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評論

專欄評論是指在報紙固定的版面,特定的專欄中發表的評論。像解放日報的《解放論壇》,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文匯報的《文匯論壇》,羊城晚報的《街談巷議》,新民晚報的《未晚談》等等。

專欄評論的特點

1,欄目的穩定性.這些專欄一旦確定,一般都延續很長時間,並且在位置,篇幅,風格乃至讀者群都有相對的穩定性.有的專欄評論在作者上也是固定的,像新民晚報的《未晚談》就是由著名專欄作家林放個人執筆的;羊城晚報的《街談巷議》亦是由原總編輯微音(許實)個人經營的.
2,評論的應時性.欄目的位置,篇幅,風格乃至作者的穩定性是一種優勢,有時也是一種劣勢,久了會給人一種沉悶,呆板之感,這就需要在內容的應時性上下功夫.專欄評論要在內容上經常出新,緊跟實事,要敏銳地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善於發現新人新事新風尚,及時給予褒獎,頌揚;善於發現新問題,新時弊,及時給予鞭撻,糾正.通過這樣不斷尋找新的話題和新的角度,才能保持專欄的長久魅力.
3,欄目的開放性.從現在專欄的經營上看,過去那種由個人執筆經營的專欄已經非常少見,這是因為一個人執筆的專欄不利於專欄內容,風格的豐富多彩,尤其是隨著讀者閱讀口味的多樣化以及媒介的多樣化,個人執筆的欄目經營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現在許多媒體的專欄評論都是群言型的,不僅媒體本單位的記者編輯可以寫,廣大讀者也是人人可寫,是一種群言堂式的言論陣地.

專欄評論的分類

論壇評論

論壇評論是社論,評論員文章等政論性評論向新聞性言論過渡的一種專欄言論.它既有政論性和思想容量大的特點,又具有新聞性和語言,論證方式比較活的特點.像《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文匯報》的《文匯論壇》,《光明日報》的《光明論壇》,《解放日報》的《解放論壇》,《法制日報》的《法制論壇》,《新華日報》的《新華論壇》等皆屬於此.
論壇評論具有社論,評論員文章一些特徵,又不像社論,評論員文章那樣莊嚴持重,論壇評論的作者是一個普通的作者,它代表的是一種個人觀點,引述的個人的見聞,甚至在文章中可以直接以"我"的口氣來進行論述;它帶有小言論的特點,但又不像一般的小言論那樣一事一議,篇幅短小,它一般具有較深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要超過小言論.它在論證上既要高屋建瓴,視野開闊,又要說理透徹,從實際出發解決一些民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和思想矛盾.
2000年3月5日上午,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朱F基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6日,《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專欄發表了人大代表,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同志寫的論壇評論《四十個"繼續"》.篇論壇評論並沒有泛泛地去寫體會和想法,而是善於在選題選材時著眼大局,小處落筆.就《報告》中的某一點(即"注意到這個報告用的'繼續'特別多,散會後仔細數一下,總共正好是40處",以這―細節作為立論的由頭)順勢切人,寫得很好.全文如下:
四十個"繼續"
范敬宜
3月5日上午,在華燈齊放,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里,我聚精會神地聆聽朱F基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注意到這個報告中使用的"繼續"特別多.散會後仔細數了一下,總共正好是40處.
在回顧,總結 l999年國內工作時,報告說:"整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貨幣供應和信貸總量繼續增長","重點國有企業的改組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共有五處繼續",聽來感到實實在在.
在部署,安排2000年工作時,報告有35處"繼續",包括經濟,政治,精神文明建設,社會生活,民族團結,國防建設,政府自身建設,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外交工作等方方面面.比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推進各項改革","繼續開展'掃黃打非'鬥爭","繼續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廉政準則等有關規定"等等,聽來感到符合民心民意.特別是講到要繼續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對腐敗分子要嚴懲不貸,和"繼續與廣大台灣同胞一起,為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共同努力"時,博得全場熱烈掌聲.
為什麼平平常常的"繼續"二字,在代表們的心中占有這樣重的位置 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是長期做新聞工作的,也乾過幾年文秘工作,並參與起草過一些檔案,報告.職業的習慣在我潛意識裡形成了某種"刻意求新"的心理,寫什麼都追求"新意""新話""新提法""新套套",而不愛使用"繼續",似乎一"繼續"就有因循保守,缺乏創新精神之嫌.現在看來,這是認識上的一大誤區,弄不好就會助長虛誇和漂浮.因為一項政策,一套措施的真正貫徹落實,是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的.而我們過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教訓,恰恰是在取得―點成績之後,就忘記了"繼續".有些地方一年一個"指導思想",結果落個一事無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如此強調"繼續",反映了政府堅持政策連續性的決心和對當前客觀形勢的清醒估計.去年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靠的是"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改革和發展的大政方針,以及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要戰勝今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還是要堅持做到一個個的"繼續".這"繼續"之中,體現了對"承前啟後"的客觀規律的認識;體現了我們黨這些年來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體現了當務之急是"嚴"字當頭,強化管理.
大政方針已定,關鍵在於落實."繼續"二字大有文章,值得我們深刻領會.
(人民日報2000年3月6日)
這篇論壇評論總的說來有這樣幾大特點:
1,切入點小.一篇洋洋幾萬言的政府工作報告,要進行全面評論是很難的,如何找到一個好的角度,好的切入點,就需要慧眼"找角度".這篇評論角度就找得非常好.
2,以小見大,論題深刻.作者從"繼續"二字入手,從這兩個字入手作為由頭展開評論,但絕不是在無病呻吟地在玩文字遊戲,它深刻地揭示出了一種客觀規律,揭示出了我們黨在工作中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3,從切身體會出發,論述實在,文風平易.論壇評論的特點就是作者可以以個人的身份在文章中表態,議論,甚至抒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比如"我聚精會神地聆聽朱F基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聽來感到實實在在.""為什麼平平常常的繼續二字,在代表們的心中占有這樣重的位置 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是長期做新聞工作的…….""職業的習慣在我的潛意識裡形成了……."這種從對自我的感覺剖析開始,將一個很重要,很嚴肅的論題推廣開去的做法,使人讀來很平易,很親切,而不像在講大道理,這正是論壇評論的特點.
近些年來,許多媒體都開設有專題性論壇評論.所謂專題性論壇評論,就是為了配合特定的宣傳任務和宣傳需要,圍繞著一定主題開設的短期或臨時的論壇專欄.像《人民日報》在香港回歸前後開闢的《香江漫筆》,《北京日報》在1991年7月建黨70周年前開設的《七一前夕話信念》,《北京日報》1991年4月開設的《危舊房改造大家談》等專欄都屬於此.

