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評論

圖書評論

圖書評論是對圖書的內容(與形式)進行評論並就圖書對讀者的意義進行研究的一種社會評論活動。

基本信息

圖書評論

圖書評論對圖書的內容(與形式)進行評論並就圖書對讀者的意義進行研究的一種社會評論活動,簡稱書評。它是宣傳圖書、引導讀者閱讀,提高圖書質量,以及進行學術研究和討論的重要手段。圖書評論比圖書介紹的內容更深刻,傾向性更鮮明,在介紹圖書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作深入的分析和評價。具有公開性、廣泛性和新聞性的特點,在現代社會的報刊上,書評是經常出現的一種文章體裁形式。

自有圖書問世,就逐漸有了圖書評論的活動。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著書,幾乎同時就有了注書和評書。相傳孔子的弟子子夏為《詩經》寫的《詩大序》,就是先秦詩論的總結性文字。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寫的《太史公自序》和此後圖書中的序跋,便包含有圖書評論的因素。 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撰的 《別錄》、《七略》中的敘錄和此後圖書目錄中的解題、提要或類序,以及許多以讀書心得為主的著作,也都含有對圖書的評介。古代相繼出現的文論、詩詞話、曲話和小說評點等文學批評著作,如三國時曹丕撰的《典論·論文》,晉代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南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明代呂天成的《曲品》,清代毛奇齡的《詞話》等,也可以說是著名的圖書評論著作。

現代書評的出現和被普遍運用,跟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以及現代圖書出版事業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中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出版家魯迅、鄒韜奮、鄭振鐸、葉聖陶等,寫過不少書評。20世紀30年代,報刊上出現了書評專欄,還出版了研究書評創作的論文、專著等。

近現代世界各國,隨著圖書出版的發展和繁榮,圖書評論工作也大為發展。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書評已大量湧現。19世紀的俄國,B.Г.別林斯基、H.A.杜勃羅留波夫等寫過大量的書評文章。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也非常重視書評, 馬克思的 《哲學的貧困》,是對P.-J.蒲魯東的《貧困的哲學》的批評,實際上也是書評。恩格斯為馬克思的 《資本論》 第一卷寫過多篇評介,打破了資產階級企圖使這部偉大著作遭到冷落的局面。列寧在1914年對 H.A.魯巴金編的 《書林概述》一書寫的《書評》,是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評論圖書的重要著作。英國的《泰晤士報》、美國的《紐約時報》等許多報紙,一直有書評專欄,且擁有專職的書評家撰寫書評,在出版界、著作界和讀書界仍很有權威。各種學術期刊也很重視圖書評介。蘇聯除報刊上的書評外,還出版了《書評年鑑》。美國還有全美圖書批評家協會的組織,定期進行圖書評選活動,受到普遍的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圖書評論工作一直受到有關領導機關的重視。1951年 3月,新聞總署和出版總署聯名發出《關於全國報紙刊物均應建立書報評論工作的指示》。1954年 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又發出《關於加強報紙雜誌上的圖書評論工作的指示》。1983 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中,強調“了解出書情況和加強圖書評論工作,是貫徹出版方針、提高圖書質量的重要方式。”“在全國要辦好幾種以不同讀者為對象的圖書評論雜誌,其他報刊也要重視這項工作。”1985年 5月,建國以後的第一次全國圖書評論工作會議在山東濟南召開,這次會議對圖書評論工作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80年代以來, 《讀書》、《書林》、《博覽群書》、《中國圖書評論》等圖書評論刊物相繼創刊,一些報紙也辦了書評專刊或專欄 (如《文匯讀書周報》 ),或經常發表書評文章。書評的作者有圖書編輯, 有各方面的學者, 還有民眾性的評書活動。一些省市的出版領導機關也陸續編輯出版了本省市出版圖書的評論集。圖書評論工作得到空前的發展。

圖書評論是出版工作的延續,它可以溝通圖書編、著者與讀者之間的聯繫,影響和引導讀者的讀書活動,同時促進和提高圖書的編、著、出版工作的質量;它也是促進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的重要手段,是社會輿論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圖書評論的發展和成就,是出版水平和思想、理論、文化、學術水平的綜合反映。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