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將之南海賦別
舊院安嬋處,經年錫一臨。
欲辭溪澗水,去聽海潮音①。
白髮憐師老,青山悵別深。
空門本無我,那有去來心。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①海潮音:佛教把海潮音看作是佛說的妙法。因為作者是去廣東南海,故可看作是海邊去聽潮音。
作品譯文寺的舊院安禪之處,一年才拄杖到一回。
想要辭別這溪澗水,遠到南海聽海潮音。
可憐老師滿頭白髮,矚目青山惜別情深。
佛門本就無我空有,哪有來去分別之心。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惜別詩。詩人要離開自己久居的寺院以及教導自己的老師,心中不免惆悵。別時拄杖到舊院觀看,睹人見物,惜別之情頓然湧上心頭。溪澗之水,門前青山,此時仿佛都在挽留他。尤其是面對滿頭白髮的老師,心中哽咽,無言以對。但為了求法,自己又不得不去至南海,去聽那海濱潮音,去求取更多更深的佛法。詩最後作者以佛理來安慰自己,同時也讓自己從傷感中擺脫出來,因為在佛教之中,並無事物的分別之心,無所謂生滅,無所謂去來,更無所謂我是“有”還是“無”。理解到這一點,對於離別也就不必要傷感了。此詩從離別的傷感發展到傷感的消除,其間感情的起伏波動較大,它一方面說明僧人畢竟還是有情之人,凡俗具有的離別親情他們仍然具有,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得不以佛理加以克制,並在佛理中得到解脫。
作者簡介
敬安(1851-1912),晚清僧人,俗姓黃,字寄禪,湖南湘潭人。1868年(同治七年)從湘陰法華寺東林和尚出家。後歷住衡陽羅漢寺、長沙上林寺、寧波天童寺等。住寧波阿育王寺時,自燃二指供養佛,因稱“八指頭陀”。1912年約集江浙大寺代表組織“中華佛教總會”,並被推為會長。是年八月,卒於北京法源寺。著有《嚼梅吟稿》、《八指頭陀詩集》。