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日語原文:対馬
假名:つしま
羅馬字:Tsushima(或Tusima)
舊漢字型:對馬
拼音:“dui ma”
(右上角圖中,紅色標示為對馬群島)
自然資源
韓國人舊時也使用本名 (韓文: 대마도,韓文漢字: 對馬島〕 來稱名, 但如今韓國政府在全部的公任出版資料以日語音譯 (쓰시마 (音:蘇西馬) 섬 (意:島)) 稱名。
地理
對馬島距離西北部的朝鮮半島大約有60公里,距離九州佐賀、長崎約90多公里,在晴天的時候可以在對馬島高台上看見韓國第2大城市釜山,同時也可以望到日本壹岐島。同時對馬島南北長82km,東西長18km,面積為708.63km²,人口40、399人,成長率為-0.84%(2005年)。
歷史
晉朝陳壽撰寫的三國志魏書記載了對馬島早期的歷史紀錄。 魏書卷三十說:“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市糴。”
對馬國長期屬於日本。在中世,由於武士割據各地,天皇中央集權國家的統治力量受到削弱,但是對馬國仍然支持代表武家中央權力的幕府。對馬宗氏世世代代統治對馬,郡守以下土官都由島主差任。但是宗氏地方政權仍然聽命於中央幕府的。另一方面,因為對馬島農田不多,所以宗氏一向跟高麗,朝鮮進行貿易。
13世紀高麗與元朝的聯軍曾經於1274年和1281年兩度遠征日本,高麗之所以答應蒙古軍的邀請,是為了占領對馬島。但是元朝征服日本的試圖最後失敗。
1419年6月19日,朝鮮王朝以“東征”為目的向命令李從茂將軍[1]向對馬島派出軍隊,企圖占領對馬島,日本稱之為應永外寇。
1592年的文祿之役,對馬島成為日本軍準備向朝鮮作戰的重要根據地。戰後,日本和朝鮮的外交關係因此斷絕,但是兩國關係由對馬宗氏的努力而很快恢復。朝鮮政府和江戶幕府都允許對馬宗氏在釜山開設倭館進行貿易。對馬藩(地方封建政權)與朝鮮的特殊關係繼續到明治維新。
1949年,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曾經向日本首相爭論對馬島的問題;但由於韓戰爆發而停止爭論。2005年3月,日本與韓國由於獨島(日本稱“竹島”)主權發生外交糾紛,4月6日,韓國南部的慶尚南道馬山市針對日本島根縣議會制定竹島日條例一事,市議會批准通過對馬島日條例,將6月19日定為“對馬島日”。可是韓國政府並沒有提出對馬島歸於韓國的主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