遣之。偷則夜解齊將軍之帷帳而獻之。子發因使人歸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將軍之帷,使歸之於執事。”明又復往,取其枕。子發又使人歸之。明日又復往,取其簪。子發又使歸之。齊師聞之,大駭。將軍與軍吏謀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頭。”乃還師而去。故曰:無細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作品譯文

楚國將領子發喜好謀求有技能的人。楚國有一個擅長偷盜的人,就去見他,說:“聽說您謀求有技能的人,我是善於偷盜,願意以我的技能奉獻我個人的力量。”子發聽說後,衣服帶子沒系好,頭冠也沒戴正,出來以賓客之禮相待。左右的人說:“偷竊之人,是盜竊天下之物的,為什麼以禮儀相見他呢?”子發說:“這種技能並不是你們都具有的。”沒過幾天,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楚國的智謀之士、勇悍之將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而齊國的軍隊愈發強大。這時神偷請戰,說:“我有一些微薄的技能,願意為您效勞。”子發說:“好吧!”沒有請示就派遣神偷去了。他在夜幕的掩護下,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第二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子發又一次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偷得主帥頭上的簪子,子發又一次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所以說,沒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關鍵在於賢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們。

作品賞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於漢景帝、漢武帝之交時撰寫的一部文集。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小偷獻技》一文記述的是一個神偷的故事:兩軍交戰,神偷憑自己的能耐嚇退敵軍。小偷在常人眼裡是難入大雅之堂的人物,但文中的子發卻將之視為上賓,並在關鍵時刻讓其發揮自己的才能,子發知人善任、辨才而用,當是一個卓有眼光的領導者,正如文末所議論的那樣,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關鍵在於賢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們的。雖然歷史久遠,但此文所記錄的人和事,在今天也有十足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西漢時期文學家和思想家。16歲襲父位,前164年(漢文帝十六年)封淮南王。他才思敏捷,善為文辭,與門客蘇飛、李尚等“八公”及其他諸儒在封地淮南煉丹、著述、切磋學問,《淮南子》便是其流傳至今的代表作。該書分為內、外篇。以陰陽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論立說,參糅儒、法、刑、名諸家思想,內容龐雜,載述宏富。傳說他曾與八位老翁在深山中煉丹求道,在煉丹中偶成豆腐,劉安因之被尊為豆腐製作的鼻祖。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