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將軍府](/img/6/54e/nBnauM3X1gjM0UTN4kzNyg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5c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決定在廣州駐防八旗兵,並設定駐粵八旗將軍統領。從此,昔日的靖南王府便被改名為將軍衙門(又稱廣州將軍府)。
清代廣州將軍衙門範圍很大。它坐北朝南,大門位於今天的中山六路,後牆位於今天的迎賓路。東起解放北路,西至六榕路,包括今天的將軍東、西路和廣東迎賓館。第四進建築的廢墟及其周邊建築,也成為英國領事館的一部分。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的炮火,那堵殘牆,就是建築的遺物。後面有一塔,是著名的六榕塔。戰爭結束後,英國人把將軍府的後花園闢為領事館,第四進建築的廢墟及其周邊建築,也成為英國領事館的一部分。
時至今日,可供人們憑弔的遺蹟遺物已很稀少,只剩廣東迎賓館六榕樓前一段石欄板和移至人民公園的一對石獅子。
建築結構
![將軍府](/img/5/3ec/nBnauM3X2gjNxAzN5kzNyg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5c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當時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廣州被英法聯軍占據。英法聯軍成立了一個以三人為核心的占領委員會來管理廣州,占領委員會在將軍府辦公。其中,三人委員中就有兩人住在將軍府。當時,出於安全考慮,他們用密集的柵欄把大門圍了起來,還在大門上方掛了一塊洋文牌子。
這段石欄板至今仍在,幾乎還完好無損,就在廣東迎賓館之內。在那堵殘牆及其以東的位置,後來建起現時廣東迎賓館的六榕樓。六榕樓前,有一株樹齡約200年的木棉樹。
將軍府的頭門前有門前的石獅子為證。這對用肇慶七星岩石料鑿成的石獅子,如今正端坐在廣州人民公園以迎候四方客人。將軍府大門寬5間,光進門的台階就有3間寬,大氣恢宏廣州將軍衙門範圍很大,坐北朝南,大門位於今天的中山六路,後牆位於今天的迎賓路;東面起於解放北路,西面至六榕路,包括今天的將軍東路和西路以及廣東迎賓館。
遺址考證
史書記載
![將軍府內的園林景致](/img/8/9cf/nBnauM3X3MDN4MzMyADOyg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wg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石碑是斜向豎立的,其所對的西北方向,正是六榕寺花塔所在。建築在民國時期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廣東省教育廳。
建教育廳時“泰山石敢當”石碑仍保存在原位,在第一科辦公室與第二科辦公室之間。再後來它的下落就不得而知了。不過,當年教育廳的辦公建築至今還在,它就是廣東迎賓館最南邊的淨慧樓。
文學描述
關於將軍府,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在1873年出版的《中國和中國人影像》一書中曾經有過描述:“進入總督的衙門(指將軍府),我們先是經過一道三開間的大門,然後穿過幾進平整精緻的庭院,一叢叢茂密的竹子和巨大的芭蕉葉將院子遮蔽得很是陰涼。這些院子將我們引至正式的接待大廳,在它的後面,穿過幾條裝飾著古色古香的垂花門的過道,繞過那些精雕細刻的木屏風,就是總督大人(指廣州將軍)的私人花園和他的家眷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