專欄性小言論

專欄性小言論是指在要聞版設立的一事一議,短小輕快的微型言論專欄.像《人民日報》的《今日談》,《北京日報》的《文明小議》,《解放日報》的《新世說》,《羊城晚報》的《街談巷議》,《四川日報》的《巴蜀小議》等等,都是很有讀者市場的小言論專欄.
專欄性小言論有以下特點:
1,群言化.小言論主要依靠民眾來稿,民眾就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關心的問題發表見解,專欄雖小,但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對社會現實反映迅速,深得讀者喜愛.
2,微型化.專欄性小言論多是一事一議,小巧玲瓏,以小見大.小言論議事的角度要求要小,要新穎,角度小,才容易收得攏,新穎,才能耐讀.《人民日報》2007年12月9日頭版《今日談》專欄刊發了一篇言論,就很小巧伶籠,又耐人尋味:
"放生"也要講科學
唐貴州
大連西郊有一個水塘,被人們放生了大量的錦鯉,還有許多龜類,其中絕大部分是高危害性外來物種巴西紅耳龜,可謂是"魚滿為患".
這些魚和龜是一些富有愛心的市民做善事放生的.然而,如此盲目和隨意的"放生"行為,卻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隱患.
"放生"雖是一種善行,但是也應講科學.在把放生對像"放生"之前,要讓其接受相應的野化,康復訓練等,並經過相關部門的檢疫,找個合適的地點"放生"才可.對一些失去了獨自在野外生存能力的生物,若強行"放生",無異於是促其速死,"放生"也就變成了"殺生".
"放生"是人們愛心的表現,理應得到支持,但目前相當一部分人缺乏相關生態保護常識.在"放生"前,不妨多向相關部門請教請教.這樣,才不至於"好心做錯事".
3,述評化.小言論由於主要是民眾來稿,這些作者往往是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人事目有所及而心有所感,因此這些小言論往往是邊報導新聞邊進行評論,述評結合,水乳交融,因而讀起來非常有味道.像下面這篇在某報《周末漫談》里刊載的專欄小言論就寫得很好:
執法也要講文明
北風
前幾天去北方的一座小城出差,聽說這裡正在爭創國家級衛生城.及入城市中,果然是街道光滑平整,兩旁林木成行,真是城也乾淨,人也乾淨.可就在這賞心悅目的景致中卻出現了不協調的一幕:在一個十字路口,幾位騎機車的管理人員,正將兩輛人工三輪車攤床掀翻在地,西瓜,桔子滾了滿地,然後驅車揚長而去.其中一攤床的女主人哭罵著掄起秤盤,砸向一溜煙開走的機車……
筆者上前問了一下情況,方知是因為這兩位小販不在指定地點售貨影響了市容.
看著她收拾起摔爛的西瓜,桔子,擦著淚推車踽踽而去,我心裡突然感受到一種莫名的痛楚:這些叫賣的小販,違反了市容管理規定,固應受到處罰,但就不能採取一點別的文明的處罰方式么 掀其攤床,毀其果蔬,這種做法是不是野蠻了點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社會中的少數執法者,不是妥善地處理違法現像而是居高臨下,以近乎野蠻的方式進行執法,結果常常引發嚴重對立.像前面那兩位水果商販,只要他們賣的不是假冒偽劣產品,那么無論哪方面的執法人員,都沒有權力毀壞他們的貨物,否則就是對社會物質財富的踐踏.
法制是文明社會的標誌,法制社會不僅要具備健全的法律規章制度,還要有文明的執法者.執法務求公正嚴明,但'"嚴"與"善"並不是對立的,只要不是敵我矛盾,就應當以與人為善治病救人的態度去執法,唯其如此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分才,做到公正允當,使被處罰者心悅誠服,從而樹立起法律的神聖與尊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